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原创 张大千法国“追星”毕加索,感叹毕加索也是只猴子!互赠天价作品

2 已有 64 次阅读   2024-09-28 14:02
原创 张大千法国“追星”毕加索,感叹毕加索也是只猴子!互赠天价作品
蝉榻娱乐 2024-09-27 11:26
名人与名人之间,也有着钦慕之情。其中,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追星”毕加索的事迹广为流传。
我们常常认为,把人比作猴子是侮辱之举。然而,说出“毕加索也是只猴子“此等言语的,却又是身为“粉丝”的张大千本人,这又是为何呢?
赴西布展
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在四川内江出生。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张大千,自幼研习书法绘画。张大千广汲前人之思,革故鼎新,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格。深厚的功底,独特的风格,造就了他这样一位优秀的绘画大家。
但他不仅仅满足于啃食积攒下的“老本“。张大千以乐于和同行业的人切磋技艺而著称。
在国内,他已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等人交流了许多,但海外新颖而璀璨的艺术对他而言是极其陌生的。
于是,1950年左右,他跨出国门,周游世界,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艺术宣扬出去。正因如此,即使是在西方他也有着“东方神笔“的盛誉。
这一举动,为他”追星“毕加索创造了良机。
1956年,张大千收到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乔治萨勒的邀请,希望他能远赴巴黎举办画展。
巴黎对国人而言,堪称西方的“敦煌“,作为西方艺术的中心,用它独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自世界各地的人。
张大千也是被巴黎深深吸引着的艺术家一员,故而,年已57岁的他携夫人来到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筹备画展。
当张大千得知那位举世闻名的毕加索悄悄前来观展后,同这位巨匠交流切磋的想法便在他的脑海里炽热地流淌。
“不进则退”早已成为了人人皆知的道理,但真正“前进”的人又有多少呢?当今,多少人甘于平庸,不思进取,甚至用“佛系”一词来粉饰自己的懒惰。
随着“佛系”作为网络用语的大热,这批人用“佛系青年”来形容自己,而没能认识到自己正在怠惰的漩涡中难以脱身。
于是,越来越多的“佛系青年”开始“抱团取暖”,形成了一个小团体,从中寻求安慰——既然大家都懒惰无为,我又何必勤奋呢?然而,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笔者的身边,有一所中学以“佛性青年是好是坏”的问题作为高三学生的作文题目。
令老师们感到吃惊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认为“佛性青年”远离纷争,极具正面意义。批改作文的语文老师无不摇头叹气:“年轻气盛的孩子们已然失去了追求,不言努力,却心向安逸,实在荒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如果青少年不愿走出“舒适圈”,失去了创新的土壤,又怎么能造福社会、打造未来呢?
感叹如猴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几经辗转后的张大千终于在一次戛纳的陶瓷展见到了毕加索。
张大千一到现场就傻了眼。在展会现场,观众摩肩擦踵,形成了一片人海。狂热的粉丝将毕加索团团围住,又是亲吻又是拍照。
毕加索前一秒还在签名,下一秒就已经被抛向空中,沐浴着崇拜者的热情与赞美,显然成为了展览的聚焦点,而另一边展览真正的主角——陶瓷已然黯然失色。
这幅场面,令张大千不禁感叹道:“原来毕加索也是只猴子啊!”
张大千口中的“猴子”,并非在嘲笑毕加索的外貌,而是指毕加索就像在动物园里供人观赏的猴子一般,受到人们的注视,这是一种看到同类的惺惺相惜。
也许只有同样身为画家的张大千才能与毕加索感同身受,名声带来的追捧并不让人喜悦。
出名后,自己仿佛成为了普通人眼中的“异类”,若是暴露在公众视野中,无疑将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崇拜,就连上街买菜都成了极大的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明星所到之处,粉丝往往水泄不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但粉丝也许忘了,自己崇拜的对象也是凡人,有着自己的家人和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侵扰明星的私生活,不过是自私的行为罢了。
人们常常垂涎名人的身份地位与薪资水平,殊不知名人的生活因此遭到破坏。
当一个人成为了名人,他身上的每一寸皮肤都将在聚光灯的照射下一览无遗。他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世人审视的目光。
但愿人们能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所有人的隐私,还那些深受荼毒的公众人物一片清净。
结为知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陶瓷展览上二人未能进行交谈,但毕加索事后亲自邀请张大千夫妇到家中做客。
出发前,张大千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在世人口中的毕加索,是一个实打实的“怪人”,任何人都不敢招惹。
但见到真人后,张大千全然无法将眼前的这个人与世人口中的“怪人“划起等号。
毕加索的天真而直率,对张大千夫妇也是谦逊有礼。当时的毕加索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名声显赫的他却全然没有半分自负,反而虚心向张大千请教中国水墨画的技法。
张大千对他的画作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指点。二人交谈甚欢,不一会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离去之际,毕加索将自己的一幅早期作品赠予张大千,可称“天价之宝“。张大千也不辜负毕加索的喜爱,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墨竹图》作为回赠。
后来,张大千屡次拒绝他人的求购,将毕加索所赠之图珍藏于自己的画室中,成就了一段“东张西毕“的旷世佳话。
人们总是为自己不熟悉的人打上“标签”,殊不知一个人总是具有很多面,空洞的几个字眼根本无法简单涵盖一个人的所有。
世人只知晓毕加索的生平与画作,却未曾同他当面交谈,被给他打上了“怪人”的标签,又何尝不是一种狭隘的眼见呢?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承认自己不了解,保持一颗客观的心,同样需要勇气。
重视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75岁的艺术巨匠的一番言语,冲刷了当时57岁的张大千的三观。
毕加索问张大千,为什么许多中国人都要来到巴黎学习艺术。他还说,整个西方都没有艺术,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谈论艺术的,仅有中国人而已啊。
如此惊世骇俗的一番言语,叫张大千在大惊失色的同时,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是啊!毕加索的一番话,无疑为国人敲响了警钟。时至今日,人们对西洋文化总是十分推崇,但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
得益于中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越发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藏着许多文化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名声显赫的张大千不拘泥于东方世界,年已半百仍甘愿到西方求学,已是文人学士中的栋梁之材。再加上他抵御着金钱的诱惑,一生不卖好友馈赠之物的真情之举,更叫人感到钦佩。
身为闻名于世的艺术大师毕加索,愿意对好友毫不吝啬地赠予天价画作。在人们称道他精湛画技的同时,他那不被声名利禄污染的直率和真诚更让世人感慨万分。
在这日渐纷繁芜杂的时代,我们更要保持初心,不被尘世中的形形色色之物扰了心智。利欲熏心之人,唯有失败一途。真情,真诚,才最无价。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