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沈鹏:论草书16则

3 已有 140 次阅读   2023-08-26 23:25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沈鹏:论草书16则 

沈鹏:论草书16则

一、

草书早在秦汉之际即已产生,《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创造草书为的是“趣急速”,“用以赴急”。从体势看,“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刘熙载《艺概》)古人把真书比立势,行书比走势,草书比奔势。草体运动感很强,书写时减损笔画,多纠连,字与字间、行与行间打破简单的整齐一律(所谓“雨夹雪”),讲求欹正、疏密、虚实、藏露……草体的笔画将提顿、缓急、轻重、干湿、浓淡等发挥到极致。(《〈中国书法名迹〉序言》,1982年春)

二、

在各种书体当中,草书最能表现书写者的个性,所以前人曾有“观人于书,莫如观其行草”的说法。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的笔法、结构,经过2000年的发展达到了笔路变化多端、莫测端倪的程度;然而,我们却不能说已经达到顶峰,无可前进了……时代精神、审美观念以及国外艺术流派,势必影响今天书法的风貌,把我们时代的草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转益多师》,原载《文化娱乐》1984年第4期)

三、

要讲书法的尚意,意象、意境、意趣,舍草书无以扩充到极致,而草书的笔画、笔意反过来又影响和丰富了“他书”。(《创造·情感·技巧——〈当代中国的书法艺术〉前言稿》,1989年4月)

四、

各种书体中,笔法最丰富者属草书……草书的“点画”在“使转”中运行,被“使转”带动,草书点画与楷书点画之区别,可以从“使转”在两种书体中占有地位的相异得到正面的证明……草书对各种书体的笔法要无所不悟,则是草书表现力丰富的奥秘,也是草书创作中难度大的一个原因。

五、

写狂草不容易,但是我认为不必视为畏途,要有人敢于涉足,尤其是中青年书法家,要解放思想。(《狂草略得》,1993年6月大热于北京)

六、

倘将草书比为文学中的诗歌,旭、素便是诗歌中的屈原、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高峰。常言“唐人尚法”,“法”不仅指楷书,也包括草法,在一定意义上,越是狂放不羁的草书,越严格受制于自身法则。(《探索“诗意”》,1995年5月改写)

七、

我们可以把八大的写意画当行草书看,或者把他的行草书当写意画看,这意味着其中有着相通的理法,是通会,是深入到潜意识中的相互沟通。

八、

书法以文字为体,文字是书法的第一推动力……早期文字显现出来的美感决不逊于后来。历经字体的嬗变,由甲骨、大小篆、隶、楷(含魏碑)、行、草(今、章二体),字形与笔法大大地拓展了,各体之间字形与笔法的融合,各流派之间风格的互相融合,使书法的源流十分丰富。

九、

当前写草书者颇不乏人,而进入狂草者甚少。我们时代充满着快速的节奏,呼唤着昂扬进取的精神,也决不排除视觉的刺激性。可是相比之下,狂草的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这首先是狂草书法难以理解,接受者少。

十、

草书的笔意,草书的营造规律,是可以移入(或部分移入)他书的。八大《昼锦堂记》是为一例。再如写楷书可以有篆、隶笔意,还可以有行、草笔意,而无伤其为楷书。我自己在写楷书《千字文》时有了体会。(《书法心态》,2004年1月20日)

十一、

草书的“字群结构”最早应推到东汉张芝变章草为今草。章草从隶书演变,分波磔,不连绵;今草虽借鉴章草而源从楷书,取消了隶书的波磔笔法,加以连绵,到王羲之可以说是集大成。

十二、

发展到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作为传递信息的功能已弱化到最低限度,而书法的艺术性、创造性却达到了极致。无论书法家们创作草书还是人们欣赏草书,“认字”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书法家从事的创作活动,已非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艺术创造”。艺术家通过草书创作抒情达意,表现自我,表现心灵深处最强烈的感悟,来反映人文精神,展示时代风貌。(《世间无物非草书》,2005年9月12日)

十三、

虽然我写行草的年头也不少了,但我一直在想着一件事,就是我的行草书怎么能够做到古人说的“气通于隔行”。气,草书的气,在每一行,不是孤立的独立的并立的一行一行,而是怎么加以贯通。古人这么一句话,可以说,二三十年我都在想这个事。(《书法的内外》,2005年10月)

志气平和,骨力深稳

文/汲平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家。在文化理想缺失的当代书坛,他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自由的笔墨意趣向人们昭示文化对于书法的重要。

书法之外他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启功曾说:“仆私交沈鹏先生逾30载,观其美术评论之作,每有独到之处。”

他又是诗人,吟咏吐纳,每成佳作。《三余吟草》于读书界广为流传,同时他是编辑家和出版家,为美术出版作出重要贡献。这些文化身份,标识着沈鹏先生的独特意义。

沈鹏先生的书法艺术,取法晋人,以汉隶笔意作大草,形成别于前人的独家面目,为书法艺术开创了新的审美天地。他把求“意”、求“韵”作为审美目标,并寻找至高的境界。“意”含有哲学意味,人们把“意”定格在意象、意气、意境、意趣等方面,它常呈现出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状态。

就作品表现特征而言,它能以抽象的书法形式,表现作者的精神境界和艺术功力,将创作主体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功力物化为审美形态;求韵,则是沈鹏先生书法作品的审美效果,是表达其心中积蕴的难以用语言表述的艺术感觉。

他的书法是在自由层面上的法度,打破陈规又备极法度,对中国古典书论的理解能切中肯綮,得中正鹄,应了石涛那句话:“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沈鹏的艺术续接着中国文化的传统,汲取其处世的率真自然与达观圆融但又能独标风骨,直与天地精神往来。

汉代扬雄说:“书,心画也”。蔡邕在《书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大致可视为书法本质的最初定义。

沈鹏实践着这一创作思想,但作为学者,他对书法功能的认识及书法创造的目的十分明晰,在此基础上寻找并拓宽书法艺术的审美领域。

沈鹏先生以“中和”为旨,在“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的规范之内发挥着最大的创造性,寄奇崛、险峻于中和、平淡,讲求形质相生,文质统一。

他的草书行笔轻重顿挫随形而运,从容体现着速度的轨迹,枯实相间、笔断意连。留下的是几十年锤炼出的枯藤老树、淡云秋山的境界之美。书作的背后是性情的流露,胸臆的抒发,体现着至深至远的精神追求。

中国书法是中国美学的灵魂,意趣超迈的书法能表现出中国艺术最具独特性的自由精神,沈鹏的书法创作印证着这一点。

翰墨戏韵:当代著名书法家沈鹏斑斓的内心世界 (时长12′33″)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