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五大道文物艺术甄赏展启幕!齐白石、张大千、林风眠等精品代表作亮相

3 已有 94 次阅读   2023-08-14 20:15
五大道文物艺术甄赏展启幕!齐白石、张大千、林风眠等精品代表作亮相 

津云新闻讯:8月13日,“再启程——五大道文物艺术甄赏展”在鼎天艺术中心启幕。本次展览经过精心策展、征集,汇聚了重要的中国古代陶瓷精品,包括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仙松瑞鹿」图大橄榄瓶 、清乾隆 青花折纸花果纹梅瓶、清同治 黄地洋彩百蝶纹蝴蝶形花盆等60余件;中国书画部分呈现了多幅齐白石、张大千、林风眠、吴大羽、陈少梅等30余幅精品代表作。据悉,展览从8月13日起将持续到8月20日,向公众开放,共赏琳琅。

五大道处处是历史痕迹的见证,是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古建筑群,拥有众多历史名人故居,因此在这里也曾释出过很多重要的文物艺术品。在五大道欣赏这些精品,会让你仿佛置身于某个时代,感受那段历史带来的冲击。不少藏品难得一见,既有藏家的珍品,也有即将参与拍卖的精品。

再启程,鼎天与大家相见于睦南道7号。八月晚夏,清风月夕,璀璨的星光与五大道暖金色的灯光交辉在全新的鼎天艺术中心,氛围感和仪式感诠释的刚刚好,众多收藏家、艺术家、专家学者、古董爱好者和艺术品从业者共聚于此,于灿灿艺术品中游世,于巍巍古文物间游心。

片言数语无尽意,鼎天国际不懈奋进,阔步新征程,昂首向未来。

风云壮观 中国书画展览精选

林风眠(1900-1991)《宝莲灯》

72 x 74cm

布面油画

款识:林风眠

《宝莲灯》是其同名系列作品之一,在此系列中是较为特殊的存在,其材质主要以布面油画来进行创作,由原藏家于1990年代在纽约拍卖会获得。作为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它讲述的是三圣母之子沉香长大后,勇夺宝莲灯,并用其劈开莲花峰救出母亲,最终获得团圆的故事。但在此画中,三圣母与沉香并非主角,而是主要以反派角色华山圣母为表现主体,身后面目狰狞的天兵神将包围四周。

仕女画的表现手法,运用了敦煌壁画与陶瓷的用线方式,细长的眼角与精致的五官具有古典韵味,修长的身型与挥动的姿态表现柔中带刚的品质,刚劲的笔法与准确的线条体现出反派的凶狠果决,黑白为主的对比用色渲染出恐怖危险的氛围,三角形的构图形式使主要角色及从属关系产生鲜明的对比。华山圣母张开双臂使衣服形成的羽翼薄纱,在危机四伏的情境中仿佛象征着“插翅难逃”之意,营造出紧张惊险的戏剧性与冲突感。

张大千(1899—1983)策杖读经图

设色纸本镜框

83×43cm 约3.3平尺

1949年作

出版:

《大千归来》张大千书画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21年

《艺海集珍》近现代中国书画作品集第九辑P3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9月

款识:1.昙殊学长兄博教,大千弟张爰。印鉴:张爰(白)、大千(朱)

2.衣冠甚伟须眉古,编策随身竹杖轻。何事无人(补泉石),不教闲处着先生。己丑六月朔,张大千爰。印鉴:张爰私印(朱)

3."下夺"补泉石"三字,荒率可笑,大千补注。印鉴:张大千长年大吉又大利(白)题跋:辛卯夏日,

以此奉呈仙洲吾兄严先生雅存,昙殊芬识在藕丝孔居。印鉴:邓芬(朱)

备注:邓芬上款并题跋。

邓芬(1894-1964),字诵先,号昙殊,别署从心先生。广东南海人。诗文词过目成诵,书、画、音乐,到手即精。除善画花卉外,还擅人物,并善刻竹。书法则学李北海,此外私淑谭云波的人物写法。

《策杖读经图》为张大千1949年所作,从画中可以看出他深厚的线描功底,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随画赋彩也是直追古意,趣味盎然。张大千三题此画,可见对这幅画的重视和独特的个人见解,不愧为一位天才型的画家。《画说》中言:"夫艺事之极,故于道通。衡鉴之微,唯以神遇。盖抉造化之玄奥,占见运会之升降,非学有所承,智周无外,何足以雕塑万象,扬榷千古也哉!"张大千正是领悟到了这些,并且运用到画画中,中国才出了这位"五百年来一大千"。

