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圣人是姜尚,这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助周伐纣建立了不朽功勋,而关羽似乎没有什么功绩能取代他成为新的武圣人。即使在同时代人物中,关羽似乎也不是很耀眼。
论勇猛,关羽比不上吕布——关羽弟兄仨都打不赢人家;论忠诚,比不上许褚——许褚起码没投降过;论智谋,比不上周瑜——火烧赤壁全靠人家周郎;论才能,也比不上马超——马超可是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啊。在众星闪耀的三国时代,关羽的战功并不突出,而且还有性格缺陷,陈寿曾评价“羽刚而自矜”,而这样一位刚愎自用、傲慢自大的将领,为何能脱颖而出呢?
无他,忠义二字而已。
关羽的一生,除了斩颜良、攻襄樊之外,战绩乏善可陈,但他有一个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优点:忠义。当然,许褚之于曹操、周瑜之于孙权,都是忠诚的,但能将忠和义一肩担之的,只有关羽。刘备和关羽既是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关系,《三国志》的记载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对刘备,既有臣下对君主的忠诚,又有兄弟之间的义气,而这些是三国中任何人都不具备的。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尽管陈寿对关羽的忠义故事只有短短数语,但罗贯中据此大加渲染,造就了“屯土山约三事”、“夜读春秋”、“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等诸多让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关羽的忠义形象顿时高大起来。
事实上,关羽还有一点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就是他“政治上正确”。在三国天下中,刘备是“汉室后裔”,因为汉贼不两立,刘备集团是“正统”,而曹操集团就是“汉贼”,那刘备集团主将关羽的忠义含金量就相当高,宣扬起来就理直气壮。而其他人尽管再忠再义,名不正而言不顺——吕布,三姓家奴;许褚,汉贼爪牙;周瑜嘛,“我大哥乃当今皇叔”就能把他噎住——关老爷的忠义明显和其他的忠义不在一个档次。
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Davidk jordan曾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忠、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忠就是忠诚,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尊崇关羽各取所需
到了关林,不参拜一下关老爷似乎说不过去。关林甬道的尽头就是正殿,正殿为五开间三门道,殿宇高耸、飞翅凌空、气势峥嵘,殿中高6米左右的“关圣帝君像”据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关羽像。
“您看到的关羽像非常特别,首先,关羽不是平常我们看到的红脸,而是金色的,这也是国内唯一的贴金关羽像,按照佛家的传统,只有神才可以脸部贴金,这表明了佛家对关羽的尊崇;其次,关羽身着儒家服饰,表明儒家弟子对关羽的认可;再次,关羽手中所持的是道家的七星笏板,表明关羽也是道家的神灵。这尊关羽像体现了儒释道三家对关羽一致的尊崇。”导游小姐如是说。
确实,关羽也是中国少有的能得到儒释道三家并尊的人间英雄。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东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迅猛发展,这很快激起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抵抗,范缜的《神灭论》就是对佛教的强烈回应。为了适合中国国情,佛教迫切需要找一位本土英雄来代言,关羽很快进入了佛家的视野。根据佛教传说,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佛教天台宗的开山之祖智者大师来到荆州北部的玉泉山,他点化关羽皈依佛门,成为护法神,使当时的人们更容易接受佛教这种外来宗教。关羽第一次作为正神的形象进入佛教殿堂。至今在国内许多庙宇中,仍然供奉关公为护法神。
到了宋朝,道教为了与佛教分庭抗礼,张天师通过“关羽战蚩尤”的做法,又让关老爷成了道家的尊神。而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儒家学者也看中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将军,从此关羽的手里多了一本书——儒家经典《春秋》,言外之意就是佛道之神也是我们孔老夫子的门徒。
关羽之所以成了儒释道都争抢的尊神,就是因为关羽所凝聚的忠义形象,这种形象对于基层信众,无疑是最好的榜样,而对于历代统治者而言,上忠于朝廷,下恩义与兄弟,整个社会才能稳定,才更有利于皇权统治。
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拉拢汉人,以显示自己的正统,元文宗图帖睦尔于天历元年(公元1328)从南宋给关羽的封号上去掉“壮缪”,改为“显灵”,全称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布衣皇帝朱元璋称帝后,担心民间帮会势力崛起,曾一度冷落关羽,但他的儿子朱棣在夺取皇位后为了“正名”,大肆宣扬他的政变得到了关老爷的保佑,下诏在全国各地大建关羽神庙。更有趣的是,明朝臭名昭著的东厂西厂这样的特务机关,为了显示自己的“忠义”,也尊崇关羽为他们的守护神。
“清朝时期对关羽的尊崇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满人没有入关时,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关羽崇拜。”吴健华先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时,仪式进行到一半,突然风雨大作,文武百官认为这是不吉之兆。皇太极灵机一动大声说,这是关老爷为了祝贺大清开国而下凡来了。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民心于是安定下来。“清朝也是个外来政权,为了满汉一家的考虑,清王朝非常重视关羽崇拜,从顺治、康熙一直到慈禧、光绪,都几次加封关羽,前后25次修缮关林。”
忠贯日月,义薄云天。仁爱、忠诚、信义这三者,在封建时代,儒释道也好,官士民也罢,不同的人群对忠义有着不同的解读,而作为忠义化身的关羽,成为历代追捧的对象,正是不同人群出于不同的政治考量而做出的共同选择。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关羽就有一千个忠义内涵,悠悠千年,历代人物解读关羽,或许并不看重关羽本身,而是看重关羽所凝聚的忠义精神能否为其所用。
感谢您关注关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众订阅号:yiguangong。微信:ggwhpyh。我们致力于研究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升华关公形象,以关公文化的忠、孝、仁、义、勇、诚信为楷模,广泛交谊,沟通四海。讲信义、重承诺,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