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或9日,当太阳运行至黄经135度时,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便来临了。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立秋的三候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然而立秋却不等于入秋,也不意味着天气会立刻变得凉爽。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因此民间有“秋后一伏”、“三伏在秋”的说法。真正的凉爽大约要在白露节气之后才会到来。那么立秋怎么迎秋?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立秋怎么迎秋
立秋迎秋的方式包括祭祀活动、食用特定食物、以及各种民间游戏和娱乐活动。
1、祭祀活动: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来迎接秋天。在周代,天子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设坛迎秋,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汉代时,官方迎秋的程序更加讲究排场,百官都要换上特定的服装,在西郊迎接第一阵秋风。宋代则将迎秋变成了一种风雅的仪式,宫廷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之意。
2、食用特定食物:立秋这天,人们会食用一些特定的食物来“贴秋膘”,以增加营养,“以肉贴膘”。这是因为夏天人们因为胃口不好而消瘦,立秋后需要补一补身体的亏空。常见的食物包括炖肉、烤肉、红烧肉等肉类食品,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人们恢复体力。
3、民间游戏和娱乐活动:除了祭祀和饮食,立秋还有一些民间游戏和娱乐活动,如“拔根儿”游戏和吹埙迎秋。拔根儿是孩子们在秋天常玩的游戏,通过比较树叶的韧性来决出胜负。吹埙则是成人的一种艺术表演,通过吹奏古乐器埙来感受秋天的气息,这种乐器与秋天的气质极其匹配,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联系。
综上所述,立秋的迎秋活动丰富多彩,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
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
立秋迎秋的古老风俗包括戴楸叶、悬秤称人、不饮生水等。
立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其中,迎秋是立秋时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季节更迭的庆祝。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迎秋风俗:
1、戴楸叶:在立秋这一天,人们有戴楸叶的习俗。楸叶是楸树的叶子,戴楸叶的习俗源于古代,人们认为这样可以保一方平安。在古代,男女都会戴楸叶,以应时序。这一习俗至今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有所传承。
2、悬秤称人:在立秋这天,还有悬秤称人的习俗。人们会将称得的体重数和立夏日所称之数相比较,以此来查验夏中的肥瘦变化。这一习俗源于清代,旨在通过体重的变化来反映夏季的生活状态。
3、不饮生水:立秋后,人们会避免饮用生水,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生暑痱子。这一习俗提醒人们在季节更替之际,要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生活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习俗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一直被传承下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