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谭:“书画”之道“秉于人之性情”
这句较不好理解的字就是“性”和“情”二字。实因读书少之所至。“性”是什么?古人有曰:“性者神也。”而“情”解释成感情,情绪,都能说得过去。文字字面上的解释有以下三种。
详解
1. 人的禀性和气质。
《易·乾》:“利贞者,性情也。” 孔颖达 疏:“性者,天生之质,正而不邪;情者,性之欲也。”《庄子·缮性》:“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復其初。” 唐 元稹 《遣行》诗之九:“见説 巴 风俗,都无 汉 性情。”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餘若 江南省 凤 、 潁、 淮 、 徐 之民,及 山西 大同 、 朔平 之民,亦皆性情强武,敢於行路。”
2.思想感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唐 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古人用韵无过十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虽有豆棚瓜架草虫的天籁,晓风残月诗人的新意,怡悦我的性情……现在都成一梦了。”
3. 性格,脾气。
《宋书·沉文秀传》:“且此人性情无常,猜忌特甚,将来之祸,事又难测。” 唐 白居易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诗:“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们大爷,二爷,你只要找着性情,就是捞毛的,烧火的,他也大把的银子挝出来赏你们。” 赵树理 《三里湾·从旗杆院说起》:“ 玉生 从小就是个能干孩子,性情有点像他爹。”
我却不肯按部就班地去理解。说起来还得引古人的话。因为有些东西今人未必高于古人。就好比八百零一个汉字成就“道德经”五千言。我给你一千六百个汉字,谁能成就比“道德经”高的什么“经”来。预计再过几百年也没人敢应这个差。
古人说:“天有五气,万物化生: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五气尽纯,圣德备也。木浊则弱,火浊则淫,金浊则暴,水浊则贪,土浊则顽:五气尽浊,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气之所交也。绝域多怪物,异气之所产也。苟禀此气,必有此形;苟有此形,必生此性。故食谷者智慧而文,食草者多力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橄而悍,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气者神明而长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我不去过多解释原文。因为老师教导我们读古文时,不要看解释,而受他人诱导,“要用天真去理解”。因此受恩师指,不敢忘怀。一生得益。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