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一周艺术人物|古根海姆迎来女掌门,中国美术馆展童中焘山水

1 已有 99 次阅读   2023-11-28 13:49
一周艺术人物|古根海姆迎来女掌门,中国美术馆展童中焘山水 

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会日前宣布,玛丽埃·韦斯特曼被任命为馆长兼首席执行官。自1959年位于曼哈顿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以来,她是第一位执掌该博物馆集团的女性。

在北京,80多岁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山水画家童中焘个展“山水清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全面呈现老一辈艺术家和教育家的创作风貌和学术主张。在上海,作家金宇澄在东一美术馆举办绘画展,石至莹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举办个展“乐乐”;此外,雕塑家蔡志松、摄影师朱宪民、画家李会也分别迎来个展。

美国|玛丽埃·韦斯特曼

成为古根海姆集团首位女性领导人

玛丽埃·韦斯特曼

据ARTFORUM中文网报道,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基金会日前宣布,玛丽埃·韦斯特曼(Mariët Westermann)被任命为馆长兼首席执行官。韦斯特曼将掌管基金会和古根海姆博物馆集团,包括纽约总馆、威尼斯和毕尔巴鄂分馆以及即将开业的阿布扎比分馆。自1959年位于曼哈顿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以来,她是第一位执掌该博物馆集团的女性。韦斯特曼自2019年起担任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副校长一职,履新后她将搬到纽约。她接替了理查德·阿姆斯特朗,后者已担任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14年,并于2022年夏天宣布退休。阿姆斯特朗在任期内接续着再上一任馆长克伦斯提出的全球扩张计划,同时也专注于使现有的项目更加国际化,启动了为期六年的古根海姆瑞银MAP全球艺术计划,并监督了关于日本具体派运动的展览和“1989年后的艺术和中国:世界剧场”。

韦斯特曼曾任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执行副主席、纽约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马萨诸塞州威廉斯敦克拉克艺术学院研究与学术项目副主任。作为一名荷兰艺术史学家,她拥有威廉姆斯学院学士学位、纽约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纽约时报》指出,韦斯特曼作为大学领导者的经历使她成为这一职位的不二人选,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洛杉矶J.保罗·盖蒂信托基金会等机构都曾从学术界聘请管理层员工。(整理/畹町)

北京|中国美院教授、山水画家童中焘

“山水清华”展,全面呈现创作风貌和学术主张

“山水清华”展现场

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山水清华——童中焘艺术展”于2023年11月2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作品部分“望岳”“寄畅”“云起”和文献部分“映道”共4个板块,共展出作品近150件,呈现了童中焘教授20世纪六十年代至21世纪初的代表作品和文献,全面地反映了其各个时期的创作风貌和学术主张。

展出现场的山水画

童中焘 狮子林小雪 1988

童中焘,字孟焞,1939年生,浙江鄞县人。195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留校任教。主攻山水画创作和研究,曾任陆俨少先生助教,中国画系主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童中焘初师顾坤伯,学习传统,以明清入手,上溯宋元,兼画水墨写意、工笔青绿。在浙江美院学习期间,更受到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陆维钊诸先生亲炙,在师徒相授中,不仅继承传统的笔墨文脉,更追远大师们的人品艺格。他十分重视传统中国画学理论和经典文史哲的研究,强调笔墨的道统精义和内在发展逻辑,以“宋进元出”为主线,结合明清、近现代山水画的研习路径,由远及近,分析源流,解读理法,触类旁通,艺理兼修。在绘画上,他吸收了李可染先生的光影、顾坤伯的“草上飞”笔法、陆俨少的灵动洒脱,集众之所长,成一家之貌,作品笔墨淋漓酣畅,构图随机生发,信手点染,融清雅俊逸之韵与雄奇浑厚之慨为一体,其势如“堂堂之阵”。

童中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童中焘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期间,对传统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和修正。在山水画教学中,他要求学生深入钻研古代经典山水画名作,并由此延伸出对应自然、体察万物的山水画人文价值体系,“以元人之笔墨,运宋人之丘壑”,追本溯源,固本培元。(文/畹町)

