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日报>讯(记者 沈广睿) 过新年给村民送春联、送年画不稀奇,但是在武功县小村镇仄楞村,今年大年初一,村民收到的礼物却比较特别,是一本由村里村民花费4年时间,编撰的一本7万余字《仄楞村志》。
德垂后裔长相忆,光前裕后肇业基 ---------《仄楞村志》序李克寒
出门在外,常有人问:“你是哪里人?”我总是自豪的对答:“仄楞堡的!”“哈哈,你们村咋叫这个名字?”
是的,“仄楞堡”这三个字怪怪的,似乎难入雅流。于是,“仄楞半坡出来的人”常被人当做笑谈----
“仄楞”者,高低不平、歪斜不正是也 。仄楞堡确实如此,但却又并非如此。
按阴阳五行观其形,仄楞堡头枕西而得金,面朝东而栖木,北依黄土高坡而取水,南蹬一马平川而去火。它稳坐中间的“土”座上,像一圈硕大的圈椅,把村里的父老乡亲紧紧地搂在怀里。从实用角度看,冬天,它凭借西北高、东南低而挡风纳阳,保温取暖;夏遇烈炎,它后有窑洞消暑纳凉,前有平原清风送爽。它是缘于仄楞半坡的自然地形而起名的;它又因祖先们的慧眼识珠、择此而居,艰难创业而成堡。因此,这个名字起得实实在在、顺口自然,不张扬,不粉饰,显得淳朴而又幽默------它名俗而实雅,外型仄楞但内函却很周正。
“仄楞堡”,确实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文武齐备、易守难攻的中国古城堡。
从村外看,村西有两丈多高的土崖做靠背,从南至东再到北,一道厚实高大的城墙环半村而立,密密实实地护卫着家族男女老少的安全;堡内只有一个大门向东而开,迎朝阳,纳紫气,关紧城门,武艺再高强的贼盗也休想进来。城门厚重宽大,城楼高耸而立,楼上建筑雕龙画凤,楼内刀叉剑戟,列布其中;而城墙内,有整齐、宽大的街道,青砖瓦房南北而排,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老古槐的对面有飞檐斗拱、三进大殿的祠堂,祠堂内有学堂,后殿陈列着几十幅多代人密密麻麻的族谱--------村旁还有柳仙庙、菩萨庙----谁能想象得到,这一切都是在这仄楞半坡的土地上建造出来的!
仄楞堡令人怀念的何止于此!
在我幼小心灵的记忆中, 仄楞堡的祠堂有両块金字大匾:一块上书:“积德堂”;一块上书:“德垂后裔”。历代祖先都喜欢以德、仁、善、义、礼、智、信、孝、悌等字为自己和子孙命名。所以爱德、崇德、师德、有德、守德、增德、施德、传德、宏德;爱善、尊善、积善、向善、行善;宗仁、宗义、宗礼、宗信、行孝是仄楞堡的人共识和行动准则。而“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则几乎是家族人的世代追求。
从古到今,仄楞堡养育了一大群文人、贤人、能人、艺人,也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英雄豪杰。前有为反抗满清统治啸众聚义,揭竿而起的李尚荣,后有前清的举人、秀才、教习,民国时期的大学教授;再有解放后的讲师、专家、学者;医有大医院的专家,村有会接生、会接骨、按摩,能治刀枪创伤、疑难杂症的土郎中;村里会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木工、铁匠、屠宰、配种、掌勺、理财、算卦看命的,卖辣子、贩蒜、做小吃生意的,以及党政军警中的头头脑脑,无所不有。可以说,仄楞堡三教九流,能工巧匠,群英荟萃,人才辈出,藏龙卧虎。
仄楞堡人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放前后,天灾人祸,从未间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仄楞堡人吃糠咽菜,也不低头乞讨;再难再苦,不说不笑不开口;再悲再伤,也要吼几声秦腔!仄楞堡人似乎是天生的乐天派,生性达观、豪爽、幽默。几乎家家都被编有一段令人笑断肠子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妇幼皆知的绰号:“木匠七”、“巷道二”、“猴春义”、“哈球肿”------更让人难忘的是,每到饭时,人们从四面八方端着饭碗聚集在城门口,海阔天空,胡吹乱谝,这个“老碗会”,实际上是仄楞堡人交流信息、增进情谊、开心取乐的露天大会堂。逢年过节,村子里的能人用自编的鼓谱,甩开膀子撇家俬抡大鼓,把整个堡子敲得热火朝天,生旦净末丑一齐上阵,能唱整本大戏的秦腔自乐班吼得人心跳眼热,回肠百转-----
仄楞堡------这是我们的老先人发现、开凿、养育的风水宝地啊!
