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看不懂的书法,就是“丑书”?审美狭隘,是一种“致命缺陷”

6 已有 181 次阅读   2023-11-14 23:16
看不懂的书法,就是“丑书”?审美狭隘,是一种“致命缺陷” 

看不懂的书法,就是“丑书”?审美狭隘,是一种“致命缺陷”

当代许多学书者,没有辨别“丑书”的能力,对于自己看不懂的书法,就骂人家写的“又丑又俗”,难以入眼,导致“丑书”一词在书坛“泛滥成灾”,但大家真的明白何为“丑书”吗?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丑书”是丑怪难看的书法,那何为“美”何为“丑”,何为“雅”何为“俗”,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同,在王羲之、褚遂良等晋唐名家眼中,西汉时期拙朴厚重的篆、隶书体,笨拙又繁杂,没有艺术美感。

同样对于追求“尚意”,突出个人特色,情感表达强烈的宋代人来说,笔法规范平整,以法度为宗的“唐楷”,又变的难以入眼。

因此米芾才会评价“唐楷”曰:“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

尤其是颜真卿的楷书,违背“二王”一脉的秀逸灵动之美,点画拙朴浑厚,受到王羲之“粉丝”的辱骂和否定,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书法要以质朴凝重为美。

例如清代书法家傅山,赞同颜真卿的风格,曾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而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却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曾在《画禅室随笔·论用笔》中说到:“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

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看出书法“美丑”,并没有明确划分,所以也不能用狭隘的个人眼光,或者是否看懂来界定,就像东汉赵壹在《非草书》中说的那般:“心有疏密,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在鉴赏书法时,要以客观开阔的思维去分析,不能局限在一面,例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送裴将军诗帖》,虽然外形看起来怪异笨拙,但其错杂起伏、奇异波折的布局,豪放遒劲的笔势,散发出宽博宣泄的气势。

而且行笔不计工拙,就像《祭侄文稿》,将情感与笔法结合起来,一点一划无拘无束,涂涂抹抹的字体,给人悲痛郁愤感,达到艺术境界的最高峰。

因此元代张敬晏曾评价曰:“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甚至有人说《祭侄文稿》能把《兰亭序》比下去,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可惜愿意去堪透这层境界的人较少,基本上都把目光着眼于“涂鸦”一般的表层现象重,并给扣上“丑书”的帽子,被“冤枉”了上千年,所以说审美狭隘是一种“致命缺陷”。

它会蒙蔽学书者的双眼,让他们抛弃了真正的绝佳书法,带偏审美观念,把没有艺术性的“丑书”奉为经典,还大肆追求临摹。

导致当代书坛的“江湖体”、“印刷体”风靡一时,使书坛风气变坏,要么死板僵硬,只求匀称平直,要么张狂肆意,衍生出倒立写字,注射器写字等,如“杂耍小丑”一般,博人眼球的书法,远离古人的中庸典雅之美,所以大家在学习书法的同时,还是提升一下辨别“丑书”的能力。

您对“丑书”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