张大千(1899—1983)执扇仕女

设色纸本 立轴

67×34cm 约2.1平尺

题识:仲麟仁兄方家正之,乙酉上兄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

上款“仲麟”为鹿仲麟(1884-1966),字瑞伯。自北洋新军学兵营与冯玉祥相识后,随冯戎马生活近四十年,为冯的主要助手,带领军警等二十余人,直入清室,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1944-1946年间,鹿仲麟与张大千往来频繁,大千亦有数幅佳作见赠。此作作于乙酉(1945年)为张大千敦煌莫高窟归来之作。经过临习壁画的张大千笔下的仕女一改明清以来的纤弱,转变为丰腴健美,人物造型上已有敦煌供养人的仪容,用笔则仿晋唐人物的飞动飘逸,超越了明清之情调,散发着艳丽而高古的盛唐气息。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是张大千融古而自变其格的一个高峰。

齐白石(1864-1957) 秋日即景

设色纸本 立轴

100×46cm 约4.1平尺

1941年作

出版:《守望经典—百年水墨精选》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P15

题识:季扬先生清属,辛巳秋八月齐璜。

钤印:白石(白文)

上世纪40年代,齐白石的绘画进入到最为成熟的阶段,画中菊花以自家笔法绘出,虚笔分叉画出蜻蜓翅膀如临风振动,传情达意,创造了一种艺术化的生态氛围。是作创作于辛巳(1941年)上款“季扬”即王季扬,是民国初期北京著名的金融家,书画收藏颇具规模。

李可染(1907—1989) 秋风吹下红雨来

设色纸本 立轴

69×46cm 约2.9平尺

出版:《二十世纪京津绘画》,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1月

题识:石涛诗云秋风吹下红雨来,兹写其意。一九七八年岁尾可染画。

钤印:可染、孺子牛

吴大羽(1903-1988)无题

设色纸本 镜框

14.5×10cm 约0.13平尺

出版:

1.《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2001年P142-143

2.《吴大羽纸上作品集》大未来林舍画廊2007年P28、60

3.《吴大羽纸上作品上册》大未来林舍画廊2010年P254、275

展览:

1.《吴大羽画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01年

2.《吴大羽油画艺术回顾展暨纪念吴大羽先生百年诞辰》上海美术馆2003年

3.《吴大羽个展》耿画廊台北2011年

陈少梅(1909—1954)山水四屏

设色纸本 立轴

107×33.5cm×4 每幅约3.3平尺

出版:

1.竞买品图录165号,天津文物公司

2.收藏家28期,第30页

题识:1.代谢鳞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迤携齐契,散怀一丘。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录王羲之兰亭脩契诗。少梅陈云彰。

2.万山中起读书楼,日日楼前云雾稠。每到月明林影动,不知几处瀑争流。少梅陈彰。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癸未八月少梅云彰摹宋人本。

4.想见鸣琴罢,空天冷湿云。声声遗韵在,都向绒边闻。曾见明人作夏禹玉本。云彰。

钤印:1.陈云彰、少梅, 2.陈云彰、少梅,3.云彰、少梅,4.陈云彰印、少梅。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陈少梅的画风有了新的变化,艺术技巧也日臻成熟。山水已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更倾向于马、夏和浙派画风,雄健大气。人物工如仇英,放近吴伟,无不精能。他能在山水与人物的结合中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冶为一炉,并根据题材和情感的要求,创造了谨细清秀、豪放等不同的艺术面貌,显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此 四屏创作于1943年, 以中锋勾勒,力透纸背,笔在手指捻动中迅走疾行,笔锋时藏时露,重按轻提,干湿浓淡一挥而 就, 一 贯 到 底,神釆气力皆在笔端毫锋,无半点迟疑,展现了寓柔于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

悦古 古代陶瓷展览精选

清乾隆 唐英制青花「仙松瑞鹿」图大橄榄瓶

H 67cm

「大清乾隆年制」款

来源:

