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瀛奎律髓78·卷25拗字类,方回解读拗律,与王力先生有何不同?

2 已有 79 次阅读   2023-02-17 16:46
瀛奎律髓78·卷25拗字类,方回解读拗律,与王力先生有何不同? 

前言

拗字诗,即拗体律诗,是指律诗中出现了拗句的现象。拗,简单来说,就是应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结果用了仄声字,或者应该用仄声字却用了平声字。

今人学律诗,常常因拗体与救拗而疑惑。我们入门时都会学习王力先生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而最早进行比较全面总结,又流传至今的,就是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第25卷的解读: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五言律亦有拗者。《瀛奎律髓》

宋末元初的方回不是第一个提到拗体的诗人,宋朝魏庆之《诗人玉屑》对于黄庭坚的拗句就做过解读,苕溪渔隐胡仔更早指出黄庭坚的拗句其实是学习杜甫。再早一些,唐朝诗人王睿在《炙毂子诗格 》中提到过“讦调体”,即拗体。

因为很多古籍没有保存下来,所以我们看不到太多的唐人关于拗体的论述。下面结合方回选录的几首五律,我们来看一下唐宋人的拗体律诗。

一、半拗体 《已上人茅斋》杜 甫
已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揺白羽,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辞。

关于这首诗的拗句,方回指出:

入字当平而仄,留字当仄而平。许支二字亦然。间或出此,诗更峭健。又入字、留字乃诗句之眼,与揺字、蔓字同。如必不可依平仄,则拗用之尤佳耳。如“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亦是。《瀛奎律髓》

枕簟入林僻,仄仄仄平仄,第三字,应该用平声,但是用了“入”这个仄声字。于是对句的第三字,用了“留”这个平声字。入、留,二字是句中的谓语动词,一句之眼。

中(第一字可平仄可仄)仄仄平仄,我们称之为半拗体,救拗的方式,就是对句第三字用平声字。尾联也是如此: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辞。

方回说,如果为了诗意的表达,却是不能用“仄仄平平仄”的话,用“仄仄仄平仄”,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方回在这一卷收录的贾岛《酬姚校书》也用了半拗体:美酒易倾尽,好诗难卒酬。不觉入关晚,别来林木秋;另一首《早春题湖上友人新居》: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这种半拗体句式,可以救拗,也可以不救拗。例如方回在这一卷收录的陈师道《别负山居士》中:更病可无醉,犹寒已自和。已是仄声字,没有用平声字救拗。

小结:半拗体在唐律中非常多见,几乎成了常用的律句。

二、三仄尾与三平调 《暮雨题瀼西新赁草屋》杜甫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不息豺虎鬭,空惭鵷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都是拗句,方回解释说:

济世策,三字皆仄。尚书郎,三字皆平。乃更觉入律。豺虎、鵷鹭又是一様拗体。《瀛奎律髓》

1、三仄尾

济世策,仄仄仄,欲陈济世策,仄平仄仄仄,这种句式非律句。

唐律有常见的三仄尾句式:平平仄仄仄。前2字必须是平声,例如:潮平两岸阔。

第一个也是仄声字(例如本诗的欲)的话,就不被认为是律句了。

2、三平调

尚书郎,平平平,注意这里的尚是平声字,后来明朝人作诗,尚书郎也有用作是仄平平的。但是在唐宋时期,尚书郎是三平声。

已老尚书郎,仄仄平平平,结尾三个字是平声,被称为三平调或者三平尾,也被认为出律,属于古体。

方回说“乃更觉入律”,还是指第三字,出句仄,对句用平救拗。然而这首诗首联的拗句与救拗方式,后人都不算律诗。

小结,律诗中,三仄尾可以有,三平尾不可 。

3、第四字应平实拗

不息豺虎斗,空惭鹓鹭行。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出句也是拗句,第四字应该平声,结果用了仄声字。这种拗句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可以注意,这个对句的救拗,也是第三字用平声(吹、鹓)。

