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访谈] 记我省著名书法家,诗联家马仲伟先生

10 已有 7363 次阅读   2011-11-06 15:48   标签云南书法家  大滇国艺  云南书画网 
南天     
马仲伟先生1947年出生于云南个旧一个回族书香门第,先祖马汝为是曾被看康熙皇帝誉为一字压两江的清代著名书法家,外祖父是清忠果公白金柱的内弟。其父母都是乡里有名的文化人,全家都非常喜欢古典诗词,在这样一个文化气氛浓郁的家庭环境里,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由于家在农村,且兄弟姐妹多的缘故,在16岁以前几乎没有穿过鞋子,1963年考取蒙自一中时,家里实在无法交纳学费,便把祖传的铜壶,书柜变卖了勉强凑齐了他的学费和生活费。虽然家庭贫困,但他发奋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还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
1968年高中毕业面恰好遇到文化大革命,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被分配到个旧市鸡街关口村当知青,每天十几个钟头的农活,犁田耙地挣工分,一年到头只有几十元钱的收入。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苦闷之极他只好自己寻找生活的乐趣,这乐趣就是学习古典诗词和练习书法,一本《唐诗三百首》,一本《兰亭序》陪伴他度过了将近两年的知青生活。
1970年知青返城后,由于家庭成分不好,被分配到红河州金平县一个最偏僻的地方-----老猛小学当老师,那时虽然有工每月30元的工资了,但在较为偏僻的山村,有钱也买不着练字的纸啊。于是,当地茂密的芭蕉叶变成了他取之不尽 “绿色宣纸”。深山老林成了他用之不竭的诗歌的题材。
一次,他的一首小诗被县广播站播出后,很快就被县教育局当作千里马一样发现了。于是他被调到金平县第一中学当教师。在此期间,为了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他特意写了一幅对联挂在教室里,“奋学社会主义文化课;争当革命事业接班人”。然而就是这幅对联,却又招来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因为当时正是白卷英雄红的发紫的时候,提倡的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他“鼓吹”上文化课不正是“白专道路”的典型吗?无前途可想,无光明可盼,甚至无道理可讲,他只好又在古诗词和书法中寻求慰藉,消磨时间。
终于,“四人帮”粉碎了,那个荒唐的年代结速了。已是到了而立之年的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参加了高考,成绩公布了,全县几千考生中有五个人榜上有名,它属于其中之一,然而那时四人帮的流毒还未完全肃清,他上大学的机会又再次被扼杀了。直到1984年,才被重用,派往中央民族学院进修,继而被调到个旧十三种担任校长。在此之前,该校教育质量属个旧市倒数第一名,经他大胆改革创新,引进人才,几番拼搏后,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教学教育成绩达到了仅次于个旧一中的程度。为此他被推选为个旧地区中学教育联合会的会长。
1992年,正值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工作之余也和朋友们一起做起生意,凭着他机灵的头脑和丰富的阅历,一下子成了百万元户,买了进口汽车,盖起了洋房,成了人人羡慕的大款,正当他春风得意,可以大展宏图之际,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退出商场,提前退休,专心治学。他把洋房,汽车送了人,在44岁的盛年之际办了退休手续,开始潜心读书,钻研诗词书法。谈起他退休的这个决定,至今他还洋洋得意,他说,历朝历代有那个有钱人都是昙花一现的,真正被人们记住的是文化名人。自己的家乡历来被称为文化之乡,历史上曾出现过白亮诚、马坚、张子仁,林兴华等一大批受回族尊敬的文化名人和教育家、翻译家。这种传统不能到我们这代终止,那我就尽我的微薄之力,来传承吧。
退休后,马仲伟在昆明定居下来,向省内外的著名诗联家马耀,蔡川右,张文勋,胡马,王亚平等学习诗词,向著名书法家刘炳森,白砥,赵浩如,孙振华等学习书法,并把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发表,从而得到了更多省内外的著名专家的指导,诗词书法日趋成熟。在全国几十万人参加的《红豆相思节诗词大赛》《华夏诗词大奖赛》《新田园诗歌大赛》等赛事中屡屡获奖,要特别说明的是 这些大赛中云南获奖的仅有一两人。他的真诚、执著,努力逐渐得到了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认可、名声逐渐大了起来。一不小心,被《中国诗人》《古韵飘香》等大型文学网站聘为版主、被《云南诗词》《环球诗坛》等一些诗词刊物聘为编辑。百度网还特地为他专门编写了词条。同时被云南民族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特聘专家。目前他被中国国际书画院聘为秘书长,被中国国学学会选为副会长。
马仲伟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在教学上也是一个认真执著的好老师。多年来,他在网络上免费带学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其中著名网络诗人蛮儿,唐秀玉成绩最为突出,她们的诗词作品已被选入大学诗词教材。他在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老年大学,昆明市老年大学任教,深受学生欢迎。他在云南民族大学开古诗词欣赏课和书法课,每次报名选课的学生都达到500多人,教室坐不下,连走廊窗子挤满了学生。开创了我省大学里选修这两门课人数最多的历史。
近几年, 他的诗词楹联作品已被全国各种专业报刊物登载,在全国各地流传,上百首作品被有关风景区书写刻成石碑,供游人欣赏。他的墨迹也被镌刻成匾牌悬挂在昆明金殿,通海秀山等多处风景名胜景点。
最近他的诗词集《鱼麓山诗稿》,书法集《墨海畅游》出版了,两本集子已出版,就被一抢而空,足见大众对他的认可。最后,我们衷心祝愿他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转自《云南日报》副刊《艺术人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