1. 中国嘉德,2017年12月18日,编号2955

2. 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9日,编号5069

本品正是宫廷文化对西洋元素的吸纳和运用风尚的引领下产生的宫廷艺术佳品。其型恢宏修长,高逾二尺,亭亭玉立,线条极为优雅悦目,器身以青花描绘《松鹿祥瑞图》,图中苍松巍立,生机盎然,虬枝蜿蜒于瓶颈之际,使得画面构图饱满,四周拳石苍坚错立,苔草葱茏蓊郁,瑞鹿鬃毛丝丝毕肖,臻乎自然之化境矣!青花浓淡相抹,渲染有度,处处一 丝不苟,有如瑞鹿,均以极细之笔触反复点涂轻画,将鹿毛质感表现得极为逼真,所见情态或俯伏而憩,或呢喃依偎,均写实传神,令人叹为绝妙,又见苍枝之渲染,拳石之层次,均展示非凡的绘画技巧。所绘青花出色秾妍,于莹白滋润的釉面映衬之下,益见清雅逸致。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徐氏艺术馆一陶瓷IV·清代》,徐氏艺术馆,1995年,图71;

《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上册)》,故宫博物院编,耿宝昌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146、147页,图76;

梅瓶原是用于盛酒的容器,所以大多有点形盖,考古学中梅瓶与锡制酒壶、酒杯等一同出现,明代中期后,用途有所改变,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上插花的花瓶。《陶雅》中就有“古以瓶贮就,今以瓶插花”说。故清代梅瓶大多无盖。

此式梅瓶据《活计档》记载,为乾隆三年 (1738) 御窑厂奉旨而烧的仿宣窑青花之一。原文为“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宣窑青花梅瓶一件,宣窑青花三果梅瓶一件.....传旨: 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照样烧造。”其后数十年再无烧造青花梅瓶之记载,可见唐窑承命墓制宣窑梅瓶,深得上意,并未再提修改意见,是为乾隆青花瓷器中上佳之品。而通过对比故宫博物院藏“宣窑青花三果梅瓶”,可以发现隆作品肩部更加饱满,纹饰布局与宣窑基本一致,仅口沿加饰朵花,布局更加舒朗。

梅瓶是乾隆朝经典的陈设御瓷,品类多样,装饰丰富,而且量少而质精,其中青花一项多为摹古之作折枝花果纹为其经典题材。本品庄重典雅,纹饰绘制精细,构图疏密有致,青花发色青翠,是为乾隆朝经典的陈设御瓷。

清同治 黄地洋彩百蝶纹蝴蝶形花盆一对

展览:晚清帝后用瓷展,北京,2021年9月至10月

著录:《晚清帝后用瓷展图录》,奚文骏,2021年,页124-127,图版32。

故宫博物院所藏黄地五彩百蝶画样

据清宫瓷器档案,同治六年三月,造办处交下大婚礼用瓷画样,其中“黄地五彩百蝶”样下即有“一尺五寸蝴蝶式花盆三对,此对花盆即为此次烧造的三对中的一对。同治大婚瓷中此类”大尺寸花盆均不落款。

此式选蝴蝶一物,用这一文人眼中华丽曼妙的代名词作花器,意形兼备,适志喻情。此花盆形、画一体,用两吉祥动物装饰之,两蝶一蝠,福寿瓞绵。

皇家之贵常以之龙凤瑞兽为衬,而本品却独具文人风骨,用蝶之柔雅之姿,辅以明黄之色,取蝴蝶之形,又以百蝶为饰,黄地凝厚贵气十足,粉彩清新华美娇艳,赫赫皇贵中透露一丝柔情。后盆中置之花草,可谓呼应自然,妙趣横生。至此,本品不仅是皇权的华贵之现,更含有女性那一丝细腻独到的品味,成对再现,传世流芳。

清乾隆 仿钓窑变釉云耳尊

H 29.6cm

撤口,粗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对称兽耳,通体施仿钧窑变釉,釉色艳丽,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消,垂流似霞若焰,外底施酱釉,外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钓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变是宋代钧窑所创烧,它将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消,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澜的釉色,千种风姿,万般异彩。借用唐诗来费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免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宋代钓窑器少名贵,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钧窑等宋代名窑为世人所推崇,后世多极力仿烧。景德镇窑仿钧始于明代宣德时期,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复古之风盛行,仿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取得了辉煌成就,雍正帝爱宋钧器,多次谕旨御窑厂按原器仿烧。当时协理窑务的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方法,经多次试制烧成仿宋钧器,成功地烧造出几可乱真的仿钧釉。清代雍正以后仿钧十分流行。

