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路,记了一路流水账
史俊保 现在基本忘了时间的具体,但基本的路线还是比较清晰的,随便说说也好。
迎端午笔会没结束就提前离开了现场,缘于要急赶着前往陕西。陕西之行是去年冬天在内蒙答应邀请的几位陕西的老师,按计划是在今年的六月底到陕西去,因为时间的安排太紧,只好匆忙中,抽出时间赶在6月27日成行,虽然提前一天买票,但还是没有卧铺,只好硬座凑乎,仅在火车上就呆了17.5个小时,腰酸背痛啊。我们是下午5点多的火车,夜里看不到外面,天亮后,也许已经到了黄土高坡了,映入眼帘的更多的是山、山洞,偶尔有条小河,流的水也是黄的。走不完的山,穿不尽的山洞,刚看到葱郁的大山很壮观,火车就又进了山洞,山洞啊,太多了。过了延安,景色顿然改观,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庄稼茂盛,土地肥沃,树木葱郁,真正的沃野千里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视线。耕作的农民,满地的瓜果、桃李、杏子金灿灿地挂满树枝。和我们对坐的是一位美女,大概20来岁,高挑的身材,长肩披发,端正白皙的面庞,水灵灵的大眼睛,尽显秦川八百里沃野的灵秀。她看到我们的惊奇,便开始津津有味地向我们介绍她的家乡:她的家乡在延安附近,房子住在高坡上,一望无际,有几十户居民,自家有几十亩地,种烟草,从来不用浇地,自然生长,长的都很好,自家有小菜园,一应青菜都是绿色食品,无污染,不打药,村子上有商店,能够供应本村的油盐酱醋。我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吃水,因为我见到的都是黄泥水,又是住在高坡上,水的问题我挺关心。她告诉我们,很多年前他们吃的就是自来水了。到了西安姑娘和我们一起下了车,她告诉我们还要坐4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家,我们忘了问她住的地方了。但对他们住的高坡很感兴趣,遗憾的是我们时间安排的很紧张。
陕西之行是和赵金明先生一起去的,赵金明先生是清华美院高材生,霍春阳老师得意门生,画的一手好花鸟,深的霍先生真传。
下了火车,陕西著名女画家李锦屏老师和著名企业家、书法家鲁守平先生驱车在站外等候,各叙仰慕之后,鲁守平先生开车沿途介绍西安的各处景观,从保存完整的老城墙到全城的中心建筑钟楼、四通八达的道路名称、文化市场等等,令我们目不暇给。但给我感慨最多的一直是一个问题,也是自己的一个总结:这里就是世外桃源,千山万水隔阻了外界的侵扰,八百里沃野足以令一方子民安享太平,古代帝皇太有眼光了。
回到陕西兴平李锦屏老师的家大概一点多了,很多艺术界的老师们一直在等着我们吃饭呢,真不好意思,我们的迟到,饿坏了他们的肚子,我们只能感觉抱歉了。刚刚坐下,很多老师介绍的名字甚至姓什么也没记住,几位退休的老太太就开始给我们流水般地往上端菜,记不得有多少菜了,反正边吃边撤边上。做饭的范老师从家里专门拿来五粮液美酒招待我们,所有的菜、饭都是这几位老太太亲自采购、亲自下厨、精心做的,席间还担心我们不合口味,而我们的感觉就是我们的一顿饭,实在让她们太辛苦了。
饭后简单叙过我们此行目的之后,几位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陕西唐韵书画院兴平分院在一家博物馆的会员展览,老师们热情地给我们介绍每一幅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学艺过程和艺术背景师从来历等。多数艺术家作品水平很高,即使是新学习的老师们的作品创作的也都很认真,由此而感知陕西文化积淀很深、很厚,值得发扬、值得学习、值得挖掘、值得合作。
参观完画展,在博物馆前合影留念。之后陕西著名篆刻家蒋绍连先生介绍前往贵妃墓参观。马嵬坡是杨贵妃埋香之地。当年安史之乱逼得唐明皇不得不弃京逃难,众将行至马嵬坡不再前行,要求惩治祸国祸水,无奈之余唐明皇赐白绫与贵妃,一曲《长恨歌》,千古流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贵妃墓也就成了当地的一大景观。后来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了长恨歌镌刻在贵妃墓前,同时也见证了一代伟人不愿做唐明皇第二的决心,后来江青20年不许参与政治大概也与此有关。
第二天的行程是参观汉武大帝陵--茂陵。天下着雨,正县级领导,书法家鲁守平先生驱车,带我们赶往茂陵。来到门口,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高永利先生就已经等在门前了,雨在不停地下,不紧也不慢,但足以在几分钟内打湿衣服,我们的雨具不够,高馆长借来博物馆服务员的雨伞,亲自陪侍到每一个景点参观。汉武大帝陵尚未开发,我们参观的是汉代大将霍去病的陵墓,博物馆内有汉武大帝的蜡像故事,各种石雕、碑刻。曲径通幽,处处有故事,解说员也不畏风雨,解说的很详细,其中:五柞宫托孤的故事很耐人寻味。汉武大帝卒于五柞宫,临终前立太子,将太子托付于大将霍去病还有一位胡人是曾为汉武帝养马的胡人俘虏。之后将太子的亲生母亲赐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体会到汉武大帝为了国家昌隆,人民安泰,托孤不论出身,用人不疑,并且为了国家长久不拘私情、不留后患。大胸怀、大丈夫尽显于每一个细枝末节。生前了不起,临终了不起,死后千万年留给后人的启示同样了不起,真伟人,不愧为汉武大帝。
