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堪称“三不像”,但却是作者故意这样设计

3 已有 65 次阅读   2024-07-26 10:00
小编推荐
原创 《毛主席去安源》油画,堪称“三不像”,但却是作者故意这样设计
夏目历史君 2024-07-25 09:34
在世界绘画史上,有许多流传甚广的画作,可有这么一幅画就显得极为神奇,这幅画作实在太受欢迎,在市面上供不应求。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该画前后共印了9亿多张,这让此画成为了绘画史上最受欢迎的画作之一。
这幅画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毛主席去安源》,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也与样板戏、语录歌一起被奉为三大红色经典。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幅画却有点“三不像”的意思。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大家十分熟悉毛主席的形象,再加上大量流传的影像资料,毛主席在青年、中年、老年不同时期的样貌人们都很清楚。因此,毛主席的形象画往往都是根据不同时期主席的形象描绘的。
可这幅画作就不太一样,仔细观察画上毛主席的形象,就能发现里面主席的样貌既不像青年时期,也不像中年与老年时期。可偏偏,这个设计是作者有意为之,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呢?
《毛主席去安源》与许多伟大的作品一样,都是因为一次意外而出现的,1967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们组织筹备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运动”展览。
起初,展览的筹备者最初选中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位姓赵的高年级学生,由他完成一幅油画的创作参加展览,但当时他正在大连老家探亲,筹备单位决定一两天内就出发到安源。他们无法联系上那个学生,眼看着就要出发了,幸好有人推荐了一个年轻学生,此人就是刘春华。
刘春华自幼就喜欢画画,他很早就展现了出色的美术天赋,曾画一张戴八角帽的毛泽东像,还用泥巴做过毛泽东塑像。被展览单位选中的时候,刘春华才刚刚24岁,正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学习。
接到这个任务后,刘春华也是很有干劲,跟着单位来到安源后,他深入到几百米深的矿井下体验生活,还访问了当年参加大罢工的老工人和秋收起义的老战士,了解毛主席到安源的情况。
在毛主席的革命生涯中,安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中共一大后,毛主席成为了中共湖南支部负责人。根据组织的安排,他们的工作要侧重于工人运动,毛主席十分重视实践,从1921年底开始,他前后四次来到了安源煤矿。
他同矿工们交谈,还组织开办夜校帮助工人学习,后来毛主席与刘少奇等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安源大罢工。安源的这段经历,对于毛主席有着极大的意义。
这里的老工人们,对于主席十分尊敬,刘春华在这里考察了很久,终于完成了基本构思。他试图尽可能还原各类细节,甚至还为画面设计里面主席穿长衫拿雨伞的细节找到了依据。
可是在毛主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上,刘春华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同时参照了主席在青年、中老年以及开国大典等不同时期的形象。他并没有单纯按照某一时期的形象去画,刘春华考虑到人们对于不同时期主席的形象,有着不一样的熟悉程度。
因此,他用艺术手法,同时将主席不同时期的形象巧妙结合起来。这样看上去是三不像,可却能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毛主席,刘春华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毕竟他创作的是艺术画作,并不是纪实。
适当的艺术加工,反而凸显出主席的形象,这样也能让人有新鲜感。于是他坚持了下去,根据主题的需要和群众欣赏习惯,利用油画表现力丰富的特长和中国传统绘画细致的优点,反复实践,终于完成了这幅经典画作。
1967年10月1日,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中首次与观众见面。这幅画迅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获得了一致好评。
很快,画作就上了媒体的头条,在短时间内就印刷了无数张。全国各地曾一度掀起了“庆画”、“迎画”、“颂画”的热潮。这幅画所到之处都群情欢腾,大家敲锣打鼓地加以迎接,有的甚至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
1969年,《毛主席去安源》一画被移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之后这幅画被鉴定认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这幅画作出名的同时,也曾引起过一些争议,但总体来看,刘春华的这幅画还是取得巨大成功,让他成为当时国内最出名的画家。1995年拍卖会上,油画最终以605万元的价格被拍卖,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资料来源:《毛主席去安源》名画背后的故事、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的历史真实故事、为毛泽东形象寻找依据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