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丹青飞狐打开问号:毛主席书法作品为何大都不盖印章?

9 已有 4297 次阅读   2019-10-14 13:33   标签毛主席书法  毛主席手迹  印章  寿山石  田黄石 
小编推荐

【丹青飞狐编者按:书、印相映成趣,是中国书法约定俗成的审美享受,得体的印章既能活跃气氛,使书法作品增色,还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锦上添花的作用。印章更是作者以示身份的证明。所以,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章,不仅有姓名章,还有闲章、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拦腰章等。

当代最有艺术造诣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毛主席,一生却很少使用印章,无论题字、书信、批注还是文稿,更喜欢用潇洒自如的“毛体字”签名,书法作品也只有极个别的会盖印章,因此,毛主席的印章普通人很少知道。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不加盖印章,这也是中国书法作品中独具魅力的一大特色。】

毛泽东《七律·长征》手迹  (没有盖印章)

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手迹  (没有盖印章)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手迹   (没有盖印章)

最具公信力的毛主席印章

最早见诸于世的“毛泽东印”,在1929年3月13日主席签署的筹款公函上。随后的1936年,国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为了筹集资金向广大民众“借钱”,发行债券。

1936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债券上圈出部分是隶体朱文的“毛泽东印”。

这是毛主席印章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在债券上。“经济建设公债券”面额从5角到5元不等,背面还注明了还息日期、年息五厘等字样;这枚私人印章的用途是表明,毛主席认可债券的发行,承诺债券上记载事项的有效性。

毛主席《对日作战总方针》

1937年,毛主席在提出对日作战总方针上,盖有“毛泽东印”。这枚印章为篆体朱文,印章的字体圆润,刻工精细,早期的工作文件上,大多会出现这枚印章。

毛主席早期文件印章(篆刻家未知)

这些章用于工作场合,多了一分政府公信力,往往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毛主席与一般文人在印章上的区别。作为文人,毛泽东的印章也会在工作之外的场合出现。

“先斩后奏”的毛主席印章

在工作之余,毛主席爱好写诗作赋,但和其他文人又有点不一样的是,毛主席极少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盖章。早年在一版《沁园春·雪》上,有两枚毛泽东印章,却不是毛主席自己盖的。这两枚印章引出来一段毛主席与柳亚子先生诗词往来的故事。

《沁园春·雪》 毛主席赠柳亚子版

毛主席与柳亚子

柳亚子,1887年生,早年投身辛亥革命,是同盟会会员,为著名反清诗社“南社”的创始人之一,并多年主持社务。他与毛主席有着多年的诗词交往,反复唱和。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来到重庆与国民党“和谈”。第三天,毛主席就在重庆桂园寓所宴请柳亚子、沈钧儒等人。柳亚子激动不已,赋诗一首,发表于9月2日的《新华日报》,标题为《赠毛润之老友》。几天后,毛主席又与柳亚子等人分析局势,柳亚子写《润之招谈于红岩嘴办事处》一诗:“得坐光风霁月中,矜平躁释百忧空。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

在重庆期间,柳亚子向毛主席索要诗词,毛主席用《沁园春·雪》酬赠柳亚子,不拟发表。但《中央日报》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后,吴祖光将毛主席的这首词公开发表出来,同时发表评论文章,高度评价这首诗词是一首气魄极大之作,为此,重庆各界为之震惊。

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后十分恼火。他问专门为他起草文件的陈布雷:“你看毛泽东的词如何?”陈布雷如实答道:“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说:“我看他毛泽东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12月4日,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等报刊同时登出了“围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和词。重庆进步文化界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对于反动文人的攻击、辱骂迅速予以反击。郭沫若率先发表两首和词,盛赞毛泽东咏雪词“气度雍容格调高”,又揭露御用文人“鹦鹉学舌”的丑态。在延安的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晋察冀解放区的邓拓,山东解放区的“将军诗人”陈毅等人,也都各自依韵奉和,热情赞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故此,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因柳亚子的索诗而誉满天下。

柳亚子拿到毛泽东的手书的《沁园春·雪》后,发现没有盖印,就向毛主席索要印章,主席说没带印章。于是,柳亚子特地请篆刻家曹立庵用寿山石刻了一方篆体白文 “毛泽东印”,一方朱文“润之”印,自己盖在了毛主席手书作品上。

《毛泽东印》  曹立庵治印

《润之》曹立庵治印

印刻完后,柳亚子先将两方新印盖在毛主席赠送他的《沁园春·雪》上,再将两枚印章送给了毛主席。因为柳亚子的“先斩后奏”,这幅盖有毛泽东印章的《沁园春·雪》,成为了毛泽东书法作品中难得盖有印章的墨宝。

因同为“阿之”而向主席赠印

1950年春,毛主席邀齐白石到家中共进晚餐。他边吃边对齐白石说:“你原名纯芝,我原名润之,两人小名都叫‘阿之’,你我称得上是同名兄弟,你年长,我应该尊称你一声阿哥哟!”齐白石大笑。毛接着说:“听说国内外不少收藏家收藏你的作品,我也是白石艺术的爱好者。”齐闻言大喜。几天后,他送给毛泽东一幅作于1941年的精品《苍鹰图》,一幅“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篆书对联,并用一对雕有狮子滚绣球钮的寿山石,精心篆刻了朱文“润之”和白文“毛泽东”两个印。

