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简历] 横看成岭侧成峰(简介2)

7 已有 1749 次阅读   2015-04-30 21:52
 

                                  横看成岭侧成峰
                                                 梁如云
 
 
    我和朱子敬仅有一面之缘,也没说上几句话。那是在我拜读了他的文章,欣赏过他的书法之后,打心眼里对他的文采有点儿钦佩,想认识一下此人。于是,在一次书画展上,我便请市书协的秘书长带我去结识他。第一印象这个瘦癯精神的人书卷气较浓,木讷敦厚,身上透出黄土地滋润的实在质朴,虽交谈不多,却让人感到一种儒雅的谦和,一股不显山不露水的精明和执着的韧劲。
    几年前,我在《中国书画报》上读到一个如何学习书法的专栏连载,才首次见到朱子敬这个名字。类似这种说教的讲座文章,像我这喜欢书画又提不动毛笔的人,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的,可是对子敬的文章偶尔看上一篇,觉得这朱先生写的文章还是值得一读的,于是一篇接一篇读了下去,无论是《怎样临习爨宝子碑》,还是《怎样临习王铎草书诗卷》,篇篇皆有所收益。朱文不是一般干巴巴的八股说教,泛泛而谈,却是由浅入深,有习书的经验,有切身的感受,有独到的见解,有深厚学识,有情有理,有论有据,既得识古人的书法成就,又有现代感受,既学到书法技巧,又接触古典知识,可读性强,读到某些精彩之处,令人拍案叫绝。
    后来,我在展览会上看到一件书法作品,六尺的条幅,字若行云流水,通畅大气,颇具风骨,见到便不忍离去,伫足良久。这书家便是朱子敬。忽然联想到《中国书画报》上的那文章,难道也是这位朱子敬所作?一问,果然如此。此刻,心中便肃然起敬,脑子里忽悠出一句话:世有遗贤,颍州府竟有此等人物。
     朱子敬书品苍古,文风老到,待一见面,方知他不是白髯长者,而是青春后生,衣着俭朴,不加修饰,像中小学教师,貌似文弱书生,却眉目清秀传神。他1965年11月生,是个刚过不惑之年的青年书法家。子敬自幼痴迷于书法,多年临习二王,勤摹苦练;师法晋、唐,精思细研;面对浩瀚的古代碑帖,从殷墟甲骨、秦砖汉瓦,到魏晋碑拓、唐宋元明清墨迹,他都沉湎其间,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领悟古典书法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学习古人的书品人品、道德文章。
     最可贵的是他溯源求理,不拘泥古制古训,重在借鉴,贵在变通,不模拟古人的形式,不照搬古人的条框,不局限于陈旧的理论,择其善者而从之,承古韵而自有新得。同时,他虚心求教于当代书家,博采众长。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既运用从古典碑帖中汲取的精华,又加上他本人对书法的理解,水到渠成,一幅幅作品随意挥洒,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就是他临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在深得书圣韵味的同时,也看到当代书法家师古的现代意识,便又平添了几多审美情趣。
      一个人生活的细节往往显示了他的追求和嗜好,也能让人看出雅俗之分。子敬字子清,号若愚,不知是不是子若清风、知愚守拙这等意思。其书房名曰镜水轩,寓水平如镜,自然心静,宜悟书道或做学问;又名“醉竹堂”,寓竹有节,文人亦有气节,醉竹是否似公孙大娘舞剑一般,剑气笔力凝于腕底,才有书法的神韵。
 
    “书品即人品。”子敬是很实在的一个人,低调处世,不尚张扬,为人诚信,“纳于言而敏于行”。他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学问,实实在在地创作书法。一个人的书法作品好坏,有不少外在的因素,其功底如何,大都看上一眼便可知晓。子敬的书法,无论行草,还是隶篆,都相当的耐品耐看,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勤勉好学,功力扎实,追求古朴的纯真、高雅的品格,不搞那些随风而转、弄取虚名、花里胡哨的玩意。他淳朴、沉静、敦厚的人品,也体现在他的书法风格上。所以,他的书法“清丽中寓雄奇,遒劲中含苍古,并有几分潇洒的韵味和清淡儒雅之风。”
    悟性和刻苦是成功的要素。“醉竹堂”里几度寒暑,深知他临池摹贴的坚韧,数载磨练,方显他励精图治的精神。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厚积薄发,以深厚的底蕴,在书坛上崭露头脚,便让人刮目相看。
     见到子敬的书作,多是行草,看来他善工行草。有人说他拙,我说他是巧拙,挥毫随意放达,下笔着力讲究,一竖一横,如虬枝交错,纵横捭阖;一撇一捺,似雄鹰展翅,气度不凡;守黑留白,布局得当,浓淡相宜,枯韵相生,自然天成。读朱子敬的行草书是一种享受,如观高山飞瀑图,横看成岭侧成峰,高古的逸情,飞扬的神姿,以拙求精,含蓄有意境,欣赏之余,也会生发出某些想象。
    书法看似简单,谁都可抹上几笔,其实不然,就是书法界优劣之分也十分明显,因为书法是综合艺术。子敬的书法能达到今日的境界,也与他广求博学有关,他对篆、隶、楷、制印都下了一番功夫,多年孜孜不倦地攻习研究,秦篆的古朴质感,汉碑的苍劲神功,他都能再现笔端,而且创出新意,其艺术风格、价值水平,一点也不低于他的行草。
     纵观朱子敬的书法艺术,大度豪放,字里行间透露出真性情。他说:“书法创作和文学创作道理是一样的,要表现出自我性情。写字就是写心,就是写出自我,要有真情、真趣,要表现我们时代的审美取向。”他情聚笔砚,以心作书,把自己对古代书法的感悟、理解,对当代书法的认识、体会,一一化作墨香,点点滴滴,泼洒向正草隶篆诸种书体,抒真情,写真趣,结出了可喜的累累硕果。
    且不说他的上百幅作品发表在《书法》、《书法赏评》、《书法导报》等著名报刊上;也不讲他入展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林散之奖”,“高恒杯”全国书法展,“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展”等;荣获了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入围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提名奖,“纪念老子诞辰全国书法展”三等奖,“复圣杯大奖赛”佳作奖,“首届皖北煤电杯书法大奖赛”优秀奖等。就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中,子敬在1万5千多人参赛,入展、入选作品近千件的情况下,展示了自己的艺术功力和魅力,脱颖而出,荣获了一等奖。
    创作的成就,也来源于他一直注重书法的理论研究、独到的见解、潜心的思考和创作实践融会贯通,升华为学术理论。除了在《中国书画报》上开辟专题讲座外,他还在全国重点书法报刊上发表了论文十多篇。这些颇具匠心的文章,在书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子敬的书法已经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青睐,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北大荒书法长廊等处收藏或勒碑。《中国书画报》《书法世界》《书法赏评》《青年书法报》等都对他作了专门的介绍和很高的评价,在电视《艺苑采风》上,他也一展风采。当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上也有他一席之地。
      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颍州书法家协会常委副主席兼秘书长的朱子敬,一点没有骄人之色,依然那么朴实,那么谦和,那么勤奋,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地向前走,越走越高。
 
                                        梁如云写于海南三亚?盛京雅园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