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江苏书画院的相册 - 江苏书画院书法家作品展
迟静杰:女,1961年生于辽宁省抚顺市艺术世家,自幼跟随父母学习书画艺术1976年随父母工作调到吉林市,1978年考入吉林市少年官书法班,在中国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
热18上传于 2011-10-13 09:31 (141 KB)
无EXIF信息
书为心画,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带给人的不只是“形美”的艺术享受,而且通过作品的“神韵”,往往能够透析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精神境界。因此,古人常有因书法识友、结缘的故事。我与书法艺术家迟静杰女士,也正因书法而识,因书法成友。
两年前于京城偶遇迟静杰女士,观其书法、赏其艺术作品,简短交谈,她的那种自信、精健、潇洒,给人一洗尘俗的感觉。她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狂草、行书还是隶书,可谓字形飘逸飞动,笔势苍秀随意,书风整体气韵清新,初步形成了苍劲、雄健、奔放、大气磅礴、拙中见秀的艺术风格。细细品味,其作品无论是名诗长句、大家词章,还是偶作小诗、行书绝句,都不时地表现出她豪放典雅的艺术个性,不时地抒发着她丰富而纯净的内心世界。
书法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与其成长环境、生活阅历、性情气质是有很多必然联系的。迟静杰祖籍山东,生于艺术世家,自幼跟随父母学习书法。12岁时受到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族(金意庵)先生的指导。历时十几年,在金先生的指导下,她严格认真地临习晋唐时期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的名帖,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又临习了隋僧“智永”、唐代“怀素”、宋代“苏、黄、米、蔡”、元代赵孟頫等人的名帖,并认真研读中国书法史、绘画史、古典文学、古诗词等……这对形成她的艺术语言、艺术个性影响深远。在她的书法作品中每每体现的是审美情趣和自然天趣融合为一体的“意”,即追求的是“新意于法度,寄妙于豪放”和“欲得妙于笔,当得妙于心”的艺术境界。四十多年的学习、研究、实践和探索,使其打下了扎实的功底,而又生活于南国的实践,特别是珠海的热带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又不断赋予她创新的灵感。山川秀色、大地神韵都极精巧地融入了她的书法艺术之中,从而为形成她的个性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为此,我在《借古开今,标新立异——观迟静杰书法作品有感》一文中曾引用王学仲先生之语:“神与气相互生成,互存因果;神生于笔墨之中,气生于笔墨之外”来评论她当时的书法境界。
艺术无止境,尽管迟静杰女士的书法早在多年前就已得到业界的一片赞誉,她本人也被众多媒体誉为书苑中的成功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早已在澳门、广东、河南、江苏等地多次规模展出,并受到了名家的一致肯定和市场的欢迎。然而,她并没有陶醉于已有的荣誉和成就里。在艺术的殿堂里,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学术作风,时时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攀登着艺术的新高峰,时时保持着一颗宁静与求真的心。
艺之初学在于摹,艺之大成在于“成”。综观历代书法大家,其成长历程,无不起于“摹”,形于“成”,只有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想、精神和理念,才能堪当起一代名家的责任。如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其书法初学褚遂良,又兼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和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的书艺特点,后又学张旭笔法,广泛吸收民间书家的风格,集众之长,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颜体”风貌。清朝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学习颜真卿、欧阳通(欧阳询第四子)入手,上追秦汉篆隶,他临写汉碑极为专精,仅《张迁碑》,《礼器碑》就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进而“草、篆、隶、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进而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迟静杰师古人书法,不仅学到了他们书法的笔墨之妙,而且学到了古人创新的精髓。多年来,她的书法艺术,也正力求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创新。
而经过近四十年的不懈努力与耕耘,迟静杰的书法艺术正日臻成熟,正如程大利先生所说:“静杰心性甚高,追求至大,境界已见巾帼之志,他日将有大成”。此语堪称贴切。
众多名家行家的评价,也印证了迟静杰今日的成就,如黎鸣先生评曰:“静杰女士之书古朴、散淡、多变、胜力,有女中丈夫之气概。乍看之下,有魔;伫视之下,有神;闭目听之,有韵。其字、其人、其心,形、神、气韵,笔墨之下,一以贯之。可喜、可佩、可贺。”
张鹤龄先生称赞:“站在迟静杰作品前,你能感觉到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她的作品中荡漾着一股太极图般强烈的气场效应,使观众的思绪卷入了一股‘气场’的旋涡之中。画面布局的精心、字体摆放的大小,黑白虚实的占用,落墨点画一笔一顿的精确,大笔挥就,一气呵成。纵使情感得以在画面上酣畅自由地挥洒。”
读着行家们的评论,看着眼前的一幅幅或雄浑有力、神采飞扬,或典雅秀美、潇洒随意的艺术精品,“大气蕴骨法,典雅藏秀色”的诗句跃然心头。愿迟静杰的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再攀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