齐白石赠送毛主席寿山石印章

齐白石为毛主席治印

《毛泽东》  齐白石治印

《润之》  齐白石治印

这两方印章法上大开大合、俯仰有致,单刀冲刻,极有气势。毛泽东对齐白石送的书、画、印非常欣赏,特设宴答谢,并请郭沫若作陪。

没有用成的毛主席印

1959年,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需请毛泽东主席题画名。按照中国画的传统习惯,在画上题字,需要盖题字者的印章,于是傅抱石想起应该为毛主席治印。在这么大的画上题字,字自然也是很大的。这么大的字,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大印章。于是,傅抱石用鸡血石分别刻了朱文“毛润之”和白文“毛泽东印”两方印章。

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的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毛主席亲自题字“江山如此多娇”。

题款之后,有人问毛主席,要不要盖印?毛主席认为,自己的书法和题词,都没有盖印,这回也不必破例,不盖为宜。这样一来,傅抱石费尽心力镌刻的大印就用不上了。画幅左下角一方“江山如此多娇”白文印,则为擅长书法篆刻的齐燕铭所刻。

《毛泽东印》 傅抱石治印

当年年底,毛主席在接见傅抱石等艺术大师时,特别谈到此事。他对傅抱石风趣地说:“如果我当皇帝,此印嫌小。如果我是普通百姓,此印又嫌大,而且一般人难以辨识。如果再过些年,告老还乡,我毛泽东卖字为生,加盖傅老治的章印,肯定售价不菲,沾您傅老大光了。”话音一落,大师们哄堂大笑。傅抱石给毛主席治的印章一直由傅抱石精心珍藏。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前夕,江苏举办“江苏书法五十年”大展时,傅抱石儿子傅二石才将印拓公诸于世。 

其他篆刻家为毛主席治印


《毛泽东》 邓散木治印 

邓散木(1898—1963),著名书法家金石家。这件作品是在1963年8月赠给毛主席的。取寿山田黄石为印章石料,顶部镂空琢双龙,因此又称“龙纽大印”。印的一侧刻有“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瑑时六十有六”。

这枚印章的印文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印文中,繁体“毛泽东”三字从右往左依次排列,“泽”字三点从左边挪到了右下端,从而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从布局上填补了“泽”字右上端空白。这是毛主席所有印章中创意最为大胆的一个。

这件龙纽大印原存于中南海,1990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此印和中南海数千件毛泽东遗物回归故里,由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珍藏。

《湘潭毛泽东》  陈巨来治印

陈巨来(1904-1984),著名篆刻家、书画家、诗人,被篆刻界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请陈巨来刻“湘潭毛泽东”一印。

对“湘潭毛泽东”一印,陈巨来慎审精思,三易其稿,一反他擅长的朱文,最终决定以白文布局,处理得雄壮浑厚,大气磅礴。毛主席收到陈居来刻的印章十分高兴,特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进行致谢,并附上三百元润笔费。 

《毛氏藏书》 吴朴治印

吴朴(1922—1966),浙江绍兴人。二十五岁就加入了西泠印社,是西泠印社早期最年轻的社员之一。

毛主席对这方印章非常满意,用的最多。毛主席藏书不讲版本,但盖印是必不可少的,在许多藏书上都钤有这一藏书章。

吴朴考虑到毛主席藏书多,盖印也多,印面容易磨损,于是选定用铁线篆刻文。他妥善处理了印章笔画疏密与布局的矛盾,篆法简洁质朴,章法外紧内松,既阴柔含蓄,又阳刚豪放,也难怪毛主席在很多书籍上都盖有这枚印了。

《毛泽东印》  钱君匋治印

钱君匋1906--1998),著名篆刻家。上海解放不久,钱君匋怀着崇敬之情给毛主席篆刻了 一方“毛泽东印”,通过当时的文化部长沈雁冰(茅盾)转赠给毛泽东。后来,毛主席又通过上海博物馆找到钱君匋,请其刻了一方“毛氏藏书”朱文印。

 

《毛泽东印》  谢梅奴治印

 

《润之》 谢梅奴治印

谢梅奴(1913—1991),湖南长沙市人,有“篆刻王”之称。

这两方印前者以回文排列布式,寓巧于拙,雄浑苍劲;后者细文粗边,结体流丽,颇具周秦玺印神韵。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两方由家乡的篆刻大家创作的印章,使用频率很高,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据了解,谢梅奴在1948年还将毛主席《沁园春·雪》的内容刻在印章上,整套印章共30多方,这是当时问世的第一组毛泽东诗词篆刻作品。解放后,此套印章由湖南省人民政府送给了毛主席。此套印章现收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毛氏藏书》 刘博琴治印

刘博琴(1921-1984),北京金石名家,擅刻铁线篆文,风貌稳重,功力道劲,平整中见精神,在京城琉璃厂有“博琴铁笔”之誉。

1937年七七事变后,有人曾到北平取灯胡同找到他,说是要刻一枚“润之”印章送给远方的朋友,于是,他精心刻了这枚印章。北平解放后,他才知道“润之”就是毛主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写信请刘博琴为其刻印,并希望字体能仿照明代古印,于是,刘博琴刻朱文“毛氏藏书”印。

这枚印用的是刘博琴擅长的铁线篆文,铁线篆笔画很细,用笔刚劲如铁,既能补救字形笔画繁简悬殊的缺陷,又有利于深刻。笔画细容易导致刻断或刻裂,这对工匠的功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刘博琴的这枚印风貌稳重,功力道劲,完全不辱“博琴铁笔”的称号。

《毛泽东印》 谈月色治印

《润之》 谈月色治印

谈月色 1891 ~1976),女。弱龄出家入广州檀度庵为尼,法名悟定,为画尼文信弟子。因排行第十,人称谈十娘,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建国初期,柳亚子曾向毛主席推荐谈月色的篆刻。谈月色大师以瘦金书、朱文入印,刻“毛泽东印”、“润之”二印,印文具有女性的工致与精细,且留白规范严谨,边款刻有“奉润之主席,睿见存念”。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