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今日立春|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

2 已有 69 次阅读   2024-02-04 09:32
今日立春|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 

博雅小学堂·节气家书

文 | 沈家智

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

桐桐:

见字如面!

这个月,我一直呆在海拔六百米的山上给孩子们上课,雪很大,孩子们在山谷里奔跑,雪没过了膝盖。第一期孩子课满下山,我留在山上,给他们写了一段话:

“孩子们都走了,雪依旧在下。雪泥鸿爪,他们的脚印留在了雪地里,也留在了我的心中,深深浅浅走了好远好远。我依旧守在他们抵达的地方,他们离去的地方,他们玩雪吃鸡建房子的地方,才一小会儿,就想他们了。

我对自己说,还有来时路,而且肯定会开满春花,莺飞蝶舞。那时候会很暖,他们也不会被雪水冻着了。

在下次重逢之前,希望还有他们的消息,让我知道他们是开心的、幸福的,一点一点成长。”

在送孩子走后,我填了一阕词,词牌是《一丛花令》,有怀念,有期盼,算是对那几天的纪念,送给孩子们:

梨花飞落雪溶溶,江南小重逢。数十稚子归来日,有夜雪,冰绡重重。童颜映火,折竹如梦,嬉闹有郎踪。

今日小儿归去也,聚散有时穷。蜡梅竹影斯干在,依旧是,斜月帘栊。家智犹盼,来年桃李、依旧笑东风。

孩子们看了,就知道我在春天等着他们。

孩子们不在的那两天,我去村里散步,阳光很好,家家户户都在洒扫庭除、洗晒衣裳,他们大约是在准备过年了。村头的老汉正在处理伐下山的松木,粗大的木头被铲去树皮,晒两个太阳就要架到屋梁上,等待阴干,做他和老伴的寿材;小一些的锯成小段,劈开后码成齐整的柴垛子,是未来一整年的薪火。

路边堆着旧雪,路面却是干净的,在萧条的田野里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村口。人们一边干活,一边注意着从村口走近的行人,逼近年关了,各家的孩子也到了归乡的时候。

也有不回来的,托老乡带回了年货和包裹。桐桐,在乡下,仅仅把钱邮回来是不够的,总要给老人孩子扯几件新衣裳,带几盒外地的香烟和糕点,对老人而言,钱只能自己存着,香烟和糕点却可以在乡邻间分发,他们争的是脸面,佛争一炷香。

这仿佛是中国乡土社会几千年不变的样子。在以前,中国有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叫信客,他们做的就是连接游子与乡村。捎一封书信,带两件衣裳,或者外乡人想吃家里的腊肉了,都可以送到信客那,由他周转。后来城里不仅有了邮政,还有了快递,信客慢慢也就没落了,但并没有消亡。

桐桐,我常在大山里走,中国有太多的地方根本没有快递,邮政也只是送到乡镇,一月送一回。除了电话,老人与儿女的连接还是依赖信客的两地往来。现在的信客已经不是专门的职业,一般都由货运或者客运司机兼着。他们四海为家,带回了全国各地的消息,又把家里的叮咛带出去,城市与乡村,都在他们的两脚之间踩着。

山村空了一年,总算要慢慢热闹起来。孩子与老人也都有了期盼,他们焦灼、欢笑,终于可以掰着指头数日子了。

而日子,一直在流走。大寒终于过去了,今天又开始了新的轮回。桐桐,立春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肇始的日子。今年立春真早,都赶在年前了,丁酉年正月一次立春,腊月一次立春,是两头春,民间传闻这是吉兆,“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婚配的好年头。也有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说法,说两头春是孤鸾年,不宜嫁娶。时过境迁,乡人也渐渐脱离了愚昧,不再信奉这些鬼话了。

在我老家彭泽,春天便是从立春开始的。《群芳谱》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虽然春风料峭,但毕竟有了暖意,万物也要准备复苏了。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也有三千多年历史。

桐桐,立春是有钟点的,今天早晨5点28分是打春的时刻。在乡村闾里,陋室茅庵,百姓迎春要放一通炮仗,所谓“爆竹送寒归旧岁,春风吹暖入新年”,是家家户户都忘不了的事情。一家炮起,百户声随,此起彼伏的颇有声势,山谷外边的爆竹声都能传到屋里来。

而在朝廷,天子要提前沐浴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以祈求国安民顺,五谷丰登,迎的神是春神句芒和青帝太皞。

