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之“价”
郑树林
王羲之的《平安帖》拍出3.08亿元,自从2009年10月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拍出1.34亿后,中国古代书画就频频拍出亿元天价。至今中国书画已经产生十余件亿元作品,有人说是进入书画拍卖亿元时代。这些作品到底能否寻到资本保值、增值还需要时间证明这天价之“价”。
天价之“价”就体现在这个价上,之所以古代书画收藏市场天价频出主要是目前艺术品市场存在投资、保值心理,似乎成为投资中国古画的藏家,投资者的首选。古代书画往往存世者寥寥,又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其价值,在盛世和平的年代,其升值空间就会出现阶梯式跳跃,这其实只是投资者的需要,而不是真正收藏家的所为。同样有专家对亿元书画的真伪存疑,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断点颇多,一件古代名家书画,从创作到收藏,寻得着逾百年清晰脉络的并不多。近年拍卖市场的火爆,确实造成了一些有争议的作品,仍能照样以高价卖出。对愈演愈烈的“真伪之争”已经不在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件艺术品已经成交,是在国内最权威的拍卖市场,其市场价格越高,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谁也没有绝对的理由说它一定是真的。其实自清代以来直至今日始终有人怀疑它是伪作;就说故宫里那么多件国宝,完全没争议不也只是几十件吗?就连博物馆成立观摩的作品大多数也是有专业人士临摹的。
天价之“价”在书画收藏市场风云莫测,古代名家书画收藏市场已经变成一个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深渊,让人望而生畏。这背后就是天价之“价”在作祟,既然有价就不能成为“宝”,也很难成为收藏家的收藏品,这些天价书画只能是投资者手中的产品。真正的收藏家是不会去收藏的,更对“价”无奈。
一旦被天价之“价”而定位成物,就是一个“价”的符号,无价之物可能才是宝。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祝开心清凉[/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