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没有尽头的修行(1)

11 已有 3018 次阅读   2016-04-17 09:23   标签书法,修行 
小编推荐

没有尽头的修行

李延伦 

书法,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在我需要休息的时候,它却促使我加速前行。

 

毕业30年聚会

2014年夏末秋初的一天,我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和临摹米南宫的《蜀素帖》,突然接到北京一个同学打来的电话,说他建立了一个军校同学微信群,邀请我加入,并一步步引导我在手机上下载微信软件,建立帐号。一个微信群,突然之间就把失散了30多年的军校同学重新聚拢在了一起。从那以后,我的手机就成了收音机,微信天天吵个不停,天南地北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各自的消息。

开始几天,因为同学们都要亮亮相,每天收听微信语音就能累个半死,更难以插上一两句话。时间一长,大家聊天的热乎劲过去了,群里经常说话的人剩了几个。不过这几个人却有很大的代表性,几乎是一个人代表了一个军区。那年是我们军校毕业30周年,大家提起了30年聚会的事情,我的意见是未必非赶在30周年来搞,可以考虑明年再说,但大家的心情都很迫切,且推举了南京的同学筹划和承办聚会事宜。

常在群里聊天的同学有男有女,虽然个个年过半百,却依然遵循着“男女搭配,聊天不累”的千古定律。大家同学只有两年时间,而分别了却有30年,但同学之间似乎永远没有隔阂,永远停留在年轻时的状态。女同学李梅,老家山东临沂,毕业后分配到新疆军区,我们在毕业20年同学聚会时她没有参加,但寄来了照片,大家看后判若两人,没有一个人相信那就是她。自从创立了同学群,她成了群里的活跃分子之一,成了群里聊天的常客。

有一天大家开起了玩笑,男同学个个说后悔年轻时没有写情书向女生表白。我对大家说:“你们要是后悔以前没写情书的话,那就现在写,别光在这里耍嘴。”听我这样一说,家在成都的一位同学似乎抓住了我的把柄,非让我给女同学写情书,我说我写也没用,因为我没说后悔没给女同学写情书,所以我写人家也不会接受。这时新疆的这位女同学搭话了,说:“李延伦,你写吧,我们十二班的同学都接受。”

十二班,是我们上军校时大班中的一个女兵小班,大班中的男生又分三个小班。她这么一说,南京的、北京的、郑州的、大连的几个同学开始起哄,说这下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话赶话,再找台阶已经不可能了,我说:“那好!我写,但大家都要写。”大家都要写这句话似乎没人能听见,但我要写却成了铁证,每天都有人在群里备书。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看来收是收不回来了。为了堵住这些人的嘴,不让刚刚聚拢起来的同学群冷场,又不至于引起任何人的误会,我想到了书法,决定用四尺对开心经纸以小楷来写这份所谓的“情书”。

自从提起聚会,我就一直在想,三十年了,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我该给大家带点什么礼物呢?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在打书法的主意。虽然练习书法时间不长,且没有通过任何方式给自己打过名气,但毕竟还能拿得出门——名人收藏过,拍卖成功过,被人送礼过,大大小小也算是一级会员,这是多少写了一辈子书法的人也未必能做到的。想到这里,心里似乎有了很大的底气。我给同学们每个人写一幅作品,用小楷为这位女同学写书法作品以代“情书”,也就顺理成章了。再说,如果大家到时忘了这回事,这幅小楷就算是练笔,自己收藏起来,也很有意义。

说写就写,我一边编词,一边书写,虽然一时写就的东西未必文辞精彩,但整体书风清新淡雅,这也就够了。现将书写的内容抄録如下:

呈同学书

同学只两年,一别三十载,乡音未改,容颜已变,青春渐逝,风韵犹存。

想柏某(一位在群里活跃男同学)所爱,两弯新月,当是一双智慧之眼;思童某(一位在群里活跃的女同学)所夸,少女温柔,那是曾经的巾帼本色。十二班因你而多姿,三十五班因你而生光,制图系因你增色彩,测绘学院因你传承有序。月亮因为你而无光,太阳因为你而暗淡。

曾几何时,出现在教室里的你,吸引了全班男生的眼光;出现在操场上的你,震撼了全院的男生。小鸟为你而歌,蜻蜓为你而舞,蟋蟀为你而鸣。有人说你是仙女,可你生活在人间;有人夸你是美女,但你又朴实无华。仙女没有你的娇媚,美女没有你的内涵。生在汉朝,你就是王昭君,出使入疆;生于大唐,你就是杨贵妃,迷倒帝王;生在当今,你虽不是明星大腕,但名震四海;即使没有打遍新疆无敌手,仍是沂蒙好儿女。众男生倾慕你,理出自然;高同学夸赞你,顺乎天然;有同学写情书,理所当然。

而今同学相聚,感慨万千。欲寻青春,青春不再;欲诉衷肠,心距遥远;惟执笔乱涂,搏同窗一笑,虽似信口开河,然也内心诚恳。虽不知谁是你的郎君,但却知你是别人的婆娘。呜呼,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过三十年,无声无息。唯有眼下,同学重逢,倍加珍惜!

