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我的童年之二 躲战争去“老姑家”避乱

8 已有 5840 次阅读   2012-10-12 07:48   标签office  exactly  center  战争 

躲战争去“老姑家”避乱

 

1949年我刚一岁多,因为传言北京要打炮,解放北京。于是我母亲带着我就躲到洼边村我老姑(周永珍)家去了。洼边村在我家北边不远,只有七八里地。母亲抱着我就走着去了。老姑夫是个非常勤快的人。洼边村主产单季稻,那里的大米特别好吃,油性也大,家里粮食不愁。亲戚来了老姑自然好生招待。老姑家西屋常存着未去皮的“稻谷”。不去皮的稻子容易收藏,也不长虫,只要不受潮就不会变质。于是老姑拿了一袋子稻子上碾子上压一下脱皮,然后用簸箕簸一下,把皮去除就只有大米了。

母亲说过住姑家要主动帮助干活,要不说不过去。就把我放在一边忙活去了,我一岁多什么都不懂,就扶着东西转到“猫食盆”那,抓起“猫食”就吃了起来。待妈妈见到时赶快把我拉到一边去了。(这些都是后来母亲跟我讲的)

我记事以后还经常会去老姑家住。说起洼边赵家、郎家当时他们的产业是做“算盘”的,我见过用脚踏机械方法加工“算盘珠”。木制的“算盘珠”加工机很高,就像骑自行车一样踩着脚踏板,大轮子是脚踏带动的主动轮,从动轮带动主轴转。

然后手拿锋利的切削刀,两手放在一个固定的板上,那“算盘珠”全是手工赶出来的,工效也不高,木沫飞舞。满屋空气也不好。做“算盘珠”的木料都是硬木,加工起来可费事了。“算盘珠”一边加工一边还要用样板找,做成大小一致,钻孔垂直,完了还要用砂布抛光。一个“算盘珠”要经过好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手工的基础上加工出来的东西有“灵性”,因为那是加工者付出了神气所至。你看现在的工艺品一用机械批量生产,就缺少神气。不灵动、不活泼,图案僵硬。死气沉沉。旧时的手工艺人就是在这种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却生产出富于神气的产品。光荣而伟大的手工艺者是非常值得尊重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郎、赵不分”。这是怎么回事呢?201241我去看望老姑,终于弄清了“郎、赵不分”的原委。原来郎姓、赵姓他们都是满族“爱新觉罗氏”的后裔。前数年,同族去往台湾的一位老人回乡,把整个的家族谱人名汇集了一次。脉胳清晰,传承有序。每家发了一本,我看到了。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朝廷的遣返,遂从汉族赵姓和郎姓,长期住了下来,世代繁衍以至于人丁兴旺,枝繁叶茂。

康熙年晚期,因满州旗人都愿随龙入京,以致入京人数日见增多,达到无可制止的程度。不仅有碍军纪而且影响国家经济。因此降旨,勒令旗人返回原籍,设屯垦荒。(每旗二十五屯)规定每户开荒若干亩,多则若干垧,自己耕种,谓之官庄旗地。同时关内汉人,因为他们的所有土地多数被旗人兼并,无法生活,遂有大批流民出关,分布在吉林、乌拉伯都纳和长春等地。

老算盘图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