小结:属于必须救拗的拗体律句。

三、锦鲤翻波 《上兜率寺》杜甫
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连远近,且欲上慈航。

这首诗种的颔联出句,用了锦鲤翻波句式:

此寺栋宇自齐梁至今,则所用“自”字决不可易,亦既工矣。江山有巴蜀,“有”字亦决不可易,则不应换平声字,却将巴字作平声一拗。如“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亦是。《瀛奎律髓》

方回认为,有、自,杜甫用得好,不可更改。自,是仄声,仄仄仄平平(栋宇自齐梁),是正常律句。

我们看看“有”这个字。

江山有巴蜀,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后人称之为锦鲤翻波,和三仄尾一样,是唐律中及其常见的拗体律句。巴,如果换作仄声字,就是三仄尾句式了。

这两种拗句,都不影响对句,对句还是:中仄仄平平。

小结,平平仄平仄,是常见的一种变格律句。

四、救孤平 《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二首》贾岛

贾岛的《早春题湖上顾氏新居》有两首,第一首两处用了半拗体,前面提到过。我们看下第二首: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餐后出,多是夜深归。
开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
几时同买宅,相近有柴扉。

这首诗就是正常的五言律,不过方回却特别提到了第六句:

前句不拗,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扫”字既仄,即“移”字处合平,亦诗家通例也。《瀛奎律髓》

前句不拗,指出句正常:开箧收诗卷,中仄平平仄。这是正常的律句。

只“扫床移卧衣”拗一字,指第三字“移”用了平声字,如果出句是拗句,对句用“中平平仄平”,是为了救拗,前面提到的半拗句,和“第四字应平实拗”,都是用“中平平仄平”救拗。

但是这首诗出句不是拗句,对句用普通的“平平仄仄平”即可。但是因为第一字用了仄声字“扫”,所以会成为“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常说的孤平句了。

孤平和三仄尾一样不是律句。所以第三字一定要用平声字,这就是方回指出“移”,是为了“扫”,成为:仄平平仄平,避免孤平,这是“诗家通例”。

方回虽然没有提到孤平这个叫法,但是指出了救孤平是“诗家通例”。

小结,孤平非律句,必须避免,需要改为:仄平平仄平。

五、出句全仄 《次韵答高子勉》黄庭坚
雪尽虚檐滴,春从细草回。
德人泉下梦,俗物眼中埃。
久立我有待,长吟君不来。
重玄锁关钥,要待玉匙开。

方回选了黄庭坚两首拗体五律,关于这一首,方回解读道:

以“我”对“君”,虽非字之工者,亦见拗句之健。

久立我有待,仄仄仄仄仄,五个字都是仄声字。黄庭坚另一首《次韵杨明叔》首句为“全德备万物”,平仄仄仄,这两个句式,可以统一看作:中仄仄仄仄,

这种句式的救拗,也是对句救拗,我把这个救拗的句式称之为救拗万能句式:中平平仄平。中,代表可平可仄。

小结: 用于必须救拗的句式,记住这一种即可,中平平仄平。

结束语

我提到的三仄尾和锦鲤翻波,是唐律中常见的变格律句,不仅仅说唐朝人平时作诗常用,即使在试贴诗中,也可以见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这篇文章:《唐朝的科举考试中,作格律诗时,允许出现三仄尾和锦鲤翻波吗?》

方回提到的这几种拗句形式,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都总结过。但是关于三平调的结论不同。

中平平仄仄的3种变格中,《汉语诗律学》中认为三平调不属于律句,锦鲤翻波和三仄尾(前2字必须平声)属于律句,无须救拗。

半拗体可救可不救,必须救拗的拗句称为大拗,都被认可为律句。

结束时,依照惯例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拗字类五律习作78《咏梅》

今冬未觉冷,忽遇倒春寒。
雪里梅意早,池边形影单。
分香入帘幕,邀月上栏杆。
清绝试雅韵,气和心自安。

@老街味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