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东鳞西爪------“陋室铭”由来

2 已有 2906 次阅读   2012-04-20 15:05   标签office 
 

东鳞西爪------“陋室铭”由来

 

1995年我在一个报纸上看到了介绍“陋室铭”由来的文章,当时做了记录。“陋室铭”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经常乐于书写的内容之一。因为它是光照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

唐代诗人、著名作家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元九年进士,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侍郎,因参加过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规定,他可在衙门住三间高大的房子。可是和州姓策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见刘禹锡被贬而来,又对他不奉承、不送礼,心里很不高兴,存心刁难刘禹锡。他先让刘禹锡在和州城南门住三间小屋。哪知刘禹锡心胸开阔,对策知县的诡计并不理会,收拾一下便住了进去。房屋虽然不宽敞,但面临大江,推窗便可以看到江上白帆点点,舟船来往如织。刘禹锡目睹此景,怡然自乐,便欣然提笔撰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墙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每日在屋内读书作诗,累了就眺望江景,依然不去奉承策知县。

几天后,策知县打听到刘禹锡在那里心安理得,读书写诗,还写了一副表明心志的对联,就又要整整他的硬气,让他由南门搬到北门,房子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附近长有一排排柳树,绿如翡翠,摇曳多姿。刘禹锡面对此情此景,又即兴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秦称和州为历阳)刘禹锡在此房跟往常一样,读书写诗,泰然自若。

策知县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十分恼火,冷笑着说:我就不信整治不倒他。现在再给他搬个地方,只给一间小屋,看他还硬不硬,乐不乐!”

刘禹锡到和州,半年之内搬了三次住房,心想:策知县故意捉弄我,要我愁,我偏乐,要我忧,我偏喜,让他搬起石头去砸天吧!看到这间小屋内只能 容纳一床、一桌、一椅,他也并不在乎,心里还是挺舒坦的。他看到小屋旁边有一棵枯树,枯树四周的树并不因其存在而停止生长,照样峥荣竞秀,长得葱茏茂盛,灵感顿来,便又写了一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住进这间小屋后不久的一天,他心情恬静,便写下了一篇小屋陋室的赞美文章。写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恰好策知县派人送来一块三尺长、八寸宽的青石。送石的人说:刘通判,和州土多缺石,石头倒是稀罕之物。策知县看你初到,想与你交个朋友,送一块石头给你做个纪念。其实,策知县送石头别有用心,意在讥讽刘禹锡,说他始终不去奉承、巴结自己,顽固得像石头一样。

刘禹锡见到那块光滑的石头,非常喜爱,不禁心里一亮:我的小屋陋室的赞文写好了,正愁没地方刻呢!于是,他便笑吟吟地对那送石人说:谢谢策知县,刘某到此,有了这块石头,也不虚此行啊!”

不久,刘禹锡把写好的文章命题为《陋室铭》,并请石匠刻在石头上,置于屋前。这事传到京城,忠臣们在皇帝面前奏本: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可羡可敬;策知县蓄意作贱贤良,可恶可耻!

后来,皇帝听从忠臣们的话,革了策知县的职,提升刘禹锡为和州刺史。不久,刘禹锡又被召回京城。而这块《陋室铭》碑刻,一直保留在和州,供人们观赏。

人间沧桑,策知县早已化做黄土一杯,而刘禹锡做的《陋室铭》一文,却是光照历史,留传千古,至今仍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