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意思是说在小满节气的时候,如果没有下雨的话,那么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偏少,日出现干旱,而到了下一个节气芒种后,农作物就不用管理。
而如今芒种节气就到了,也就是在6月5日,农历是在四月二十九日。听老辈人说,在过去芒种节气有“五怕”,你知道是哪五怕吗?又有什么预兆呢?不妨一起来了解下吧,体验一下老祖宗的智慧。
(1)芒种节气怕打雷。芒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其中芒种一词源于古代农耕文化,意指“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时节。而在此时也是非常忙碌的,在民间也把芒种直呼为“忙种”。
关于芒种节气当天的天气也有不少的说法,其中之一就是怕当天出现打雷、闪电的天气。并且老祖宗还留下来一句谚语:“芒种打雷是旱年”,这是古人在长期农耕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它的意思是说在芒种节气当天如果出现打雷、闪电的天气了,那就要注意了,可能在后面容易出现大的旱情。
而这种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尤其是在灌溉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干旱可能会导致粮食大幅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芒种打雷成为了农民们心中的一大担忧。
(2)芒种节气怕下雨。在夏季的时候,一般出现打雷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下雨,而如果在芒种节气下雨,古人也认为这不是好兆头,因为芒种节气下雨了,往往预示着后面也会出现旱情。
比如在民间就有谚语“芒种雨涟涟,夏至要旱田”,指的是在芒种节气前后阴雨不断,那么到了夏至节气后就会出现旱情。相反,如在芒种节气的时候是晴天,这预示着后面的雨水比较多。
总之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芒种节气下雨了,就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少。而如果芒种节气是晴天多,那么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多。
其实对于农民来说,最怕的就是芒种节气前后下雨了,因为芒种的时候麦子成熟了,而麦子抢收就要好天气,俗话说“麦收如战场,一场大雨一场空”,也是说的这一点。
(3)芒种节气怕下冰雹。在南方一些沿海城市有句谚语:“芒种动了流,遍地起坟头”,这里的“动了流”指的就是出现强降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
大家也知道,本来冰雹天气就是非常恶劣的极端天气,而它又常在夏季出现,对农作物的破坏力极大。
如果是在芒种节气的时候出现,此时正是麦收、夏管的关键期,在芒种这个关键时期,如果遭遇冰雹袭击,无疑会给农民们带来沉重的打击。
尤其是在古代的机械化比较落后,会导致大量的麦子倒伏、减产,农民吃不饱饭,就有了“遍地起坟头”的说法。
(4)芒种节气怕大风。这个就不用多做解释了吧,农民朋友都是懂的。在芒种时节,正是小麦等粮食作物成熟收割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出现大风天气,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倒伏,不仅增加了收割的难度,还会造成粮食损失。
在民间也有农谚:“麦黄西南风,麦收一场空”,它就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大风对农作物的危害。这句农谚也是在提醒农民,芒种节气麦子就成熟了,在这个时期要格外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风措施。
(5)芒种怕在端午节之前。和前面四种是自然现象不同,这个担忧则和芒种、端午有关。农谚也说了“芒种端午前,处处有荒田”、“芒种端午后,处处酒和肉”,其就反映了芒种与端午节时间顺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如果芒种在端午节之前,那么可能意味着这一年的农事活动会提前开始,但由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可能会遭受更多的自然灾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相反,如果芒种在端午节之后,那么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能会更加稳定,有利于农业生产。而今年是在四月二十九日芒种,正好是端午节之前,这也是农民担忧的一个原因。
关于芒种节气的这“五怕”,其实更多的是体现了古代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敬畏之心。
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农事经验来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不利因素。
这些谚语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也就是说即便是到了今天,它们依然是有其参考价值的,你们说呢?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