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从鲁迅收藏的《山海经》看起,看他的艺术喜好与推广

2 已有 146 次阅读   2023-08-15 11:44
从鲁迅收藏的《山海经》看起,看他的艺术喜好与推广 

鲁迅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他还是美术教育家,其对中国美术、美育及版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穿过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庭院,跟随点缀其中的古籍插画元素的指引,便来到了奔流艺苑专题展厅的特展“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这一展览向公众展现了140余件展品,包括60余件(组)珍贵文物,梳理了鲁迅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从国外美术作品中吸取新意,并开办木刻讲习所,举办展览,促成中国新兴版画发展的。

主办方希望以此展现鲁迅以美术启迪国人灵魂的美育思想,他在现代美术领域中默默耕耘的实践,以及其为中国新兴版画所付出的心血和对民族精神的指引。

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写到:“ 顾实则美术诚谛,固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比其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他确信,“美术”能够解放性灵,“起国人之美感”。以美术启迪、教育、引导和解放民众,是鲁迅积极投身美术活动的主因。从传统文化中所吸取的养料和从国外美术中汲取的新意,为鲁迅之后开办木刻讲习会,举办画展,促成中国新兴版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种大美育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深深影响了一代代人。

“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展厅入口

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庭院中的插图点缀

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分为“张国魂之现象”“起国人之美感”和“冀美术家之出世”三大板块,讲述了鲁迅是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从国外美术作品中吸取新意;开办木刻讲习所,举办展览,并促成中国新兴版画发展的。主办方希望以此梳理出鲁迅以美术启迪国人灵魂的美育思想、在现代美术领域中默默耕耘的实践,以及鲁迅为中国新兴版画所付出的心血和对民族精神的指引。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料

童年鲁迅特别喜欢阅读带有图画的书籍,甚至描摹影写过其中的很多绣像。这些带有图画的书籍,充满想象力及传统美学特质,开启了鲁迅对于美术的热爱,他因此收集了不少类似的书籍。他深知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性,成年后,其艺术收藏更是扩大到汉画像石拓片、笺纸、年画等各类中国传统艺术。

《山海经》内页

进入展厅,观众首先能看到的是鲁迅收藏的古籍——《山海经》。《山海经》为地理类古籍,原30篇,今存18篇,现存为晋郭璞注本。鲁迅日记中所记版本,一为清代歙县项氏群书玉渊堂依宋本校刻本;一为《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明成化六年(1470)刊本。此次展出的为光绪十四年(1888)版。

《山海经》边上是一张汉画像石拓片。鲁迅一生搜集了6000多张古拓片,其中汉画像石拓片有600多张。 他认为:“ 惟汉人石刻 气魄深沈雄大”。

展厅现场

鲁迅收藏的《焚香记》

鲁迅收藏的《北宫词》

在边上的展柜,则是鲁迅先生收藏的绣像。绣像本指用丝线刺绣而成的佛像或人像。明清以来通俗小说流行,书首或卷首、回首常附雕版印刷的(后也有石印)线描人物图像,也称“绣像”。鲁迅自幼喜爱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并描摹了《水浒传》等很多书籍的绣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曾写道:“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 ‘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 为对应绣像展品,展柜中亦呈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稿。(特展展出为复印件,原件陈列于常设展厅)

展厅现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制件)

展厅现场,鲁迅收藏的《点石斋画报大全》

展出的为《点石斋画报》的重印本。1910年,上海集成图书公司重印 , 选用中国洁白连史纸、上等洋墨重印出版 , 名为《点石斋画报大全》。

展厅现场,鲁迅收藏的《诗画舫》

《诗画舫》,汇集明代画家作品的画谱,光绪戊子年(1888)版。该书分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四友、 扇谱6类。

在这一板块中,笺谱也是一大亮点。展览策展人之一的王晓东告诉记者,这里有一张鲁迅为青年作者的文学论著写的《诗论题记》手稿 ,写于九华堂印制笺纸上。九华堂创立于清末,经营纸张、 笺页、扇子及文具用品等。鲁迅曾多次购买九华堂纸张及文具。