上海|作家金宇澄

从追忆的插图到超现实的创作

金宇澄

11月24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金宇澄个展“繁花——金宇澄绘画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对外展出。

此次展览是金宇澄绘画作品的集中呈现,精选其近10年创作的12个系列、200余幅作品,演绎他画笔下的旧梦新影,勾勒出其创作变迁。其中,既有金宇澄的“下乡生活”,也有他的“江南旧梦”、“沪上独白”。尤为特别的是《繁花》插图手稿的集中亮相,包括与之相关的诸多手稿、设计等,总计近40幅。

隧道 2023 布面丙烯

桃花 2019 纸本丙烯

在物资匮乏的1970年代,金宇澄只是读小说,但意外发现东北农场宿舍里暗传一本破烂的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建筑系钢笔画教程》,这是他翻看最频繁的美术教程。结束知青返回上海,在一钟表工厂当钳工,学了半年的机械制图,这是他绘画起步的基础。展览中,《梧桐与无花果》作于1976年,是目前保留下来最早的一件草稿。金宇澄真正绘画的起点则是为《繁花》配图时。十年前,借长篇小说《繁花》出版之机,金宇澄开始用插画勾勒上海旧影,与小说形成特别的互文。他的绘画痴迷于“现场与细节”,将历史回忆、现实洞察与未来想象,跨时空交织起来,形成一个个超现实的世界剧场。金宇澄说,“过去,我在拼命追忆,画下那些记忆中的内容。随着绘画的增多,我也就不满足追忆的现状,而是应该进入一种所谓像创作的状态。比如,我经常望到家门口的商店及橱窗衣架,我的脑中就会有一种语境,将其想象为一种有生命的树,变成一个叙事的有趣故事了,成为一个超现实的画面。我好像摸到了一个路径,从这个地方进入,感觉很刺激。”

他说,“画画时,叙事的焦虑安静下来了,四周更幽暗,更单纯、平稳,仿佛我在梦中。”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28日。(文/陆林汉)

上海|艺术家石至莹

个展“乐乐”展出于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石至莹

11月25日,“乐乐——石至莹作品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名“乐乐”,有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之意。展览中“造像”系列,是一组源自中国石窟的创作,构成了展览中参展作品数量最多的篇章。艺术家用绘画的方式创造了一个朴素无华,但又动人心魄的纯净世界,简单和质朴。“宝石与镜像”系列,采用了极简的造型和构图,具有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气质。展览的第三部分是一组“圆光”视频动画,它源自石至莹以敦煌壁画尊者背后的圆形佛光为模本,而创作完成的45幅“圆光”绘画作品,用一种类似呼吸的节奏把这些绘画作品转变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宝石与镜像10 布面油画 130×200cm 2022

童子的微笑3 布面油画180×130cm 2023

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江梅在致辞中提到,石至莹是上海新生代画家中极具绘画表现力和个人风格的一位艺术家,她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回望古代文明和中华传统,将其个人对于古代石窟造像艺术的形式研究,对于历经时间沉淀之后的这些充满魅力和神秘气息的图像所传递出来的精神性意义的一些思考,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极具个性表达的色彩、笔触、质感,在绘画的图式、语言、技巧和观念之间形成一个极好的融合。

“在我看来,她的绘画实际上带有具象化视觉表征的一种主观抽象,因此与图像、与自然物象有一定距离。近来,这种主观抽象与观众的内心感受在不断靠近。当然,所有这些形式、语言、观念、表达,我认为都是基于她对空间、时间,物质、精神的一种东方式哲学思考和美学素养。”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在展览前言中写道。

据悉,此次展览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第六届油画学术系列展之一,由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展期将持续至12月13日。(文/黄松)

北京|摄影师朱宪民

举办摄影60年回顾展“黄河百姓”

朱宪民

11月25日,“黄河百姓——朱宪民摄影60年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启幕。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中国摄影家杂志社承办,李树峰、朱天霓担任策展人。

