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鲁迅文学院第32届高研班学员,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文学研究之余进行诗歌创作。作品见于《诗刊》《作家》《十月》《钟山》《星星》等,出版诗集《第一百个夜晚》,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浅浅火出诗歌圈,让人痛惜
作者|行顺
来源:诗评媒(微信公众号)
最近有个诗人很火,火得让你莫名其妙,让你猝不及防,那便是陕西青年诗人:贾浅浅。
说起贾浅浅,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你绝对知道她的父亲:贾平凹。
在中国文坛,贾平凹可谓是泰斗级的人物,他靠一部部实力文本夯实了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成为家喻户晓倍受读者喜欢的好作家。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如果中国文坛也能谱写大仲马与小仲马式的文坛佳话,那当然是让人喜闻乐见的好事。
只是贾浅浅的走红可能有点出人意料。
缘起是贾浅浅出了一本诗集,出了诗集不免要宣传,靠着贾平凹老师在文坛的影响力,出版社拉来了西川、欧阳江河、张清华等知名教授、诗人为贾浅浅的诗集《第一百个夜晚》站台。为人站台,当然要说好话,这几位老师又是业界数一无二的“名嘴”,吹捧的时候当然不遗余力,倾情投入。
贾浅浅诗歌分享会现场
比如张清华教授就这样评价贾浅浅,“有的人可能写了一辈子也未曾像她这样天然靠近诗歌本身”。
这样的论调其实是老生常谈,用在任何一个写作者都合适,同时这话里也蕴含了这样的潜台词,任何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像女儿一样亲近她父亲。实际上,这样的评语说不上虚情假意,但也谈不上真心实意,顶多算是逢场作戏。但互联网让说出的话成为板上的钉,你说了,有人当真了,也有人记住了。
吹捧得厉害,就引起了一些不像张清华教授这样能亲近贾平凹的评论家注意。一个叫唐小林的评论家就此在《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贾浅浅爆红,突显诗坛乱象》。文章深挖了贾浅浅参加“青春诗会”等在诗坛如鱼得水的经历,又指出了贾浅浅诗歌某些方面的硬伤,一时间引起了众多文青共鸣,得到了大量转发。
文学自由谈评论贾浅浅诗歌的文章
大家本来就对二代们垄断社会资源就深恶痛绝,偏偏众多二代们爱表现,想实现人生价值,经常弄一些雷声大、闪电凶的举动,而文艺是阶层固化的最后一道防线。文青们再懦弱,再尊重贾平凹老师,遇到这种突破底线的行为还是要抵制的,于是战火很快被点燃,关于贾浅浅诗歌的讨论铺天盖地,贾浅浅一下子从诗歌圈火到了圈外面。
贾浅浅的诗是好是坏,我就不再评价了,以现在自媒体的发达程度,感兴趣的自可以搜来读,我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网上关于贾浅浅诗歌的讨论
这几年一直是传统出版行业的寒冬,而诗歌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很多诗人写了一辈子,连发表的机会都没有,更多的诗人出了诗集后却无人问津。但每隔五至十年,不甘寂寞的诗坛也会来一次造星运动。一,诗歌是语言的炼金石,是文字的核心和根骨。二,不管生活如何,人们对诗意的追求永远都在。因此,在经历一段时间沉寂之后,好像得到上苍的呼唤一样,诗歌创作者总会以某种形式重回大众视野。这一次是贾浅浅。
这是继余秀华之后,再度“走上社会”的女诗人。从2015年余秀华走红距今,堪堪五个年头。符合大众对“诗歌”饥饿感的心理间隔周期。
只不过,对于真心热爱诗歌的人来说却不免觉得难堪。
因为,这一次,诗歌不是以正面形象示人,而是在类似于某种权力、资本、家族、二代的名头下燃起的硝烟。
本来,在疫情肆虐这种特殊时期,诗歌应该起到净化人心,慰藉灵魂的作用,但却掀起了这样一场闹剧。让人为贾平凹老师的名声惋惜,更为当代诗歌痛惜。
我相信张清华、西川、欧阳江河是懂诗的。之所以胡言乱语,只会甜言蜜语,无底线吹捧,完全是被人情世故捆绑了,没有当初喜欢诗歌时的那份真诚,把诗歌当作捞取名利和人际交往的工具,没有了初入诗坛时纯粹的初心。
文艺评论要实事求是,否则就是一种脱裤子行为,是对诗歌的伤害。是不会被人们允许的。
当代诗歌之所以越走越窄,除了与诗歌创作者故步自封,脱离现实,争名夺利,拉山头划圈子的江湖习气有关,更与评论家的缺席与失位密不可分。
少数人说了算的思维永远行不通。诗人最终还要接受民众的大考。永远不要低估大众的审美能力,是好是坏普通读者最有发言权,所有愚弄读者的行为最终只能自食其果。
而当代诗歌,已经无法经受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
贾浅浅的翻车事件再一次给那些挖空心思打造“诗二代”的作协家长们敲响了警钟,诗人是自己靠作品走出来的,实事求是一点吧,切勿再拔苗助长了。
作者简介
行顺,原名:邢卫兵,青年诗人。诗观:用肉体的困守完成精神的远征。出版个人诗集《笼中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