仿钧窑变釉是名贵的色釉品种之一,其烧造工艺复杂,清代《南窑笔记》记有:“其钓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复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尊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器尊的形制,古朴典雅的造型,高超绝伦的工艺,美艳无比的釉色,完美地结合。

清乾隆 黄地洋彩六方花盆带盆奁

直径:16.9cm

参阅:此盆仍延续清中期独特造型,乾隆时期做例参考南京博物院所藏六方盆奁,见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47

此盆造型新颖而别致,做六方唇口外侈,束颈,其下为六方圆腹,至底渐敛为六方如意云头足外敞。口沿、腹部、底足形成完美的弧度,颇具玩赏意趣。口沿以松石绿地环饰缠枝莲纹为饰,腹部则罩施明艳的黄釉为地,其上分层绘饰纹样,颈部为蕉叶纹,其下以描金装饰,腹部主体纹样为缠枝西番莲纹,六方状腹部每面皆有描绘。而底足则用矾红描金装饰。整器造型考究,装饰绚丽,集多种装饰技法于一体,堪称佳器。瓷质花盆于乾隆一朝多有烧造,如乾隆五年《活计档•记事录》载:“十二月二十一日,司库白世秀、七品首领萨木哈将唐英烧造的各种有连(同“奁”)瓷花盆二十四件,各种无连磁花盆四十二件持进,交太监高玉等呈览。奉旨:着将有连磁花盆八件,无连磁花盆十二件交南花园,其余各种磁花盆俱交圆明园园内总管王进忠栽花用,不必收贮。钦此。”可见此类花盆多为实用器皿,故品相完好者则十分罕有,更当宝之。

清乾隆 青花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盉 “大清乾隆年制”款

高:17.8cm;长:23.5cm

出版:《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中国收藏家协会编著,罗伯建、钱治、王健保主编,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页237

展览:《光华永驻》艺术传承典藏展

盉撇口,阔颈微束,溜肩,鼓腹,平底,下承以四柱足。肩部一侧置直流,另一侧颈、腹间置曲柄。造型新颖别致,胎体坚致洁白,内、外施釉,釉色洁白。通体青花装饰。颈部绘缠枝灵芝纹,颈、肩相接处绘回纹。腹部绘主题纹饰折枝莲托八吉祥纹,法轮、法螺、宝伞、法盖、莲花、宝罐、双鱼、盘肠等 距离排列,与微丰的鼓腹相配,相得益彰。流、柄、四足均饰缠枝灵芝纹。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清嘉庆 江正隆制 金地粉彩神仙人物故事连托盖杯

来源:

1、John Reeves旧藏,FRS(1774-1856)

2、马钱特(Marchant & Son)旧藏

江正隆是嘉庆年间宫廷画家,传世作品罕见,以金地粉彩工笔人物见长,所制品质均属上乘,设色温雅而丰富,于金彩映衬之下更是华丽堂皇。

此组套件制作精美无比,用彩丰富华贵,且三组故事中的神仙俱为女性仙佛人物,由此可以推断,此件器物当为地位极高的年高女性祝寿专烧。结合江正隆的身份,基本可以确定此件的最初主人(或为主人的配偶)的地位当为王爵,而有清一代自三藩平定之后未有异姓王,故此件必为清皇族所有。另:明清制瓷极少有落作者款的,鲜见的几例,其价值均远高于普通宫廷类似器物。如:明代何朝宗的瓷塑,昊十九的瓷茶具和周丹泉的仿古器,清代制瓷则非“江正隆”莫属。

清雍正 胭脂地开光花蝶图杯碟

来源:

1、纽约苏富比

2、Blutt旧藏

参阅: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G380号)

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还是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

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胭脂红釉瓷因其釉色散发出的青春与活力,受到了无数藏家的喜爱,既可以作为陈设品摆放,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价值。

清乾隆 洋彩瓷塑和合二仙香插

参阅:

《故宫历代香具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

1994年,页246,编号100

此式香插为乾隆45年以后专供皇帝个人御用之瓷,其每年所贡20件,且历年均不相同,目前大多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可流通者极罕。与本品完全相同的藏品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