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8 已有 2158 次阅读   2012-07-20 21:28
中医专家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文:“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后世据此发展出指导针对某些内科疾病的治法,“冬病夏治”是其典型代表。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人们最容易贪凉饮冷耗伤阳气的时候,“三伏天”在人体相关穴位敷贴辛热温阳之药物,扶助人体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减少在阴寒较盛之冬秋季节,由于阳气不足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复发。

  简言之,其机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来达到使冬病大大降低发病概率和减缓症状,有些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王:通过文教授的介绍,我们应该对冬病夏治理论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常见的“冬病”主要有哪些呢?

  文:近年来,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已经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临床主要用于冬天容易发作和加重疾病的以慢性咳喘为主要症状的肺系疾病治疗和预防,包括:(1)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变异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2)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疾病在秋冬季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

  究竟如何理解“冬病”?从中医学上讲,“冬病”概念的外延要略宽泛些,主要是人体易于受寒气侵袭的疾病。除以上常见的“冬病”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外,还有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颈肩腰腿痛、以及脾胃虚寒导致慢性胃肠疾病等。这些疾病发作呈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在秋冬季发病率高,常反复发作。

  王:很多人关心的是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方法和效果如何。

  文:“冬病夏治”在中医里面可以用多种方法体现,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最常用方法之一“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用中药做成膏药进行穴位贴敷,最早是清代的一个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提出的,他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四味药,磨成细末,然后贴敷,发现一部分病人通过穴位贴敷第二年就治愈了。现在我们所谓中药贴敷疗法,就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对药物进行了研究、加工以后,贴敷在人体的穴位上面,这样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调整阴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经过50多年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广泛。根据“天人相应”原理,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一天进行治疗(三伏天即农历夏至的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止)。由于三伏天之时,阳光长,热度高,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于是顺时就势摄取阳气于人体,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观察发现,凡经过3年或3年以上治疗者,其疗效较断续或只作1疗程治疗者为好。许多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间隔延长,甚至痊愈。

  这种方法的疗效主要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效,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是说就治哮喘本身、治疗鼻炎本身,而是夏天贴了以后,来预防冬天的时候不去发作。因为这些病的发作往往跟上呼吸道的感染有关系,而我们用了这种方法以后,可以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和次数就减少了,或者感染的程度就减轻了。所以我们说他的疗效主要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疗效,就是夏天贴了以后让他冬天的时候上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了,所以疾病的发作可能就减少了。

  王:有很多人害怕扎针,这种方法应该容易接受,有哪些适应症和禁忌症?

  文:穴贴给药是一种古老的给药方式,就是在穴位上贴一些药物,通过这些药物来顾护人体的阳气。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可以协调人体阴阳达到平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发作机率,不乏为一种以预防养生为理念,具有“简、便、廉、验”优点的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

  这种绿色疗法,是病患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之一。它的优势体现在:①使用中草药,不污染环境;②防病、治病,防治相结合;③内病外治;④价钱比较低廉;⑤疗效好;⑥副作用少。

  适应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症见: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禁忌症: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禁用;孕妇禁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慎用。

  王:今年穴位贴敷的具体时间?每次贴多长时间?皮肤可能出现的反应?如何处理?患者可以自已在家里贴敷吗?

  文:今年三伏日期:一伏:7月18日;二伏:7月28日;三伏:8月8日。

  贴敷时机:各医院贴敷时机不同,有的医院在每伏中隔2-3天贴1次,3次,三伏期间共贴9次;有的医院在进入“三伏”后,隔日贴1次。

  贴敷时间:根据药物的刺激性,贴敷有2小时、4-6小时,最长达24小时不等。贴敷后皮肤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属于皮肤正常反应。贴敷后皮肤观察指标:(1)贴敷后皮肤感觉:皮肤灼热、痒感、刺痛感;(2)贴敷后皮肤反应:出现大小水泡。以水泡基底直径作为判断标准,水泡的基底直径<2mm为小水泡,水泡的基底直径≥2mm为大水泡;(3)贴敷后皮肤感染情况。

  当贴敷药物刺激性较大,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起泡。如果泡小,做简单消毒处理,避免感染即可。如果泡大,需用消毒针管将泡内液体抽出,一般1周以后,起泡处会结痂脱落。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可能对某种贴敷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丘疹,应立即停止贴药,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般不建议患者自已在家贴敷,如果一定要自已贴敷,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搞清楚贴敷穴位的定位和贴哪些穴位。

  王:穴位贴敷的常用穴位?哪些腧穴重在养生保健呢?

