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赏玩文征明小楷,不仅为文征明的书法艺术而叹服,同时也为先贤的高风亮节而折服。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书画家。文征明的画兼善山水、兰竹、人物、花卉诸科,尤精山水。早年师事沈周,后致力于赵孟頫、王蒙、吴镇三家,自成一格。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时见棱角和变形,用笔细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这路细笔山水属本色画,具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气诸特征,也奠定了“吴派”的基本特色。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可见文征明的小楷是宝贵的。
书法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笔划、结体、章法、墨法,字字可透析反映作者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而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又影响书法家的笔墨追求,两者辩证统一缺一不可。光有前者,虚有其形,像一个没生命的模特架子,再华美的衣服也难传其神,没有后者,书家就没有追求目标,难有风格与艺术个性。无法达到艺术的高度,因此,构成书法艺术本质牲征的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完美统一应该是书法家的毕生追求,书法家的“书内功”和“书外功”应是有机结合,相依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书法家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
一幅书法作品能否成为经典佳作,或说它具有多少价值,除了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更多的体现在书法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人文精神的自然流露。经典的书法作品,从外部形式到内容、思想、精神等,都是有价值的,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得到感悟。欣赏者的思想、情怀也能从中升华。
如果书法家没有哲理的思想和优秀的品质,再娴熟的笔墨技法也只能成为“书奴”、“书匠”。假如抛弃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这三件作品中的思想、精神、情感因素,或者说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人品低下,我想这三件作品要成为对后世影响那么深远的经典佳作,恐怕很难。正因为王羲之人生价值观的哲理感悟、颜真卿让人震撼的爱国热情和悲愤之情的交织相融、苏东坡凄美意境的艺术创造,加上他们高尚的人品,才成就这些魅力无穷的经典佳作。
同样如此,文征明的书法艺术 其小楷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
览文征明一生,十分坎坷,充满心酸。在封建社会里,科举之路不通,没有功名,挣不到一个正途出身,就如同现在没有学历一样,处处受歧视,尽管文征明不是没有根基的人,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他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受荐以贡生进京),待诏翰林院。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回归故里,潜心诗文书画。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
赏读文征明小楷,是他在嘉靖三十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玉磬山房书写的,时年文公已八十二岁,这个时候文公已是久负盛名,其与唐伯虎同庚,唐寅53岁已去世,但其声名远播,路人皆知。文公与唐寅齐名,距唐寅去世又30年,是当时国宝型的人物,一代大师,可是读其作品,仍然是虚怀若谷,躬身学习,孜孜不倦,其情其诚,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余于梅韵堂展玩右军黄庭经初刻,见其筋骨肉三者俱备,后人得其一总其一即唐初诸公亲覩右军墨迹尚不能得,何况今日。至其冰姿玉质宛如飞天仙人,又如临波仙子,虽久为规撫而香不能至。近余且屏居梅斋中,案头日置黄庭经一本,展玩逾时倦则啜茗数杯,否亦握卷引卧。再日数愁如是者数月,而右军运笔之法炙之逾出味逾永,几为执笔拟之,终日不成一字,近秋初气爽,偶检阅欧阳公文集,爱其宛逸流媚。世传欧阳公得昌黎遗稿于庆书篳中,读而心慕之,苦心探颐至忘寝食,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予辄有动于中,固仿右军作小楷数百余字,聊以寄意,敢云如凤凰台之于黄鹤楼也
嘉靖三十年辛亥七月二十四日长洲文徵明书于玉磬山房时年八十有二
好一个“几为执笔拟之,终日不成一字”坦诚、光明磊落。文公对艺术追求严谨认真跃然纸上,令人敬佩。当今,“大师”“学者”满天飞。脸皮之厚,已到了恬不知耻的程度,劝君读读此文,以此为鉴。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