仄楞堡------这是我们的老老爷们为我们亲自起的村名啊!
叫着“仄棱堡”这三个字,从心里就升腾起对老先人们无限的崇敬和怀念!
喊着“仄楞堡”这三个字,一种仄楞人特有的自豪便油然而生!
我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的风雪雨霜,把心中一切该洗的都洗去了,唯有对仄楞堡的记忆和思念是刻骨铭心的,是永难忘怀的。
因为,仄楞堡,是我的血肉之根;仄楞堡,有我心灵之魂!
多年来,我一直思念家乡,但又害怕再见到故乡。心境在苦恼中徘徊,灵魂在两难中搏击!
我的思念是我儿时的记忆,我害怕儿时这些美好的记忆被有些难以理解的现实残酷地掠夺而去!
我思念家乡的父老乡亲,却唯恐再难以见到那些我曾经熟悉的面孔和纯真的亲情,面对的可能是一片陌生和冷漠------
我思念老槐树、古祠堂、柳仙庙-----我却害怕再也看不到这些先人们用血汗铸造的古迹而无限惆怅和伤心!
仄楞堡人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解放前后,天灾人祸,从未间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是仄楞堡人吃糠咽菜,也不低头乞讨;再难再苦,不说不笑不开口;再悲再伤,也要吼几声秦腔!仄楞堡人似乎是天生的乐天派,生性达观、豪爽、幽默。几乎家家都被编有一段令人笑断肠子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妇幼皆知的绰号:“木匠七”、“巷道二”、“猴春义”、“哈球肿”------更让人难忘的是,每到饭时,人们从四面八方端着饭碗聚集在城门口,海阔天空,胡吹乱谝,这个“老碗会”,实际上是仄楞堡人交流信息、增进情谊、开心取乐的露天大会堂。逢年过节,村子里的能人用自编的鼓谱,甩开膀子撇家俬抡大鼓,把整个堡子敲得热火朝天,生旦净末丑一齐上阵,能唱整本大戏的秦腔自乐班吼得人心跳眼热,回肠百转-----
仄楞堡------这是我们的老先人发现、开凿、养育的风水宝地啊!
仄楞堡------这是我们的老老爷们为我们亲自起的村名啊!
叫着“仄棱堡”这三个字,从心里就升腾起对老先人们无限的崇敬和怀念!
喊着“仄楞堡”这三个字,一种仄楞人特有的自豪便油然而生!
我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的风雪雨霜,把心中一切该洗的都洗去了,唯有对仄楞堡的记忆和思念是刻骨铭心的,是永难忘怀的。
因为,仄楞堡,是我的血肉之根;仄楞堡,有我心灵之魂!
多年来,我一直思念家乡,但又害怕再见到故乡。心境在苦恼中徘徊,灵魂在两难中搏击!
我的思念是我儿时的记忆,我害怕儿时这些美好的记忆被有些难以理解的现实残酷地掠夺而去!
我思念家乡的父老乡亲,却唯恐再难以见到那些我曾经熟悉的面孔和纯真的亲情,面对的可能是一片陌生和冷漠------
我思念老槐树、古祠堂、柳仙庙-----我却害怕再也看不到这些先人们用血汗铸造的古迹而无限惆怅和伤心!