  文:常用腧穴由高至低排在前10位的有肺俞、定喘、心俞、膈俞、膻中、肾俞、膏肓、大椎、脾俞、天突。腧穴归经多属足太阳膀胱经、任脉、督脉和经外奇穴;以背俞穴居多。

  强壮腧穴: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命门、足三里等。还有一点,不管医生宣传方面还是病人理解方面,切忌把贴敷的方法和作用过度夸大,主要起到防病和治未病的作用。

  王:现在穴位贴敷比较多,有一些大众可能不太了解,常见哪些误区?

  文:1、穴位贴敷不会立竿见影:刚才提到此方法的适宜病症是冬季易反复发作的一类阳虚寒盛慢性疾病,比如说哮喘或者慢阻肺的病人,是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治疗,长期用药控制病情,治疗的目的不是贴一次,而是增加你的抵抗力,减少发作,这个基础上自然而然药量就会逐渐减少,患者应该注意规范贴敷治疗。一般三年为一个小的周期,希望大家对治疗的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三伏灸”不是包治百病:穴位贴敷是有适应症的,慢性咳喘的病人有可能属于肺结核或者支气管扩张,这些病是不适宜贴的,特别是有一些属于阴虚体质的也不贴,如果要贴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3、切忌盲目跟风:还有一些患者,觉得贴敷方法比较简单,而且看到医院里贴敷患者人很多,在没搞清楚的前提下,盲目跟风,盲目贴敷,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王:下面网友有2个问题要问文教授:

  问题一:网友问到,关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注意事项呢?

  文:作为一种药的贴敷,不管是中药、西药,或多或少是有注意事项的,包括一些不良反应。第一,穴位贴敷中间,我们主张不要吃生冷的,比如冷饮、辛辣的一些食物。第二,药物是刺激皮肤的,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阴阳,所以贴敷时皮肤有感觉温、热,有一些轻微的刺痛,但是这个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药物起作用的现象,所以不必要担心。但是对一些极少的患者,引起剧烈的疼痛,奇痒难忍,这个时候可以把药物取掉。第三,过去像古人用冬病夏治贴敷,认为发泡越多疗效越好,但是现在人们对这个观点有了改变,也就是要求大夫既不要发泡、疗效也要比古人的疗效好,确实是这样,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你也要不断的对冬病夏治的药物进行深入研究。

  如果碰到有发泡的病人,一个,不要用肥皂水或者用凉水去洗,发泡多的应该到医院里面去,我们每年专门有一部分人,处理一些发泡的病人,所以通过处理以后,这些病人很快有愈合的。但是对有一些病人,他的皮肤容易感染的病人,我们主张这些病人慎用,尤其女同志,因为影响她的美观,慎用,注意事项也就注意这些。

  问题二:小儿贴敷年龄有没有限制?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文:小儿贴敷的问题,一般年龄2到3岁就可以贴了,但是贴的时间很短,没有成人那么长。再一个,用药物的剂量和药物的种类,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从穴位上来看,基本上和大人差不多,也是以背腧穴为主。

  ·在预约的时候,或者是在病人来看病的时候,希望病人来的时候要带诊断的病例

  ·敷药前患者应洗澡或局部清洗,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生,如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随时揭去药膏。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食生冷、油腻及过咸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品。

  ·贴敷患者当天避免吹电扇,避免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应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但房间应每天开窗通风。

  ·热性疾病患者,阴虚火旺者以及孕妇,皮肤过敏或有疮、疖、痈及皮肤破损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不可贴敷。

  ·发热或外感风寒时,应暂停贴敷。

  ·贴敷后,成年患者6至8小时即需将药取下,儿童2至4小时就应取下。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