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美

2 已有 216 次阅读   2023-10-15 19:37

意境是画家通过对景色、事物的描绘,在情景交融、物我相忘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美,这种美要达到艺术境界,从而成为山水画中的灵魂。意境一定是建立在现实事物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情感升华,景物是意境的载体,而意境则是情感的载体。笔墨与构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意境的表现

笔墨从字意上看就是画笔和墨水,这两者都是作画的工具。从笔墨的发展历史上看,在两宋时期,笔墨为广大画家所用,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普适性,很多画家都已经注重笔墨的运用,使笔墨作画达到一个高潮;笔墨发展到元代,画家更注重的是对笔墨的审美价值,元代画家更重的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这也为明清山水画中笔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笔墨之所以可以表达意境是因为画家可以透过笔墨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是需要让看画者感同身受,与画者产生共鸣的。

绘画如写文章,章法布局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我国山水画中,构图被称为“布局”。我国著名画家谢赫在《六法》中又把“布局”看成为“经营位置”。通常大家作画往往还有题词落款等,对每一个细节都深思熟虑。山水画构图较为复杂,大家之著作在构图方面既能显示出民族文化,又能将物体显现得分散而统一,通过采用不同的构图法来表达意境。

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大家郭熙曾言“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所谓高远法构图可以通俗举例,比如为了突出瀑布高猛之势,作者把从瀑布前飞过的大雁、石头、树木等描绘地很小,以使画家的主题更加突出。典型用高远法构图的绘画作品有《芥子园画传》、《溪山行旅图》、《庐山高图》等。深远法绘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深陷画中之感,该画法常用于“秦岭巫峡”。元代画家王蒙在《具区林屋图》则运用了深远法来体现出溪谷幽幽。平远法一般体现在画低矮丘陵与川江平原,主要是为了突出辽阔之感。代表作有赵孟頫的《水村图卷》、元代的倪云林《江岸望山图》等。从以上实例中就是看出,每一个“远”的构图都有自己想要突出的主题,而这种主题就要通过意境来让看画者觉察到。

计白当黑法,即在绘画中留下一片空白。这是一种含蓄的绘画手法,空白之处是作者的言外之意,其有内容有画意。最著名的该当夏半边与马一角。如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在构图时只画一只扁舟和老翁,整个画面只有这寥寥几笔,尽管画的主体仅占据图的一边,但是给人之感并不空白,而是让人感觉江水浩渺,给人一种寂静寥落之感,反应出画者的内心世界,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境界。

意境之美离不开意与境,但是意与境在山水画中不仅仅是通过山与水表现出来,还通过画中的其它方式表现出其意境美。

(一)文化之美

山水画所体现的自然美蕴含着丰富的宇宙观与世界观,传统的山水画画家一般都是文人,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受儒家、道家等思想学派的影响,尤其是那种虚无缥缈的意境,是以老子与庄子等思想為依托的。除此之外孔孟的儒家思想中所提倡的的礼、义、仁、智、信观念也被部分的画家应用在传统的绘画中,尤其是有画家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思想文化体现在传统的山水画中,他们以德养志、以情观物,将山水赋予文化之美。

(二)空灵之美

传统的山水画在造意方面,是其它画无法相比的,尤其是在恰到好处的留白用墨,這种墨的扩散到消尽给人一种无奈却又意犹未尽的感觉,与空白之处相互交融,引起人的深思,何为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虚无究竟是如何存在与体现的?正是这种引人深思哲学体现出一种空灵之美,及其简约的画风却又给人有无限的遐想,用简单的画面给人营造丰富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三)诗意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恐怕是当时文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吧。人们常常认为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给人以直接的画面感。在我国古代许多的画家也是诗人,较多的山水画中都有题诗,这也是其独有的艺术特点,但是就如王维的诗一样,真正有意境的画无需题诗点缀,而是让看画者通过画自然而然想到诗,这样的山水画的意境之美,美在对诗意的联想。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