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写意画欣赏<四>

7 已有 4262 次阅读   2011-09-01 21:42
              写意画欣赏<四>

    画上题款,是自北宋的文人画,唐宋以前的画一般无款。有时仅写个名字在石罅(音下)或树根间等不起眼的地方,称之为藏款,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如文与可、苏东坡、米元章等开始以书法在画上长题,或诗或文,而后乃为盛行。清方薰《山静居画论》说:“题款图画,始自苏米,至元明遂多,以题语位置画境者,画亦因题而益秒。”到了清代石涛、扬州八怪更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的画家。几乎每画必题,每题必诗。或一题再题,情景交融,出神入化,诗画相成,皆成佳构。故前人有:三分画七分题之说,可见题画之为人所重视。言其志,也就是“托物言志”。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一件高超的艺术品,应求师、书、画于完美的综合,开拓意境,丰富情趣,俾读者回味无穷。
    明徐渭是继承发展文人画、将诗书画融为一体的优秀代表之一。他是个失意文人,一腔怨愤多借笔墨倾诉牢骚,其写意《葡萄图》那纵横狂放的藤条,那倾落纸上的颗颗圆珠以及他的题画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地明珠无出卖,闲抛闲置野藤中。”通过诗和画,他那失意落魄而又狂放不羁的性格,跃然纸上。清边寿民《篱菊图》写篱边残菊数枝,凌乱错落,题云“故园三径吐幽情,一夜轻霜堕碧空。多少天涯未贵客,借人篱落看秋风。”兴思发慨,借物抒情,将一片天涯漂泊、失恋依人之情,尽情地流露于笔墨之间。郑板桥在他的《墨竹图》上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表达画家关心百姓疾苦之情。 到了近代、现代,国画经过众多大师的努力,更臻完美。潘天寿在一幅《梅月图》上吟成:“气结殷周雪,天成铁石身。万花皆寂寞,独俏一枝春。”我们在画上见到的不仅是那笔墨雄浑、老辣精纯的绘画功力,而是通过题画诗看见了那“一花素裹傲霜斗雪绝无媚骨”的梅花的凛然正气,也真实地再现了潘天寿高风劲骨坚贞不阿的内在精神。
    国画诗与画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画外余蕴,不画中补足之意,使诗以画而富生动形象,画以诗而更耐人寻味。取得对比与统一、补充与和谐的艺术效果,从而相应成辉,相得益彰。纵观历代大家名作,无不融诗画于一炉而流芳千秋,为独具风格之中国画的成就作出了光辉的贡献。作为当今时代的书画工作者,更有责任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去开拓诗画的新天地,使民族绘画的特色更为丰富和全面。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