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为何民国后难出大师,一张图表告诉你真相!

9 已有 3288 次阅读   2017-01-10 17:04   标签Microsoft  position  style 
小编推荐
为何民国后难出大师,一张图表告诉你真相!


 清末民初著名学人童蒙语文教育之考察




(编按:本文原为作者在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研究所,由王财贵教授指导的硕士论文。考察清末民初以来三十四位著名学人在童蒙时期所受语文教育之情况,于以见经典教育,或文言教育,对其后来成就之影响.其文据实可信,可解国人百年来语文教育之迷惑。兹商得同意,就其第五章,节录其统计部份于此。)


 
 本章旨在针对清末民初著名学人在童蒙教育阶段所受的语文教育状况进行考察,以年谱、自传、回忆录或传记为考察依据,以童蒙语文教育之实际情况为考察内容,分为「家庭背景」与「童蒙教育状况」进行考察。接着,列表归纳,以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其中之共通点与相异处,以做为基础语文教育工作之参考。

壹、 表格归纳


       以下分别就「始学年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状况或感受」等项加以归纳,将清末民初诸位学人的童蒙语文教育概况以表格方式呈现,以利于比较:


学人姓名

始学年龄

主要学习内容

学习方法

学习状况或感受

1

吴昌硕  

五岁

经史、诗词

背诵

年十四,既读经史,并及诗词。

2

严复

七岁

治经

背诵

十四岁应试,成文数百言以进,主试官奇之。

3

吴稚晖

七岁

《幼学须知》、四书、《癞痢经》、《古文观止》、《易》、《礼记》、《启悟集》、《左氏传》

背诵

自幼即饱读诗书。

4

黄宾虹

六岁

《说文解字》、《五经》、古典诗词

背诵

十三岁那年参加童子试,名列前茅;十四岁参加府试,名列高等。

5

孙中山

七岁

《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

背诵

初学之时,虽觉口诵而不能心领,意颇非之,然瞬即背诵无讹。在传统读经教育的熏习之下,到了十四岁时,中文基础已深。

6

蔡元培

六岁

《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困学纪闻》、《文史通义》、《说文通训定声》

背诵

在传统读经教育方式的培育下,旧学基础与文笔极佳,十七岁中秀才。

7

章炳麟

六岁

传统典籍、律诗

讲解、背诵

自九岁起,已稍知经训。

8

梁启超

四岁

《四子书》、《诗经》、《中国略史》、《五经》、《史记》、《纲鉴》、《汉书古文词类纂》

背诵

十二岁应学院试,补博士弟子员,业师自言:「吾不能教之矣。」

9

王国维

七岁

家中藏书五六箧、诗文时艺、骈散文、古今体诗、金石书画 自学

背诵

从小奠定扎实的国学基础。

10

连横

八岁

《史记》、章炳麟文、《续太平广记》、《续修台湾府志》

背诵

自幼即熟背大量的诗文,并受父亲影响,对史书产生浓厚兴趣。

11

于右任

七岁

经书、《唐诗三百首》、《古诗源》、《选诗》、《文文山、谢迭山诗集》

背诵、自学

透过背诵的方法,读书比较精熟。

12

陈独秀

六岁

四书、五经、《左传》、《昭明文选》

背诵

在祖父的求好心切与严厉的管教方式之下,若是经书背不熟时,动辄打骂,因而对读经产生反感。

13

鲁迅

七岁

四书五经、《周礼》、《仪礼》、《尔雅》;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韩愈、白居易、温庭筠、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的诗文;《十八史》、《徐霞客游记》……。