展厅现场,鲁迅《诗论题记》手稿

展厅现场,鲁迅藏《十竹斋笺谱》

展厅现场,鲁迅藏《北平笺谱》

另外,还有《十竹斋笺谱》与《北平笺谱》,前者是鲁迅与郑振铎据北平通县王孝慈所藏原版, 1934年以“版画丛刊会”名义合资雕版重印;后者为鲁迅、西谛(郑振铎)编,1933年北平荣宝斋印。“我们在这里设立了可以供观众翻阅的互动版块,边上则是一段影像,帮助观众更好的了解制作笺谱的相关技艺。”王晓东表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从国外美术作品中吸取新意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所提倡的“拿来”是汲取国外文艺中的精华,而去其糟粕,吸收利用,成为融合创新的新艺术。

展厅现场

在展览的第二板块,观众可以看到鲁迅收藏的中外美术作品与艺术类书籍,以及他研究与翻译的国外艺术理论,编辑出版的多种版画作品集。其中,《近代美术史潮论》为这一板块的重点展品之一。鲁迅日记中将该史论著作称为《美术史潮论》,由日本板垣鹰穗著,鲁迅译。1928年1月至1929年1月连载于《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五期至第三卷第五期,1929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全书分为十节,附插图140幅,内容介绍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至20世纪20年代近代欧洲美术界发展的历史,对欧洲美术界各流派的作家作品都有详细的评述。

《近代美术史潮论》

《引玉集》

引玉集:在码头上

这一板块中,《引玉集》也是一大重点。《引玉集》为苏联木刻作品选集,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据作者手拓原作编成。日本东京洪洋社珂罗版精印,1934年5月出版。鲁迅认为这些作品主要是用中国传统宣纸交换所得,“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

展厅现场,《木刻纪程(壹)》

此书为鲁迅自费编印的中国现代木刻作品选集,1934年6月以“铁木艺术社”名义印行120本。八开本,鲁迅亲题书名。

展厅现场,《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

德国女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是鲁迅所推崇的版画大家。展柜中,《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为1936年5月由鲁迅自费,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据悉,这也是鲁迅生前编的最后一本版画集。

此外,观众也可以在展厅中看到鲁迅收藏的苏联彩色宣传画 ,以及日本的浮世绘版画等。这些不同国度的艺术样式的“拿来主义”,为之后的中国新兴版画家带来了新启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促进中国新兴版画发展

在引进大量的美术作品后,鲁迅提出了希望进步美术家出世的愿望,而版画也成为其“中国有新兴美术”的代表。鲁迅深知版画对于当时中国的作用︓“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是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内心的一致的要求”。

《无名木刻集》

展厅现场,

鲁迅在《无名木刻集》的序言中写到:“ 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大众的艺术。这些作品,当然只不过一点萌芽,然而要有茂林嘉卉,却非先有这萌芽不可

王晓东告诉记者,展柜中的《无名木刻集》是这一部分的重点文物。展出的《无名木刻集》为木刻作品原拓集,由刘岘、黄新波合作,并于1934年3月在上海无名木刻社印行。而在边上,则是上海MK木刻研究会致鲁迅信。该信由MK木刻研究会于1934年5月18日写就,请鲁迅为其编辑的《无名木刻集》题写序言。转角处,则是鲁迅《无名木刻集》序拓片,记录了鲁迅的愿景。

MK木刻研究会致鲁迅信

鲁迅《无名木刻集》序拓片

罗清桢的作品《大众号角》则是此次展览的主视觉。罗清桢(1905-1942)广东兴宁人,1925年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习绘画,后回广东梅县任中学教员。1932年从陈铁耕处看到鲁迅赠送的木刻画册《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从此开始木刻创作。1933年出版《清桢木刻集》,内收《起卸工人》《挤兑》《淞江公园》《劳动者》等10幅作品。

罗清桢《大众号角》

展厅现场,(左)何白涛《雪景》;(右)曹白《鲁迅像》

鲁迅自儿时描摹《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绣像起,美术的种子就根植于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美育可以“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对社会的进步必不可少。这种大美育的观念延续至今。

展柜上方印有鲁迅的一句话,串联起了整个展览内容:“ 所以我的意思,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的石刻画像,明清的书籍插画,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许能够创出一种更好的版画。

展览将展至11月15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