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心得] 藻鉴者挹其菁华”

3 已有 2620 次阅读   2012-01-09 11:41

——书法神韵断想之二十九

孙过庭《书谱》曰:“著述者假其糟粕,藻鉴者挹其菁华,固义理之会归,信贤达之兼善者矣。存精寓赏,岂徒然与?”翻译现代人的话是:“撰写书论文章的人,往往择取接受前人的糟粕;真正精于鉴赏的人,方能得到内涵的精华。经义与哲理本可溶为一体,贤德和通达自然可以兼善。汲取书艺精华借以寄托赏识情致,难道能说是徒劳的吗?”

看来,历代都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人。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基本原则,可是,书法理论与别的不一样的是,有些人自认为懂,其实是不通,书法是一种创作,创作实践不断的更新着创作本体,古人的书法理论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像神龙见首不见尾,显示是一鳞半爪,而对书法有一知半解的人,就会望文生义,拾人牙慧,加以引申,这些人接受的是前人的糟粕,做的是错误的信息传递,这样,以讹传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孙过庭说的“著述者假其糟粕”是有依据的,书法的鉴赏是要有专门知识的,没有专业知识,就没有鉴赏能力,仅靠背诵前人的几句警句,就会张冠李戴,隔靴搔痒。

在一般人来讲,用毛笔写字就算是书法,严格地讲是不对的,书法是用毛笔写字,这些人只是用毛笔写成汉字去传达自己的意愿,就像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说话是语言,但说话不是相声。所以说不是所有用毛笔写的字都可以称得上是书法,书法是在毛笔书写中一门专门的独立的学问和艺术,在古人来讲,毛笔是文人的常用的书写工具,没有书法意识的人,仅仅是在写字,算不上书法,这是毛笔写字不能等同于书法。当然,有些人为了抬高自己,故意使书法艺术神秘化,以混淆视听,自己怎么胡画,都称之书法,别人的都是写字。就像一个著名的相声演员,成名后,说了几段一般化的相声,观众就会不喜欢他,他的这几段艺术实践是失败的,像一些书法家有了成名作后,突然改变书风,写出让人大失所望的失败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失败的作品,是不成熟的作品,失败的作品不会因为是某某名家写的,就变成成功的作品。书法家与书法作品有一定的关系,成功的书法家往往是具有一定的艺术造诣,有稳定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应该经得起推敲的,而不是唬人的。好的书法家有时也会写出有失水准的作品,就连书圣王羲之写《蘭亭序》,后来又写了很多篇,都很难达到原作的艺术高度,这说明顶尖的书法作品是不可复制的,恰逢其时其地其心情艺术技巧完美的结合,其创作欲望极强,创作状态极佳,行笔如有神助,所书笔笔神采飞扬,这是书法创作的最佳时机,才能出好作品。

书法创作是这样,书法理论是与书法实践结合的很紧。但是,历史上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书法家同时又是高深的书法理论家的极少。其总是,要么是顶尖的书法大家,在书法理论方面只能说个大要,对感触很深的问题点出,没有系统的书法理论,而孙过庭是一个例外,他是一位在两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的人,所以他才有这样的定论。要么是喜欢书法理论,喜欢品头论足,对各家各派,如数家珍,细细道来。但总有些隔靴抓痒的感觉,让人不得要领。前者如钟繇、蔡邕、张芝、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而另一些人却是虽有著述,大多偏颇,论书不是拾人牙慧,就是以讹传讹,引入入歧路。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