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欣赏了几首五律咏雪诗。方回在《瀛奎律髓》卷21雪类中,还选录47首唐宋七言律诗。
不过,唐诗仅仅有两首而已,一首是杜甫的作品,一首是晚唐秦韬玉的作品。其余四十多首均为宋人的七律,似乎方回对于宋人有些偏爱。
一、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 杜甫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qù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
这是上元 2年( 760年-761年)杜甫去蜀州时所作,裴迪和高适当时都在蜀州任职,蜀州新津县当地建有四安寺。
首联上句切登楼,次句僧、钟切寺庙。颔联为登楼远望之景,颈联写这次见面,先说自己多病,再说此次与故人匆匆相见。尾联说,知道您苦思作诗,平时交游太忙,普通的事情懒得应酬了。似乎有些埋怨,杜甫或许遇到的怠慢。
这首诗被方回选入雪类,似乎有点名不副实。方回解释说:
老杜七言律无全篇雪诗。此首起句言高楼对雪峰,三四返照浮烟乃雪後景也,选置於此,以表诗体。前四句专言雪後晚景,後四句专言彼此情味,自然雅洁,必若着题诗八句黏带,即“为诗必此诗”,而诗拙矣,所谓不可无开阖也。
方回说,杜甫前四句写雪后之晚景,所以归为雪类。并重点提到了这首诗有开有合,不离不粘。
其实方回在其他类别中,选录的杜甫诗也有这些特点,杜诗并非专门写雪、写春日、写梅花,而是将写景咏物作为整首诗的一个背景,目的是抒发当时的感受。
二、春雪 秦韬玉云重寒空思寂寥,玉尘如糁满春朝。
片才著地轻轻陷,力不禁风旋旋销。
惹砌任他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
谁家醉卷珠帘看,弦管堂深暖易调。
方回点评说:三四颇切於春雪,但诗格稍弱。纪晓岚则评价说:五六俗格。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则评价:
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春雪》诗"惹彻任教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弄姿处亦有小翮试风之态。
秦韬玉佳作不多,诗格弱、俗,读之辄为短气,表示其作品在格调气度上不高。中间4句,有点象元好问评价秦观的诗: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这类风格,缺少阳刚之气,似乎更加适合填词。
不过,三四句对于初雪的描述细致入微:片才著地轻轻陷,力不禁风旋旋销。
尾联可见,是富贵人家赏雪:谁家醉卷珠帘看,弦管堂深暖易调。
三、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苏轼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这两首诗出名并非咏雪,而是苏轼炫技用险韵作诗。第一首【盐】韵部和第二首押【麻】韵部, 麻韵还比较常见,盐韵常用字很少,属于险韵。但这两首诗分别用尖和叉这两个字作为韵脚,就更难了。
第一首,尾联写登超然台(密州,今山东诸城)看马耳山,还没有被大雪埋没,露出了双峰尖。第二首尾联,写唐朝赋《冰柱》《雪车》二诗的诗人刘叉。
尖、叉两个韵脚的使用,令人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感觉,只能如此,再无其他途径。但是苏轼不仅走通了这条唯一的羊肠小路,而且还非常自然。
这种表现,不在于苦读而来的学问,而在于他机敏的思维反应能力。好比苦读可以考上很多985大学,但是要想考上清华北大,就不是单纯苦读才行,必须要有些超人的天赋能力了。
这两首咏雪诗,第一首就是单纯的咏雪而已,如果说大雪压山,而苏轼自比山峰依旧露出锋芒,有寄托寓意的话,似乎也可以理解。
第二首有些怀才不遇之感。苏轼反对新法,因此受到排挤,当时的他年轻气盛敢做敢说。因此几年后,苏轼遭遇了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
关于这两首诗,方回点评说:
坡知密州时作,年三十九岁。偶然用韵甚险,而再和尤佳。或谓坡诗律不及古人,然才高气雄,下笔前无古人也。观此雪诗亦冠絶古今矣,虽王荆公亦心服,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
再和尤佳,指苏轼又作了两首,结尾两句分别为:忍冻孤吟笔退尖、冰下寒鱼渐可叉。
方回说,王安石读到这两首诗后,也用次韵方式,多次作诗唱和。方回也把王安石次韵作品,选录了两首,同时对其他几首也作了评价。但方回认为王安石的作品,始终不能和苏轼这两首诗相比,因此王安石不得不心服。
结束语本文提到的几首雪诗,杜甫和苏轼都是写雪后,而秦韬玉的作品专门描绘下雪的情景。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尝试用十四盐部为韵,七律《春雪》:
白雪纷纷映画帘,斜如飞絮坠如盐。
蹇驴迹自梅边过,骚客酒随寒意添。
忍看萧疏犹未尽,喜知丰瑞不须占。
东风吹聚还吹起,春色已归青草尖。
@ 老街味道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