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家园遛达的时候,正在欣赏一种叫“埙”的乐器吹奏的音乐。那乐声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有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埙是我国远古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被称作“人类乐器的始姐”。
小时候在农村,有一种匠人专门卖一种能发声的玩具,也是泥土烧制,但只有两孔,吹出来的音调和“埙”差不多,这在我们老家叫“吹咕嘟”。因为没钱买,便也自己做,用胶泥拍成饼,卷起来,使其肚子中空,像小鸟;然后在鸟嘴和鸟脖处用棍棒插上两个眼,一吹,便会发出“呜呜”的声音。然后放在窗台上,晾干了,也就成了“吹咕嘟”。平时放在衣兜里,满大街找不到一个伙伴闲得无聊之时,拿出来,“呜呜”地吹上几声,嘴唇时常被染上泥色。
古人将埙的声音形容为立秋之音,这是一种冷静、令人深思,又有一种淡淡的悲凄和感伤的声音。时光流逝,秋风瑟瑟,落叶飘飘,这个时节听来更使人平添几分愁绪。这就是埙的声音,这就是立秋之音——冷静、厚重、缠绵、缭绕……。闭目细听,会想到楚汉的垓下之战,会想到秦灭六国之时的悲状,会想到远古的狩猎生活,会想到父辈的艰辛。因为正遛达至“书画家园”,我却想到了韩键韩老爷子。
之所以想到了韩键先生,其一是因为曾看过韩老爷子被一个年轻人撞车的一篇文章,后来又看到各大网站的报道,被韩老的高风亮节感动过,从此也就成了韩老的粉丝,也因此特别关注韩老在书画家园里的一言一行,关注韩老的书法。
虽然自己在书法上是个起步晚且懒散的人,能说不能做,很少能有作品上来晒一晒,但却是对别人的作品特别挑剔的人,个别作品的硬伤一眼便能看出,然而,却又不敢轻易评论。毕竟,现在各种大赛所选出来的作品,似乎过于讲究“点、线、面”,过于强调所谓的艺术性而忽略了文字特征,使得获奖作品更像是画而不是书。但如果拿画的标准来看,却又不是画。非书非画,就像人之非人非曽,纯为怪胎。所以,即使是一幅作品存在一眼便能看出来的硬伤,却也难以作评——谁知道人家获没获大奖呢!如果我说人家的字不好,人家的字却获了奖,那别人不说我是老土,也会说我妒贤嫉能,满嘴跑火车。
欣赏韩老的书法则不同,因为韩老的书法中规中矩。虽然用笔老辣,却每幅作品都经历了精心布局,每一个字都写得一板一眼,不浮不躁、不疾不徐。从韩老的字中,你看不到韩老的年龄,只能感受到二王书风。但如果把韩老的年龄和韩老的书法联系起来再看,我却读到了一种音乐,一种我正在欣赏的埙声。乐声音色幽深、绵绵不绝,有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
在书画家园,韩老就是乐器中的“埙”,老当益壮,却又发出苍老而青春的声音。这时候,我又想到小时候玩过的“吹咕嘟”,不亦如我辈哉!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