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书协理事”透视

3 已有 1075 次阅读   2012-05-09 06:30

书协理事透视

张瑞田

(看了这篇评论,觉得很有见解,今转载此评论,相信你也会有同感吧。——赵振元)

某年中国书协换届,一批理事上来了,一批理事下来了。上来的高兴,下来的失落,一个时代的通病了。关心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对中国书协的换届无动于衷,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为此,我对新一届书协的主席、副主席、理事什么的名单,匆匆看了一眼。

这匆匆一眼,却让我看到了中国书法二十年的风云变幻,看到了中国书法与中国社会的紧密关系,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不足。

最近,在王冬龄先生书法艺术作品研讨会上,我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福柯就在悲叹知识分子的消失,以为剩下的只是各个领域的专门家了。那个时代的西方与今天的中国很像,经济发达,消费强劲,人们已经不怀疑这个世界了,觉得已经建设好了具有西方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过了50年,我们也不怀疑什么了,除了怀疑自己官儿小一点,钱少一点,其余都心满意足。但是,我还在怀疑,我发现书法界里的艺术家、文人少了,甚至消失了,剩下了数不尽的书协主席什么的,是职业书法家,即专门家了。其实,我更愿意看到具有艺术气质、悲悯情怀的书法家,而不是故作高深、装神弄鬼、有一官半职的书法家。
这一段话,源于我对当代书法领域的观察与思考。上世纪80年代,著名书法家多半都是文人,记得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的时候,几位副主席均有文人气,比如林林、朱丹、周而复、沙孟海、启功等人。现在不是了,所谓的著名书法家是书法体制框架中的行政人员,字写的不好,又没有学问,遑论人格魅力和艺术家的气质了。

我不能说担任书协组织的一些人就是故作高深、装神弄鬼、有一官半职的书法家,但是,这些人总不是我心目中的书法家,或者说不是我心中理想的书法家。

沙孟海、启功的时代,好像不是这样的。曾经看到中国书协前几届的理事名单,庶几是当代书法界公认的才俊,他们有能力,有见识,有品德,有影响,有学问,唯一没有的是行政级别与社会背景。这些书法家光辉而响亮的名字,是书法艺术的代名词,是一个时代公理与正义的体现,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段清洁的历史。

我们眼前的书协理事名单,陌生而诡异,就像江湖匠人的笔墨,无古无今;也像一首朦胧诗,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我熟知的一些学识渊博、人格伟岸的书法家,不在其列。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大量行政人员的介入,这些同志酷爱书法,只是半路出家,笔调清浅,始终未能脱俗。某省在中国书协担任理事的人员,多半是厅局级的公务员,他们的勇敢自荐,阻挡了真正书法家的进入。当然,真正的书法家不会介意这一点,官职是有限度的,而艺术青春和学识积累是无限的,他们有可能与书协理事无关,这不影响他们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影响广大读者对他们作品的喜爱,更不影响他们的真实价值。

如果说最初的书协理事,其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是知名书法家、篆刻家、理论家、教育家,是书法专业人士,那么,今天的书协理事,这样的专业人士恐怕所占的比列不会很大,业余爱好者的加入,已近肢解了书协理事的合理结构。书法界的庸俗化、泛化,毫不遮拦地表现在大庭广众的面前。也许,这是书法危机的前兆。

在王冬龄老师书法艺术研讨会上,我还说过,书法家应该具有文人的优雅。这样的精神面貌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高二适、林散之们,尊重生命,尊重艺术,尊重自然,尊重弱者。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标杆。
我顽强地相信,这样的标杆依然存在,

                                          原载2012-02-22  中国书画传播网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