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一代词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1 已有 145 次阅读   2021-10-10 11:56
 一代词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一代词宗: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杭州西湖,卒葬西马塍。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姜夔出生于饶州鄱阳的一个破落官宦之家,父亲姜噩,是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进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丞,汉阳(今湖北武汉)知县,在知县任上病卒。

姜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父亲死后,十四岁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汉川县山阳村度过少年时光,直到成年。因为籍贯为饶州鄱阳,姜夔曾于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至(淳熙十年1183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

仕途不顺的姜夔四处流寓,曾涉足过扬州、江淮一带,后来又客居湖南。大约在淳熙十二年(1185年),认识了诗人萧德藻,因为情趣相投,两人结为忘年之交。

萧德藻是福建闽清人,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进士,曾官任龙川县丞、湖北参议,后调湖州乌丞县令,擅长作诗,与范成大、杨万里、陆游、尤袤齐名。由于赏识姜夔的才华,他特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姜夔。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冬天,萧德藻调官湖州,姜夔也决定和萧家随行。第二年暮春,萧德藻正式去湖州上任,途经杭州,介绍姜夔认识了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对姜夔的诗词嗟赏不置,称赞他“为文无所不工”酷似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也和他结为忘年之交。之后,杨万里还专门写信,把他推荐给另一著名诗人范成大。范成大曾官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当时已经告病回老家苏州休养,他读了姜夔的诗词,也极为喜欢,认为姜夔高雅脱俗,翰墨人品酷肖魏晋间人物。

得到杨、范两位诗坛大家的揄扬,姜夔名声籍甚,此后寓居湖州达十多年。湖州弁山风景优美,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他正式卜居弁山苕溪的白石洞天,朋友潘德久遂称他为“白石道人”。

姜夔为人潇洒不羁,以唐代陆龟蒙自许,当时,名流士大夫都争相与他结交,连大学者朱熹也对他青眼有加,不但喜欢他的文章,还佩服他深通礼乐。著名词人辛弃疾对他的词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

在湖州居住期间,姜夔仍旧时时四处游历,往来于苏州、杭州、合肥、金陵、南昌等地,这些经历在他的词集和诗集中多有反映。

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他客游合肥,寓居赤阑桥,和范仲讷为邻,在合肥,他有相好的两位歌妓姐妹,彼此之间情深意厚,后来,他做了很多诗词,纪念这段美好时光。

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姜夔从合肥出发,泛巢湖,作《满江红》词,以浪漫的笔法和想象,讴歌巢湖仙姥,兼怀古叹今。这年夏天,又到金陵谒见杨万里,其间作了《醉吟商小品》词,怀念合肥情侣。秋天,再度奔赴合肥,作《凄凉犯》词,通过对合肥城邑荒凉景色的描写,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思。姜夔和合肥姐妹的感情,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感情经历。从二十多岁认识这对姐妹以来,他有过多次合肥寓居之举,直到绍熙二年秋,那对姐妹离开合肥才止。他在这年作的《秋宵吟》中无可奈何地说:“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对她们的离去表现出无比伤感和眷恋。同年冬天,姜夔再次来到苏州,谒见范成大,作《雪中访石湖》诗,范成大作诗见答。姜夔在范家踏雪赏梅,范成大向他征求歌咏梅花的诗句,姜夔填《暗香》、《疏影》二词,范成大让家妓习唱,音节谐婉,大为喜悦,特意把家妓小红赠送给姜夔。除夕之夜,姜夔在大雪之中乘舟从石湖返回苕溪之家,途中作有七绝十首,过苏州吴江垂虹桥之时,写下了“小红低唱我吹箫”的名句。

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姜夔大约三十九岁,他在杭州结识了世家公子张鉴。张鉴是南宋大将张俊的孙辈,家境豪富,在杭州、无锡都有田宅。他对姜夔的才华也很欣赏,因为姜夔屡试不售,曾经想出资为姜夔买官,但姜夔却不想用这种让人羞愧的方式进入仕途,婉言谢绝。此后,姜夔经常出入张鉴家,相互作诗填词唱和。

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萧德藻被侄子萧时父迎归池阳,姜夔在湖州失去依傍,遂干脆移家杭州,依附张鉴及其族兄张镃,后不再迁徙,在杭州居住终老。张鉴是姜夔晚年最好的知己,两人友谊极深,姜夔自己说:“十年相处,情甚骨肉。”

是时,南宋朝廷定都杭州已经六七十年之久,原来的乐典散落。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四十三岁的姜夔曾向朝廷献《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希望获得提拔,但朝廷没有重视。两年之后,姜夔再次向朝廷献上《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这次朝廷下诏,允许他破格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他仍旧落选,从此,完全绝了仕途之念,以布衣终老。

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张鉴去世,姜夔非常悲痛,作诗哀挽,可见其情意之深。自张鉴死后,姜夔生活开始逐年走向困顿。

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三月,杭州发生火灾,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等政府机构都被延及,二千零七十多家民房也同时遭殃,姜夔的屋舍也在其列,家产图书几乎烧光,这对于姜夔无疑又是一个打击,由于亲朋好友相继故去,姜夔投靠无着,难以为生,六十岁之后,还不得不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之间。

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姜夔去世,他死后靠友朋吴潜等人捐资,才勉强葬于杭州钱塘门外的西马塍,这也是他晚年居住了十多年的地方。

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因此,后人把以姜夔为代表的一些南宋词人合称为“骚雅派”。其中,包括南宋中后期的姜夔、吴文英、史达祖、高观国、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人。这是继辛弃疾之后所形成的又一个词派。他们既不同于香而弱的婉约派,也不同于苏辛以来的豪放派。他们更注重人工思力的安排,和周邦彦较为相近。但他们在风格上有更明确和自觉的追求,更注重发挥传统的“雅”与“骚”的传统。所谓“雅”是指他们都受时代濡染,以雅相标榜,以雅为美学理想。所谓“骚”是指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侧重继承以《离骚》为开创和代表的,以表现自我、抒发自我的主观性描写为主要目的的抒情传统。注重抒写心境是这派词人的重要特征,也是这派词人对词的发展和贡献。骚雅派词人加强了词的表现自我的能力,丰富了词的抒情手段,在词史上有一定的开创之功,但为了追求骚雅,又走上了过于隐晦、细小、破碎、缺少开阔意境与开阔手段的道路,将词带入一个狭小的天地,这对词的发展又起到了不利的限制作用。姜夔是这一词派的最高代表。

(本篇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