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看过许多诗歌大家的书,他们在分析陆游的时候,往往指出一个问题。
陆游早期的诗歌出自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理想,往往显得内容饱满有张力,在陆游高超的文学技巧下,表现出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可是到了晚年闲居的时候,除了一些表现自身志向的诗很感人,还有一些表现农村日常生活的诗歌体裁充满了真实的乐趣之外,剩下的诗歌则会带有随意、雷同的毛病。
而这一点问题,在许多诗人的晚年里都会表现出来,比如辛弃疾晚年的词,也有着俚语俗话运用太过的问题,虽然不影响他们整体的诗歌成就和后世诗坛的地位,毕竟还是会有一些缺憾的。
追究这一个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诗人晚年没有自己审定诗稿,一方面则是晚年生活的贫乏,除了身边的生活还有往昔的壮志,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歌颂的了,这也是所有囿于书房之中进行诗歌创作的人的通病。
没有真实的情感和感悟,何来好诗好文?
【临其诗境】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早年对于恢复中原亦抱有着极大的热情,曾经上书建策,执意北伐,可惜偏安的朝廷中,主和派一直占据着上风,这也就意味着如陆游,辛弃疾一样的人,注定是没有发挥才智的机会的。随着合约的签订,恢复中原的梦想也就成了一场幻梦。
他少年及第,却因为秦桧的孙子排在了他后边而被嫉恨,秦桧死后,陆游再次出仕,官至宝章阁待制,曾经在蜀地有过一段军旅生涯,时间不到一年,陆游晚年住在家乡,笔耕不辍,一生的创作极为丰富。
今天要欣赏的这一首诗,就是陆游的晚年作品,不同于其他写日常事务的诗歌,具有着深刻的思想深度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与辛弃疾晚年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经典原文】
秋思
宋代:陆游
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衣杵敲残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
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元龙百尺楼。
【条分缕析】
诗的题目是秋思,写的主要是陆游在秋天一个闲适日子里的所思所想。
第一句就直接以自己的感受和议论入题,也符合这种抒怀诗直抒胸臆的特点,不需要什么多余的起兴,只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想法,就此记录下来。
名和利的诱惑,人类天生的七情六欲,驱使着人们在这红尘当中奔波,就好像一万头身上带火的牛一样,应该都看过古书上火牛冲阵的情节,可知这个比喻的分量有多重,然而写到自己,笔调又突然变轻,浪迹江湖,无欲无求,像一只自由自在的沙鸥,全无机心。
后边两句,就跟着这个沙鸥飞过的痕迹,继续深入下去,闲居的日子特别的漫长,这是只有闲下来才能感觉得到的,纵然面临着天大的事情,喝醉了,也就过去了。
这些感受写得很真实,忙起来时间快,没事干时间就慢;碰见大事,总想着先潇洒一会再去面对。
夜深了,院外传来杵衣的声音,此起彼伏,高高的一轮弯月,是不是被这样敲残的?井边的梧桐树叶凋零,人在故园,又是一秋。
从这一句,渐渐地有了些凄凉,迟暮的感觉,陆游的感觉从一开始的闲适变成了淡淡的感伤。
第四句直接抒情,想要登高望远,用这一双老眼看看祖国的河山,可家附近没有高楼,我又怎么才能够像三国时候的陈登一样,登临百尺高楼,纵论天下大事呢?
最后一句的用典很经典,有唐诗含蓄蕴藉的遗韵。陆游没有明说自己心中的遗憾和不满,而是拐一个弯,用陈登的典故将这层意思表达出来,没有伤害到全诗的审美格调,也起到了明确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值得借鉴。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