展览展出作品150余幅,分为“风”“土”“人”“家”四个单元,是朱宪民迄今为止展出作品规模较大、作品类型较为全面的大型回顾展之一。

民以食为天,河南 ,1980年

这是一个体现以人民为主体文艺思想的展览,朱宪民作品呈现的对象是黄河沿岸的百姓,从青海三江源到东营入海口,地域跨度很大,这个条带上的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群体;这些作品拍摄时间从1960年代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构建了中国百姓形象变化史,也谱写出个体命运与时代大潮融合交织的中国百姓生存交响曲。朱宪民先生满怀赤子之情,以平等而炙热的目光,把镜头对准百分之八十五的大多数人,这是作者的摄影观和价值取向。这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是现代中国社会主流和主体,在这大多数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中真正体现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朱宪民的摄影作品总在提炼和萃取最大多数人身上最值得端详的肖像和样态:勤劳、温良、质朴的品格映射和绽放在脸上,在一幅幅画面中得到强烈的呈现。这些作品既呈现浓烈的人间烟火气和质朴的生活底色,也突出表现个体存在的颗粒性和鲜活的生命质感。(文/高丹)

北京|雕塑家蔡志松

个展“双愉”,呈现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品

11月19日,志松美术馆开馆,并举办开馆展览“双愉·蔡志松2023艺术展”。

蔡志松是雕塑家,他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1年荣获法国巴黎秋季沙龙最高奖“泰勒大奖”,2011年应邀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志松美术馆是蔡志松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创办的私立美术馆,旨在建立国际化的艺术交流平台,弘扬当代艺术的东方性。

开馆展览较为全面地展出了蔡志松艺术生涯中不同时期的作品,既有早期创作的成名代表作《故国》系列作品,也有后来创作的《玫瑰》《浮云》《家园》等系列作品,展览围绕其“具象艺术”的理念展开探索,作品涵盖他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

纵观蔡志松的艺术创作,无论是早期的《故国》对历史与人性的关注,还是后来《玫瑰》系列对情感与永恒的追问,以及《浮云》系列中的诗意与浪漫的精神表达,再到这几年创作的《家园》系列中对孔雀、鹿、鹤、鸟这样充满灵性动物的关注,以及对梅、兰、竹、松、石、荷、莲等文人花卉题材的表现,蔡志松的作品总是浸染了一种浓郁的艺术“古风”, 梅、兰、竹、松、石、荷、莲也均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意象,蔡志松将东西方艺术的古典神韵化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新的古典仪态与东方意韵。

《蝴蝶》

这次展出的新作《蝴蝶》也延续了这样的脉络,赋渺小以宏大,追问生命的意义。范迪安称:“蔡志松关注生命的存在,更关注生命赖以存在的世界,他的艺术能力足以展现自己的个体形象,但他更意愿用艺术引起人们在社会共同问题上的共鸣。”(文/高丹)

上海|画家李会

个展“如露,亦如电”在沪开幕

李会

日前,李会个展“如露,亦如电”在上海嘉禧国际艺术中心开幕。此次个展以水晶为主题,李会共展出了31件绘画作品和一件装置作品。

李会毕业于华山美术专科学校及东华大学拉萨尔设计学院,修学于英国伦敦苏富比艺术学院,现工作于上海和伦敦。她以敏感的生命体验表达着记忆与时间的命题。

李会作品

“珠宝水晶本身作为坚固价值的象征,但实际上它们也是脆弱易碎的,就如同生命等世界一切美好的东西,曾经光芒四射,也很容易逝去,但在刹那之间绽放的芳华,还是给世人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李会说。

在绘画作品中,李会一直致力于表现女性的力量与美丽。在她的画面中,希望让人回到90年前穆时英笔下的夜上海:酒味,香水味、英腿蛋的气味、精致的鞋跟、飘荡的裙角……李会用画笔捕捉着面对伤逝时的沉思,凝视着那脆弱而无常的美。但同时,她也在探索着破碎本身蕴含的力量和可能。就如同她所带来的装置艺术,一个被打碎的红色水晶灯,“它虽然是破碎的,但依然能给人带来震撼,一种‘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遗憾。所以,即使是破碎,也有力量和意义。” (文/宗和)

来源  澎湃新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