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神韵的追问

11 已有 1227 次阅读   2011-12-21 08:23

关于书法神韵断想之一

在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神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是一个异常关键的概念。无论是谈诗、论画,还是评品书法,都离不开它。

神韵是腐朽与神奇的分水岭,是一件艺术品低劣与珍贵评判的重要标准。做为评判的标准应该是具体的、可见的,客观的,大凡沾上神韵的作品一定是人人拍手叫绝,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成功的艺术品,是披沙拣金得来的精品,是艺术家的得意之作、巅峰之作、是极品,是公认的传世之作!

神韵的规格之高,是其他任何标准条款不能取代的,神韵是中国书法艺术品评判的最高标准。

关于神韵,权威的解释是这样的,

“名词,①风情韵致: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

②也称‘韵’。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神韵”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通俗地说,神韵也可以说,就是传神或有味。”

经这么一解释,粗看似乎解释清楚了,可是细一追究又似乎不清楚。

解释一:①风情韵致::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

前四字似乎沾点边,但总有一点隔靴搔痒的感觉,风情万种,男女相爱时流露出来的甜情蜜意,柔情似水,情感丰富的表现 。那一举手,一投眸,其情毕现,叫人意乱情迷,就一个媚字了得。中国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美女的极致,这种神韵美是无法言表的,《诗经》“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传递着美女如水般的柔美,美女与水融为一体,自然之美与人间之美都熔铸到“在水一方”中

大自然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一种韵致,明月松间照逾显其幽,显其静,显其大雅,清泉石上流逾显其清,显其透、显其清纯,月光笼罩下的古松,石上一泻而下的清流都传递着自然之美,幽静之美,大雅之美。其美超越了明月、松、清泉、石,换一句话,是明月、松、清泉、石,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组合成一种神韵,这意境就是神韵。

“仁兄之字颇得神韵”很直白,“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凝重,是风格,神韵是精神,是境界,有神韵,是对书法作品的高级评定,是相对于无神韵而言的,看来神韵是一个空间极大的美学概念,它包含很多的等级。神韵越强烈,成就就越大。

解释二:“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

我国古代的诗文大都以含蓄蕴藉取胜,古代的作家也都善于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如杨万里《小池》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歌借助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清新小巧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闲适自得之情。再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写自己的羁旅情愁,而是巧妙借助“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等形象,勾画出一种幽寂、迷蒙、清冷的氛围,表现了游子飘离之感。我们写抒情类的文章也是如此,要善于撷取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典型的形象,巧妙组合,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清远冲淡是神韵说的美学要求,清远就是清淡幽远的意境,就是清幽绝俗的艺术形象,冲淡就是淡雅,恬淡的意境和澹泊自处的生活态度。王士祯标举清远冲淡,在创作上是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人的作品为依归的。清远冲淡的诗风是王士祯等清初士人复杂心理的体现。

含蓄蕴藉、冲淡清远是诗歌美学标准在书法方面的应用。书法的表现形式是笔法、结体、墨法、章法有机的结合,在整幅作品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它是艺术风格的高度统一,在整幅作品中表现的一种艺术境界。这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它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而“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是“神韵”的具体要求。

何谓生动自然?生动就是具有艺术表现力,艺术感染力,谓意态灵活能感动人。 南朝、齐、 谢赫 《古画品录、序》:“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 宋、米芾 《画史·晋画》:“顾恺之 《维摩天女》《飞仙》在余家,《女史箴》横卷在刘有方家。已上彩笔生动,髭发秀润。” 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武风子》:“﹝ 武 ﹞尝画凌烟阁功臣、 瀛洲十八学士,须眉意态、衣褶剑履,细若丝粟,而一一生动。”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不充分掌握‘亲知’知识,必然不能活龙活现,细腻生动地描绘事物。”这些都是画家、作家对“生动”的描述,书法的生动,每一笔一划都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的,有表现力的。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不”字横、撇、竖、点笔笔生动。每一笔都富含韵味,人们欣赏的不是汉字意义上的“不”字,而是从运笔,用墨、笔势,游丝勾连,间架结构的相互呼应,欣赏到一个书法家匠心独运的艺术追求,欹侧取妍,遒媚紧敛,势巧行密,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运笔迅疾,妍美流便、飘逸洒脱。

自然者,浑然天成,天衣无缝,自然而然,鬼斧神工,无一丝一毫的人工雕琢,无生硬不畅的败笔,不滞,不呆,不浮,不病、看似不经意间,依然是匠心独运的安排,艺术追求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书法艺术是智慧从笔端自然的流淌,那一刻是人笔合一,心手合一,天人合一。借用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话:“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①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何谓“委曲含蓄、耐人寻味”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深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似往已收,如幽匪藏。 水理漩涡,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圜方。【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①,若不②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文似看山不喜平,书法同理,同篇同字不同笔,轻重缓急,提按驻回,收放圆方,避熟就新,欲左先右、欲下先上,逢往必收……

何谓“神韵”?这就是“使人能从所写之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

《带经堂诗话》卷三曰:“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不知先见于此。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神韵是书法作品透过笔墨传递的一种耳目一新神情与韵味,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得到艺术欣赏的共鸣。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