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79岁的赵术经,为他人送温暖 为社会作贡献

4 已有 1371 次阅读   2022-01-18 20:41

写在前面的话:

2021年走了,2022年来了。值此我顺辞七十九,笑迎八零后。
2021年10月29日《今日龙口》报刊发了刘启强编辑的《79岁的赵术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一文,对俺进行了鼓励鞭策。
谢谢毡王村两委的推荐,谢谢刘启强老师的关爱!

                          79岁的赵术经

                 为他人送温暖  为社会作贡献

东江街道毡王村图书室,多了一些书籍和书画报纸,村里的书法爱好者经常来查阅学习。村妇联主席郑淑红说,这是从村里走出去的赵术经捐赠的。

  赵术经,今年79岁,现住东城区南生活区,楼房的二楼是他的书房兼居室,两侧是书柜和收藏多年的书画报,中间放着一张桌子,笔墨纸砚齐全。“自己找乐子,拿起笔来什么烦恼的事儿都忘了。”


传承家风勇争先

  赵老中等个头,腰板挺直,精神矍铄,笑呵呵地提笔写字。打小受父亲影响,赵老好读书写字,15岁到烟台参加大炼钢铁,后进了工厂。1961年,他报名参军,在部队里从事文秘工作;1983年转业回到龙口。

  除了教育子女要读好书写好字,父亲更嘱咐他们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多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上,赵术经都牢记家风家训,矢志践行。

  1981年,赵术经任黄县人武部供管科科长。那年初冬,进行民兵手榴弹投弹训练。前六个民兵都顺利通过,轮到第七个上场,手榴弹竟从这个民兵手里滑脱,落到了自己右脚后、赵术经的右脚前,尾部还“哧哧”地冒着黑烟,即将爆炸。说时迟,那时快,赵术经迅速弯腰,毫不犹豫地抓起手榴弹扔了出去。这当口,这个民兵感觉到大事不妙,转身就往后跑。赵术经敏锐地发现,这哪能跑得过弹片的速度,于是不顾被弹片击中的危险,上前一把拽住民兵的衣领,将其死死地摁在掩体里。“当时啥也没想,也容不得你想什么,为了民兵的安全别无选择。”因此,赵术经荣立三等功。

服务他人乐不疲

  在赵老的意识里,“传承好家风家训是要紧事儿,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退休后的2001年,他和亲朋好友商议,决定重修赵氏西支家谱,成立了10多人组成的续谱委员会,还在网上开了博客,及时发布消息,征集线索。

  在五年的修谱过程中,赵老展现了大度和爱心,他骑着自行车,不辞辛苦,东一头西一头地“撞”。不光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儿,有人寻祖找到他,他更是当自家事儿去做。

  2007年,有一黑龙江贾氏后人在网上搜索“贾桢”条,进入了“龙口赵氏”博客网页,联系上了“族内大总管”赵术经。得知这个远在黑龙江朋友的愿望,赵术经查阅黄县县志,寻访贾桢资料;跑到贾桢故里黄格庄实地考察,只要有新的消息、新的线索,都及时告知对方。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赵术经打听到东莱街道北关村一位90多岁老人手里有《芝阳贾氏族谱》。借到后,他复印了10多份,除了寄给这位素不相识的朋友,还分发给龙口当地从事史学研究的专家和爱好者。

  像这样的事儿,赵老乐此不疲。“历史资料相当要紧,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让一代一代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延续下去。不能保守,要和大家分享,保存好。”赵术经说,2009年西支续谱委员会将赵氏西支族谱捐赠给山东省图书馆,“既给族谱找了个好的保管场所,又便于徙居他乡宗亲查阅,还丰富了国家藏书内容。”他收藏、转赠省图书馆的族谱有十几部。

  虽年近八十 ,但赵术经忙得很,他说:“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有事儿干就是好,哈哈哈——— ”   记者 刘启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