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上坟的日子。人们把各家节前请进门的阴祖从家里的墙上请出来,在大街上汇集在一起,同支近宗噼噼叭叭放完共同出资购置的鞭炮,各自提着准备好的烧纸,一起走向坟地。
大家首先要送走的,是各家共同的祖宗。李家的老祖宗不是岳飞,不是文天祥,也不是李世民等与李姓无关和有关的名人,只是一位尚留有坟头的叫李应元的人,李家的第八世祖,当是生活在明清时期的一介平民。这是山东省夏津县汉王庙村最大的李氏家族能找到坟头的祖宗。在家谱的记录中,李家的始迁祖是一位叫久业的人,长我十八辈。这让我极为荣幸,因为在人们最重的诅咒中,“十八辈祖宗”也就到头了,别人如果骂我十九辈祖宗,那我连他老人家是谁都不知道。不光是我不知道,汉王庙老李家的人都不知道。
在研究《李氏族谱》的时候突然发现,以前大家骂人为啥骂到十八辈祖宗就不敢再往上骂了。原因不是骂人者忌讳自己犯了规矩,而是大多数地方的人都是从山西大槐树迁移的,能传到现在的,基本都在十八辈左右,无论是什么姓,再往上骂,恐怕就会骂到自己。《李氏族谱》认为,李家的根祖是黄帝。我认为,这不对,黄帝是中华民族的根祖,老李家不能独占。
在坟地里能见到坟头的老祖宗其人除了“李应元”的名字之外,没有任何更多的信息,估计既没有做过什么官,也没有经过什么商,也没有什么地,就是一个幸运的平民。之所以说幸运,是因为他虽然是一介平民,却有幸留下了男孩并繁衍下来,而且越分越多,至今没有断根。而在我的祖宗李应元之前的传承,基本都是单传,仅是看祖谱,就让人提心吊胆,而到了李应元之后,就心就放宽了,人越来越多,等到了我这一辈,达到了顶峰。再往后,可能是计划生育的原因,至今没有超越吾辈。
汉王庙村不大,姓氏也不多,但仅李姓就有三门,这三门李姓能追踪到的老祖宗各不相同,但只有“李应元”一门人口最多,并分为多支。在农村,五辈之外就要分支,虽然同姓,但出了“五服”。按婚姻法规定,通婚都没问题。但在村里,同姓之间是不可以通婚的,当然不包括其他两个李姓。
每年的正月初二上坟,是我难忘的日子。那时的气氛肃穆而隆重,疏远了一年的人们重新汇聚起来。此时的亲情是最接地气的时候。每年,我都会在浓浓的烟火中看到不同的东西,体会到更深的东西。我们的老祖宗之所以伟大,能在极度的贫困中繁衍生息,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而老祖宗留下来祭祀传统,又智慧地把越走越远人和亲情聚拢了起来,生生不息。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