2010年12月的一天,突然,手机里一个遥远而熟悉的乡音亲切呼唤着我:“我是你志义哥!我写了一本族谱,准备联络几个老汉再写一本村志------”于是,不几天,族谱和有关村志的资料志寄来了!我欣喜若狂!这是我几十年梦寝以求的夙愿!然少小离家,乡情渺渺,欲试而不敢奢望,欲罢而心不甘!今日诸公共襄此举,实乃吾村之幸也!
然而, 我所追念的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仄楞堡。我心中的那个古老、热闹、和谐、温馨的仄楞堡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了! 六十多年来,我不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是如何度过来的。但我相信,仄楞堡和共和国一样,虽然经历了无数次风雪雨霜,但依然在吵吵嚷嚷中前进,在跌跌撞撞中发展。丢失与收获相伴;痛苦与欣喜交加;迷茫与清醒并有;传统与创新共进------如今的仄楞堡可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仄楞堡早已远非昔比了!因此,我怀念过去的家乡,也更希望了解六十年后的家乡。
经过多方努力,村志现在面世了。这本书秉公直书,内容真实,涵盖面广,文笔生动、准确、简洁, 是一本关于仄楞堡历史渊源、家族沿革、人文习俗的真实记录;也是一本描述仄楞堡古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兴衰成败的典籍;是一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风俗的乡土教材;也是一本考释世代兴亡更替、人伦变化、经验教训的史鉴。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十分亲切的,这里有我记忆中的仄楞堡,然而比我记忆中的仄楞堡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更理性。同时,还记录了许多我所不知而又极欲知道的仄楞堡的历史。这本书对于我们仄楞堡所有的人都是可贵的,因为它把丢失多年的宝贝捡回来了;它摸清了仄楞堡人几百年来繁衍生息的轨迹;它把仄楞堡被掐断了的香火又续燃了;它为仄楞堡人寻得了心灵上的高幡!它给后人们留下了说不完道不尽的关于仄楞堡的故事和神韵 --------
仄楞堡啊,你是有道德、有文化、有古迹的堡子。但是你深厚、博大、丰富的道德、文化、古迹却被毁了!我想当年拆祠、砸庙、毁城的人可以说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有一点无可辩解:对不起先人,有愧于后人啊!仄楞堡的后人一定会记住的:任何时代、任何人践踏道德,向文化开刀,毁灭古迹都是有罪的;任何时代、任何人为建设、弘扬文化,尊重、维护道德做过贡献,哪怕是些微贡献的,历史都不会忘记的。我相信,像我一样在外漂泊的游子和本村的子孙们都会从心里由衷地感谢志义兄,没有他的高瞻远瞩,没有他无私的奉献和矢志不移的顽强努力,仄楞堡这份珍贵的无形遗产怎能保存得下来?感谢和志义兄一起撰稿的李宝华、李宗正、李宗文、李仁德、李效白、李文义、李群世、李永成、李兴民、李登科、李小康等诸公,没有他们一点一滴地艰苦挖掘、搜罗、整理,后代焉知我们的先人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曾经的辉煌?
我爱您-----仄楞堡!也许我离世时骨头不会回到这块风水宝地。但是我的灵魂永远与被挖掉的老槐树同在------我永远是老槐树上的一片叶子,在她的期冀中飘摇;我的灵魂永远与被拆卖了的老先人的柌堂同在,我永远是它红木条案后端坐的学生,吸取着“积德堂”的营养------
我爱您-----仄楞堡!我把一首不能称作诗的东西,献给您,祝愿您德垂后裔,永世流芳!
朝东向阳背靠西,仄楞半坡似圈椅。
四百余载血脉旺,六十华年悲与喜。
老槐泽荫昭日月,古祠育材烁今昔。
德垂后裔长相忆,光前裕后肇业基。
(2014--1--20于北京)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给您拜年了!祝您全家康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