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中国书法界,我为你悲哀!(3)

8 已有 1073 次阅读   2014-06-19 13:53   标签中国 

中国书法界,我为你悲哀!(3)

【来源:北京文学  作者:李南友】

 

二、发表戴“乌纱帽”的人的字不谨慎

 

 

  1994年,在一次有关书法的讨论会上,老作家李?同志曾说:“现在发表的书法作品也很好,但是发表戴‘乌纱帽’的人的字时要慎重,首先要从书法上衡量。”

  作家唐达成同志则讲得更明确:“中国书法,也不是权越大,书法越好,地位越高,书法越好。建议你们《中国书法》杂志作为权威杂志发表作品特别是一些领导的作品时要慎重。否则对谁都不好。”

  可是这几年,李?、唐达成同志告诫的现象不仅没有销声匿迹,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尽管有乌纱帽的人当中不乏真才实学者,甚至不乏书法的高手,但也有一些戴乌纱的人,本来书法并不好,却没有多少自知之明,总喜欢在各种书画专集上、牌匾上、报刊上题上自己的所谓“书法”。有的甚至还开起了他的所谓书法讨论会、出版他的所谓书法专集。有乌纱的人,大家可以很尊重你,偶然题题字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自量力、不自珍重,就必然招来人们私下的纷纷议论。

  事实上,我们有不少领导同志能写一手非常漂亮的字,有的还是书法的楷模;但如果你的“书法”根本没有入门,甚至有“错别字”,不仅影响市容,而且影响精神文明,影响报刊、书画专集的艺术档次,对儿童、年轻人也是一种误导。

  书法牌匾是艺术,书画集子更应该是艺术,汉字书法是兼有具象、想象、抽象的综合性视觉艺术,我们常常说书如其人,字如其人,清代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说明书法是具有浓厚的人性美感、自我表现意味的艺术,它与一个人的人品、文品具有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的牵连。更因为你是领导,具有影响力,还起着垂范、育人的作用,所以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书法也好、字也好,请谨慎一点的要求是不算为过的,也是请您为社会的精神文明,严肃中华民族的文字书画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当然,有些戴乌纱帽的人题字不太谨慎,有时候不全是他本人的过错。

  现在不少自称书画家的人,喜欢在自己的专集上请领导题词、题字,还附上一大堆与领导人、与知名人士的合影,有的甚至占了书画集子的三分之一或更多,而有些戴乌纱帽的人的题词与书法两字一点边也不沾。真正成了“涂鸦”。

  是这些书画家出于对领导人的尊重,藉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还是别有所图?我不得而知,但是给我的感觉:这种书画家多少有些“俗不可耐!”这种做法只能起到自贬身价的作用。

  更有一些自称书画家的人,在记者采访录中,喜欢大段大段地写上某某领导人说了他的作品如何如何,某某领导同他握了手,某某领导请他绘画、写字,等等,藉此说明,某领导都夸奖了他的作品,身价自然就会百倍,而事实上,领导者不是万能的。该领导也许还不具备对书画最基本的鉴赏力,而这对不明真相的人也是一种误导。而且此风一长,后果不堪设想,而事实上,如今此风似乎有蔓延之势。

  当然,真正严肃的艺术家决不会、也不靠这种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档次。

靠领导人的夸奖、评论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是不严肃的,也是靠不住的。如果该领导人是书法行家,他的评论也许还有含金量,如果他完全是外行,又有什么用处呢?

  过去有个知名的书画家,大家嘲笑他一靠官僚,二靠奸商,结果,今天终于落得门庭冷落,很少有识之士愿意与之交往。

  一个人品高尚的艺术家,只能靠自己的作品名之于世,而不是靠这种方式抬高自己。何况,现在玩这种名堂的书画家太多了,就变得很俗了,人们也不吃这一套了。我倒建议,艺术家们应该多听听真正的严肃的艺术批评家们的不同意见,多听听他们的批评。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的艺术批评家还没有上升到学院派批评的层次,一方面是大多数艺术家不愿意听取公开的批评意见,只愿意听好话,而大多数批评家的切入点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过于客气,讲究情面,甚至逢人便胡乱吹捧,缺乏对艺术本体的学术性批评与讨论。艺术批评家们的误导,更增加了一般人对书法优劣品评的混乱,同时也增加了书画市场的混乱。

  混乱的环境污染了某些书法家们的心灵,目前这种“一靠官僚,二靠奸商”的现象比起前些年,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拉着虎皮当大旗,我称之为市侩之风,庸俗之风,将书画艺术的环境污染得令人窒息。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