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游赤壁,看苏轼如何参透人生三重境界 墨语故事 2025-03-27 11:12 一、初游赤壁:见天地,叹人生如寄 元丰五年暮春,苏轼初到黄州,独自漫步赤壁。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他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的浩叹,将个人困顿融入历史
-
原创 结婚24年不与丈夫同住,分别后却绝不改嫁,去世前她才道出其中奥秘 笑读古今书 2025-03-25 13:30 1999年,98岁高龄的苏雪林在台湾去世;这位在民国文坛上地位堪比冰心、丁玲的著名才女,却有一段令所有人都不解的情感故事,直到她临终前,才完整道出其中奥秘。 1897年,苏雪林出生在浙江省瑞
-
原创 苏轼与此人恩怨交织,但也曾模仿了他的一首诗,成为千古名作 陶陶谈文化 2025-03-25 15:30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的名气非常大,几乎所有的人,都了解这位改革家。关于王安石变法,在古代还有很多争议,一方面是王安石用人不当,出现了种种弊端;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古人的思维僵化,总以
-
原创 张九龄:唐朝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宰相诗人 青莲简史 2025-03-26 17:30 提起写月亮的诗句,可能大家会对很多千古名句脱口而出,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或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榜上有名的一定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原创 木心,一代“文学大师”,为何堕为同行公敌?如何评价他? 姜亮亮 2025-03-23 11:30 “风啊,水啊,一顶桥。”这是晚年的木心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当时的他风采不再,全身插满了管,但在意识似有似无的情况下,仍能道出一句如轻风般的句子。 木心这一生,虽未大红大紫过但也并不是没有过高光
-
原创 1995年,为阻止《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作协主席故意“使绊子” 玲珑说历史 2025-03-23 08:05 1993年6月,西北作家陈忠实所著的《白鹿原》一经出版,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读者好评如潮,不少人认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非其莫属。 事实的确如此,《白鹿原》全票通过了茅盾文学奖的初评,读者
-
丹青不渝:艺术大师们的山河气节 摄影家康正平先生 2025-03-18 05:20 1941年的寒冬,北平一处四合院里,一位蓄着胡须的中年男子正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咳嗽声。他故意将嗓音逼得沙哑,又在寒风中赤身站立,直到发起高烧。这位“自毁嗓音”的人,正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当日本侵略者威逼他登台演出时,他
-
原创 国学大师陈寅格与鲁迅同窗两年,却只字未提,什么原因导致不和? 白茹雪 2025-03-16 15:30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傅斯年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在东方文化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并且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很多篇是鲁迅写的散文节选。对于鲁迅,并不陌生,但
-
原创 一代宗师马一浮19岁时妻子病逝,发誓不再续弦,一个人生活66年 薄荷糖看娱乐 2025-03-16 09:30 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统治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后,不久便建立了民国。民国推翻了封建统治,选择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但是数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并不
-
原创 于立忱于立群,姐妹花前后爱上同一人,两人结局一致:自缢而亡 汤娜 2025-03-16 11:30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个公认的排名“鲁郭茅巴老曹”,排在第一位的是鲁迅,紧随其后的就是郭沫若,后面依次是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鲁迅和郭沫若虽然是同一时期大名鼎鼎的文人,可是他们之间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