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杨德存、张久田二位老师来我家访问

15 已有 6305 次阅读   2013-06-15 21:40   标签石化行业  center  style  大学 

杨德存(警官大学退休63岁)

张久田(石化行业退休63岁)

     二位老师来我家访问

今天(2013615)上午九点多,二位老师如约而至。沏茶待客,落座之后便聊了起来。因为老师自我介绍属学院派学者,下过十年功夫读《史记》《尚书》,有专著介绍。并说把《道德经》重审标点断句,我一听便引起我的极大兴趣。因为我的两门功法均以“道”为宗,有一定的认知。并有师承。老师把《史记》里的小故事讲给我们听。

因为越聊越投机,便进入了实质性话题。

论点一:近几年流行《道德经》的排列,应是《德道经》的说法。其根据是“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甲、乙本。

我当即反驳,在学术研究方面我是从来不会让步和不留情面的。这个问题没有必要再争论了。

我引用老子原话:“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已经讲得极其明白,还争论有意义吗?

反问其何为“道”,其答不上来。既然不明白何为“道”,重新排列顺序有何意义呢?

我又引用一段古文来佐证:“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分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倡。”

论点二:“道”是“儒学”里的一支。

我当即反问,是孔子问道于老子。还是老子问道于孔子。答曰:“当然是孔子问道于老子”。孔子问道于老子时说:“朝闻道,夕死可以矣。”谁是谁的分支呢?

总结论衡:

如果说学院派研究学术的广度还是可以的,学古人说是“鹦鹉学舌”。但不能附诸本身而修练。纸上谈兵。

试举一例便可明白,(或叫格物致知)。集体太极拳比赛,学院派的队伍非常整齐,就象一个人练的。而民间的整齐度不如学院派,但是太极拳的韵味却胜过它好几倍。民间以术有专攻为长,深度胜于学院一筹。

杨德存老师受儒学影响深,已带上了儒的枷锁。我例举了十几段“道家”学说,均未读过。不知道。

我又说人在世一生,没有明白的老师引路是最大的悲哀。他表示认同。因为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

之后一起挥毫交流。二位老师向我索墨,我为他们每人写了一张隶书以示友好。

午餐过后,因为老师要去为私家车换蓄电池,未能久留,我把二位老师送至车站,挥手道别。并相约在杨德存老师家再叙。

2013615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 安如华书法 2013-06-16 00:19
    获得真知最重要。
  • 金良写意牡丹 2013-06-16 07:15
    收益!
  • 四官殿人 2013-06-16 09:04
    问好
  • 张力恒 2013-06-16 09:22
    欣赏
  • 山河多情 2013-06-16 15:25
  • 石子 2013-06-16 17:08
  • 周学良 2013-06-16 18:55
    安如华书法: 获得真知最重要。
    学真知,做真人。谢谢安老师鼓励。
  • 周学良 2013-06-16 18:55
    金良写意牡丹: 收益!
    谢金良老师鼓励。
  • 周学良 2013-06-16 18:56
    四官殿人: 问好
    谢彭老师鼓励。
  • 赵振元 2013-06-16 20:19
    欣赏佳作
  • 毕占桂 2013-06-16 21:04
    拜读 欣赏
  • 韩健 2013-06-17 15:09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混成”整体,它周流不息,是天下万物的根源,“道”的运动形式是变化流逝而最终又返归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指阴阳未分以前,宇宙混沌一体;“二”指宇宙剖分为阴阳;“三”即阴阳运动产生新的和谐统一体;“三生万物”,即通过运动生成新的统一体后生化出世界万物。作为世界本源和根本规律的“道”是无形无象、不可描述的:“道可道,非常道。”它不仅难以用语言表达,亦无法通过一般的认识途径获得。
  • 胡顺卿 2013-06-17 16:31
    拜读老师叙文,受益!
  • 胡顺卿 2013-06-17 16:32
    韩健: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
    韩老师论述精辟!受益!
  • 周学良 2013-06-17 18:07
    韩健: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
    韩老师的认知只是一个方面,是说理.而真正研究"道"的人,可能会更深一些.
  • 周学良 2013-06-17 18:15
    韩健: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
    而且道也不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应是"黄帝经".也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汉书艺文志载有"黄帝四经"道原经.道经.称经,黄帝君臣.四篇.共一万一千字.统称为"黄老哲学".
  • 周学良 2013-06-17 18:19
    韩健: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
    四经

    1973年轰动世界华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黄帝四经》。《[1]》包含四部经典:《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
    简介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黄老学派、稷下学派与法家至为深刻;它的出现推翻很多一贯以来已经被认定的经学理论,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
  • 周学良 2013-06-17 18:23
    韩健: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四篇,其内容主要是出于君主统治术总结经验的目的,因此,其思想以致治术为中心。《黄帝四经》倡导文武并用,刑德兼行的道法、法术思想,最突出表现在《经法》一篇中,而其余三篇,也进一步发挥这种思想,如《十六经》认为德与刑之间,“先德后刑,顺于天,即从天道出发,宣扬德刑统一,以德为主的刑罚观。
    《黄帝四经》倡导虚柔无为之道,《经法》所谓“执道者之观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则是把无为与法术相结合,如此无为,实为有为,所以《十六经》曰:“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刑),形(刑)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又曰:“卑约主柔。”即以无为而达到无不为,以卑弱守雌以实现以柔克刚之目的。
    《黄帝四经》也强调民心之重要,《经法》曰:“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力之用在节。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在有佴(耻),有佴则号令成俗而刑伐(罚)不犯,号令成俗而刑伐不犯,则守固单(战)朕(胜)之道也。……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号令阖于民心,则民听令;兼爱无私,则民亲上。”《称》曰:“宫室过度,上帝所恶。”但这并不能改变其使民听令,使民亲上的目的。其中的柔术阴道,正是其强调道法之意义所在。
  • 丁浩明 2013-06-17 19:42
  • 周学良 2013-06-18 19:41
    韩健: 拜读!“道”早于“儒”是常识,在继承、升华前代阴阳学说并否定天命神权思想的基础上《老子》第一次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是先于天地而独立存在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道比黄帝还要早!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