游览茂陵后,我们被安排在一个静室休息。鲁守平老师悄悄滴告诉我,博物馆想收藏我的一幅字作为馆藏是否可以,于是我们来到一个很排场的创作室,起笔四字:柞无穷。意在继承汉武遗志,弘扬大汉民族文化。落笔传来一片掌声,博物馆馆长王志杰先生热情地握住了我的手,表示欢迎。王志杰先生21岁从学校直接来到茂陵,当时的茂陵只有三间茅屋,来此守陵,一守就是50多年,从一个风华正茂的热血少年,守到了古稀之年的两鬓苍苍,我曾在此之前看过王馆长的资料和他写的基本文物典藏类的书籍。对他的敬业精神由来已久,没想到能够真正见到这位了不起的守陵人,汉武大帝、华夏民族都应该感谢他,是他的辛勤汗水保护了皇陵不受骚扰、盗取,是他总结、汇编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收回了几万件应该属于汉武大帝陵的文物,是他从三间茅屋扩建处占地数千亩的汉武大帝博物馆,他的一辈子都在这里,他的成就属于国家、属于中华民族,一个人选择了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这个人,了不起!!他的名字叫王志杰。
王馆长告诉我,这个书案是当初为两位国家领导人准备的,一个是江主席,一个是胡主席,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派上用场,到让我们占了新。现在博物馆正准备刻碑林,想让我们留点作品,以便使用。我提笔:大象无形。是我感觉,一个很了不起的70多岁的伟人和我们在一起,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是我不自觉地想到了这个词。之后又写了几幅对联,其他老师也现场挥毫,之后我接着写了几幅字,就到了1点多了。王馆长提前安排了伙食,在此之前我们没计划在这里吃饭,盛情之下,只好从权。王馆长亲自给我打伞,亲自斟酒、夹菜,安排上席,实令十多位中最年轻的史俊保汗颜。几十道很精美的菜肴,虽然量不大,但非常精致,饭罢基本没有剩余,这种进餐很值得学习,需要学这种不浪费。
吃过饭后,想起在兴平梦的一个佛字的写法,返回创作室把它写了出来。旁边的人旁是一个跪拜的菩萨形状,弗是上边长一个很直,一个弯曲向上,延续到下边为鼎的两足,中间一点,代表的是第三支香正起。边款:岁在壬辰夏月夜宿兴平梦赐一字由而记之史可鉴。之后王馆长、高馆长和几位工作人员一直把我们送到博物馆大门口,并一再叮嘱,以后再来就住在博物馆,并且专门安排高馆长陪同我们游览陕西的其他景点,多玩几天。
下午是我们约好的中国书法博物馆。馆长庞任隆先生热情接待了我们。亲自充当解说员,他告诉我们,现在这个书法博物馆的位置就是当年唐代的礼部和其他皇宫要害部门的原址,向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等就是在这里办过公,很多著名书法作品就是在这个地方创作出来的。这里有很多著名书法家的墨宝。回到庞馆长创作室,我首先动笔,临时即兴出了一幅不怎么对仗的联句:书法衍生地 文字大观园。因为我觉得很多后人学习的字帖是在这里诞生的,况且作为书法博物馆,各种文字汇聚是他的历史使命,故而有此联句,也算是临时憋出来的大作了,哈哈。之后到场各位老师纷纷献技,各显神通,庞馆长当场给我们在作品前合影留念并颁发收藏证书。
第三天和兴平的几位老师见了面,一位在机械航空部门工作的厨师书法家专门提前做好菜邀请。下午和当地文化界几位名人老前辈见了面,并互赠作品。当天订好了回津的飞机票。
第四天计划参观五个景点。几天的劳累把鲁守平老师累的够呛,脸色苍白,血压升高,因为他一直开车,全程陪同,一天休息不了几个小时,何况是当了那么多年的领导,养尊处优管了,乍一劳累,身体就挺不住了,但休息了一夜,第二天还是精神健旺地开车来了。这次我们决定换换司机,由赵金明老师驾驶,鲁守平老师副驾。平阳陵、秦皇陵、半坡遗址,一路过来,天就晚了。从这一路,我们了解到八百里秦川,哺育了整个大汉民族,华夏子孙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咸阳、兴平、古都长安埋葬了72位帝皇,曾有283位皇帝在这里执政,13朝故都,历史文化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繁荣,陕西西安历史重任在肩,更多的人文文化需要我们去发现、发掘,传承、发扬。
7月2日下午17点50的飞机,晚点一个多小时,九点多,我们才到达天津机场,赶到塘沽已经是3日早晨了。之后是汇报、领导接风,开始安排展厅装修。
7月4日早晨和高泽明先生前往国防大学,因为他们将在7月25日左右搞一个展览,需要部分装裱费用,简单一聚,并安排了国防大学颐香书画院参加第三届必会人员名单后返回塘沽。
7月5日早晨5点即起来赶车,前往山东临沂办理出国护照,耽误了一个休息日,和山东的几位艺术家见了面,互致问候,并发邀请,确定了参加笔会的人数。办完基本手续后,于大概是10日返回塘沽。12日到北京参加了一个活动。17日赶往山东济南取护照,和山东六州书画院领导见面,刘懿先生陪同,18日早7点30分城际列车回塘沽。回来后除了应酬就是求字的,简直是手忙脚乱。所以上网时间很少。记下流水账,也算是向老师们做个汇报。在此期间和日中同盟主席陈兰奇。穆杨签了合同,提了“太极正统”“咏春正一统”匾额,茶楼、宾馆、饭店题字、还有就是一个碑林的几个题字。基本这些,太多太乱、太忙,只好记个流水账,以备查查。
史俊保(史可鉴)2012年7月20日3点50分于塘沽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