甲午秋月李延伦书。

因为这是一篇书法作品,书写时自然是“文不加点”,且用了繁体字。为了让作品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避免重复的文字在书写时的重复,很多字用了草书楷化手法处理,这就使没有学习过书法的人识读起来有了困难。因此等这封“情书”公开在参加聚会的同学面前时,成了制造笑料的定时炸弹,被同学们称为30年聚会的最大亮点和最大收获。

20141025日,南京东宫大酒店。如果不看面容,只看着装,一眼便能辨别出哪个来自北方,哪个来自南方。来自北方的同学,身上不是西装,便是冲锋衣,而来自南方的同学,一个个还穿着半袖衬衣。大家吃完早餐,站在酒店门口,等待着茶话会正式开始。这时,只见一位衣着新潮的年轻女性面带笑容,朝大家走来。她走进同学人群里,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瞧瞧那个,看得女同学心里发愣,看得男同学心里发毛。这是谁?怎么这样看人?

过了一会儿,昨晚专门到南京机场接机的同学走了过来,让大家猜这位是谁。大家没有一个人敢猜。我说:“这不会就是传说中的李梅吧?”只见她一笑,大家如梦方醒。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新疆同学李梅。变化也太大了!害得昨晚接机的几个同学在她面前转来转去,她却站在一边装作不知,看到底能不能认出她来。时间过去了十多分钟,她肯定没有同学敢认她了,才不得不把急出了一身汗的几个接机同学叫住。

30年的时间没有让她变老,却把她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军校时她是女生中最矮最胖的一个,而现在,她不但瘦成了另外一个人,而且个头儿似乎也高了许多。时间非但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却让她像往回长似的变得风韵可人。我突然怀疑:“这就是给我要‘情书’的那个人?”

茶话会于上午九时正式开始。虽然是同学聚会,但主持人讲话、院校领导代表讲话、兄弟班同学讲话,同学代表讲话样样不缺。我是代表济南军区的同学发言的。等我发言完毕,老区队长面带狡诈地提醒我还有一件事,我突然想起了“情书”的事情,我用很自信的声音宣布:“写了。”并庄重地从衣兜里掏出来,交到陌生的李梅同学手里。

这时,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张四尺对开的宣纸上。同学们嚷着要李同学宣读“情书”,李同学更是当仁不让。但当打开“情书”后却傻了眼,连读的顺序都搞不明白。这时一直站在她身后练过书法而且在这封“情书”中提及到的高同学指着“情书”说:“从右边开始读,我帮着你!”

开始,“情书”读得还算顺利,大家听得也极为认真,一个个巴不得赶紧从中挑出点绯闻来,正当大家就要失望的时候,李同学突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表情夸张而疑惑地看着我,似是在读,又似在问,一个字一个字地说:“震、撼、了、全、院、的、男、生、小、鸟——?!”当时,她和我都没有回过味儿来,只见同学们已经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女生笑岔了气,连笑带咳嗽,用力捂着胸口。这时候,坐在她对面的一位女同学突然用四川话插了一句:“不对,应该是‘男生的小鸟’!”她这一句话让原本快要平静下来的笑声再起。大家连笑带议论,足足过了十多分钟,站在李同学后面的高同学才指点她说:“应该是‘震撼了全院的男生。小鸟为你歌唱……’”同学们似乎并不想让这难得的笑声停止,平时很少言语的一位陕西女同学用标准的地方话大声地冲我说:“李延伦,你也太厉害了,你让李梅震撼男生小鸟就震撼呗,怎么还要让小鸟唱歌呢——?”

这封所谓的情书是在大家共同的朗读和演绎下念完的。念完之后,大家还在议论、演绎,急得负责主持的同学只跺脚,最后不得不省去了后面的很多节目,致使很多准备好了发言稿,要在分别了30多年的同学面前一吐为快的同学的愿望化成了泡影。大家似乎又回到了30年前,都回归到20岁时的青春岁月。

热闹过后,同学们的“小鸟情结”很快转化成了书法情结。活动一结束,不少喜欢书法的同学找到李梅,要求保存这封所谓的“情书”。李梅自然不给,说这是同学写给她的,她要保存。后来,有些同学就找到了我,向我索要书法作品。幸亏我早有准备,聚会之前利用半个月时间为每个同学量身定做,五种字体全派上了用场。而书法内容,一句话的有:“我的上下铺兄弟”、“你在他乡还好吗”、“巾帼风范今犹在”、“相逢于八十年代”等句;对联有:“犹记寒窗听风雨,再续温情说春秋”、“中原种下青春梦,金陵收获同学情”、“桃李春风一壶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等;四言诗有:“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同学共敘南京,放下青春沉重”、“同学共两年,一别三十载;遍寻旧时影,青春已不待”等。每个内容用不同的书体写成,给每个同学写的字都不重复。

由于同学们个个都是高文化层次的人,在社会上又有一定地位,欣赏口味自然不会太低。开始,我还担心我的书法不会被普遍接受。尤其是书不随俗,很多语句虽然适合同学语境,但未必迎合官场、文场、甚至当下流行的“清廉”风尚。然而,茶话会过后,便有敏感的同学捷足先登,尾随来到我的房间,逼着我要“墨宝”。见我有所准备,其他同学纷至沓来,到了最后,一位同学连我包装用废弃的书法纸也捞走了,还一本正经的说要装裱后挂在自己办公室里。后来他拍下照片发给我,我认真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俭以养德,静以修心”,落款只有我练笔用的名字,没有日期和印章。不过挂在办公室挺显气派。

在聚会之前,最让我费了心思的是写给李教员的一幅作品。

李教员家居郑州,因为上了年纪,这次并不参加我们在南京的聚会。为什么我要费尽心思给李教员写一幅作品,还要从30年前刚刚上军校时说起。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