太皞是东方青帝,神话中的五帝之一,据说原型就是三皇中的伏羲——炎黄二帝的共同祖先。春神句芒是他的佐臣,居于东方的扶桑树下,主管万物生长,有功德于苍生,故而后王于春祀之。在《山海经》里,句芒的形象很奇特,鸟身人面,乘两龙,他管理的范围也大,自竭石山,过朝鲜,贯穿华夏,青土树木之野,凡有日照处,所司者万二千里,算得上是泽被苍生。

后经历代演化,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的句芒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上扎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桐桐,形象虽变了,文化的意境不会改变,我们现在看见版画,一头青牛上坐着横笛而吹的牧童,远处杨柳几许,便也知道是春天了。

迎春归来,臣子要进献帖子词。帖子词不是词而是诗,形式是五言或七言,辞藻华丽,是颂圣应制之作,作者也大多是翰林院学士出身,苏东坡、周麟之、晏殊都写过帖子词,我读过一些,皆是“腊雪未消宫树碧,早莺声在万年枝”或“东风报花信,先拂万年枝”之类的,少有可拍案处。故宫博物院里藏了一幅清代钱陈群的《春帖子词》,是乾隆三十八年进献给乾隆的,卷首绘有《松鹤鹿鸣》图,字也不错,可惜依旧是应制诗的样子,写来写去都是“帝治长如春日丽,闰年春日更迟迟”这样的奉承话。

献过了帖子词,天子就该赏赐春盘春酒了。春盘就是春天的吃食,官民同庆,吃的都差不多。在《岁时广记》里,有这样一句话:“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说的就是标准的春盘制式。一个陶瓷小盘,里面盛着春饼和生菜,有的还会放几根小的水红萝卜,有辛甜之味,说是能解春困。立春这一天,杭州的很多菜市场都可以买到春饼,一张面皮,卷着雪菜笋丁,入油锅现炸,咬起来嘎嘣脆,很好吃。还有荠菜馅的,是时鲜,有咬春的味道,可惜店家嫌麻烦,不肯多做,常买不到。

中国人实在,春天来了,怎么迎接呢?吃一顿!清明到了,还是吃一顿,大约没有节日是不能吃的,包括鬼节。

而草木也迎春,它们不吃,只会开出花来装点这个世界,还取了个名字,叫迎春花。

迎春花

迎春花是立春一候的信花,早春花事里,它是最耀眼的,花期也长,到了惊蛰还能见到它开在樱花树下。

我素日里见的都是野迎春,也叫云南黄韾,四季常绿,花期要比迎春花迟。细想来,这几年见迎春花的次数实在是少,一只手能数得过来。最好看的一次应该是在杭州的青芝坞,那是踏雪寻梅的地方。宋代僧人释永颐写有一首《过青枝村观晦梅》,其中有“梅花树下春风静,苔荒荠老围春井”的句子,青枝村就是青枝坞。

《淳祐临安志》云:“青枝坞在九里松石板巷玉泉后山。”《西湖游览志》认为此地有五色土,曾产青芝,缘此得名。现在,这里已经撤村建居,只有村后石虎山的茶园竹林还保有世外桃源的一脉遗风。

经石虎山向前,一户老宅的墙角开着一丛迎春花,明晃晃的,是这个季节少有的灿烂。风有信,花不误,它如约而至,按时迎春,让我高兴。

这种木犀科素馨属的植物在百花中开花最早,花后即是姹紫嫣红的春天,故因此而名。白居易有句诗这样写道,“未有花时且看来”,说的便是它开花早,没花的时候姑且来看。立春时节又是冬春之交,多有雨雪,因此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山茶统称为“雪中四友”,都是凌寒而开,有不屈之志,君子所喜。

迎春花是冬季落叶灌木,枝条细长纤嫩,常垂成一个拱门。它是先花后叶,开花时枝条上光秃秃的,只有一串金黄,古人给它取了个别名叫“金腰”。花像小喇叭,喇叭口是张开六个小单瓣,像铜器里的莲瓣形收口,很雅致。花后好像不容易结实,最起码我没见过,问过许多人,也都连连否认,做惊讶状。迎春花也不需要种子繁殖,花后剪一枝插在沙土里,能生出根来。压条也能活。

周瘦鹃喜欢迎春花,他种有几株老干迎春,在一次寒流中都断送了,只余下一株悬崖式的迎春花盆景,种在深盆里,袅袅有姿。他说,“如鲁灵光之巍然独存”,虽遗憾却又颇有自得,让我艳羡。

桐桐,春来了,虽会乍暖还寒,但花总会一朵一朵的次第开去,生活也会一点一点的越来越好。快过年了,祝你吉祥。

家智

丁酉立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