背诵、自学

阅读大量古籍,并对于搜集和抄录古书产生浓厚的兴趣,奠定丰厚的文化涵养。

14

蒋百里

不详

四书、五经

背诵

十八岁中秀才,文采极佳。

15

熊十力

八岁

《五经章句》、史书

背诵、自学

随父亲入乡校读书,为一生最畅快的时光。从十二岁开始自学。

16

蒋梦麟

六岁

《三字经》、四书五经

背诵、讲解

在初入塾的几年,曾对一成不变的家塾生活及老师严厉的管教方式感到痛苦而逃学;及至年纪稍长,渐渐体会经书中的道理,学习感受则开始渐入佳境。

17

丁文江

五岁

四书、五经、《纲鉴易知录》、《四史》、《资治通鉴》、《宋明儒语录学案》、《日知录》、《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

背诵、自学

在十一岁时,就能做古文策论数千言。

18

王云五

八岁

《三字经》、《千字文》、《孟子》、四书、《东莱博议》、经世之学

讲解、背诵
、自学

从十一岁开始,即擅长并喜好作策论文章;并从十二岁开始自修经世之学。

19

陈寅恪

六岁

佛经、十三经、《石头记》

背诵、自学

十二岁时,已熟背十三经。

20

胡适

五岁

<学为人诗>、<原学>、《律诗六钞》、《孝经》、 《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

背诵、讲书
、自学

在十一岁时,已经能自己看古书。

21

赵元任

四岁

《四书》、《诗经》、《书经》、《左传》、诗

背诵

从自身的童蒙教育经验中体会岀「熟读经书十三部,不通文章也会通」的道理。先生不但觉得背诵不难,并且乐在读经。

22

梁漱溟

六岁

《三字经》、《地球韵事》

背诵

虽曾经历两个家塾、四个小学,却因父亲反对儿童读经而未尝读诵四书五经。

23

姚从吾

七岁

四书、五经

背诵

十五岁时,旧学基础已树立相当根基。

24

蒋廷黻

六岁

《三字经》、五经(其中的四种)

背诵、讲解

透过背诵,训练出不用老师讲解,即能明白文句大意。从中体会岀「背诵有助于文句的了解」之道理。
后来的老师虽然很注重讲解,却讲得很不清楚,先生觉得和没讲一样。

25

钱穆

七岁

《大学章句序》、《孟子》、《史概节要》、《地球韵事》、《三国演义》、《尚书》、经、史、子、集

背诵

九岁熟读三国演义,能诵<诸葛亮舌战群儒>。十一岁时,作文能力已经极佳。

26

林语堂

六岁

四书、五经、古诗、《声律启蒙》、《幼学琼林》、《史记》、《纲鉴易知录》

背诵、自学

自幼在父亲的督导下,接受古典教育的熏陶。

27

徐志摩

五岁

四书、五经

背诵

十四岁时,古文已有很好的成绩。

28

傅斯年

六岁

国学经典、十三经

背诵

十一岁时,已经读毕十三经。

29

罗家伦

四岁

古诗文、史、《王阳明集》、《人谱》、《明夷待访录》

背诵

自五岁以后,文学史实之熏陶渐深。

30

朱自清

五岁

经籍、古文、诗词

背诵

初等小学没有毕业。到了十四岁时,古文却已经做通。

31

傅抱石

六岁

四书、五经

背诵

虽乐于读书,却因家贫而辍学。

32

吴大猷

七岁

古文、《论语》(其中几章)

背诵

对作文甚感苦恼,对于写作「论」、「说」之类的文章,尤其感到困扰。

33

唐君毅

六岁

《老子》、《文字学》、《朱子学》、《唐诗》、《司空徒诗品》、《庄子》、孔孟之文

背诵

九岁时,父命之背诵《说文解字》,先生甚苦之。
十一岁读庄子,甚感兴趣,为学哲学研究之起源。
十三岁开始踏上学哲学之途。

34

牟宗三

九岁

四书、五经

背诵

在十一岁以前,均受私塾教育。


贰、统计与分析


       根据以上所归纳的资料,就「始学年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状况或感受」等项目,加以统计,计算其所占的比例,藉以进一步的分析如下:




一、始学年龄:(以虚岁计)


      
 根据归纳结果显示,以上三十四位学人的始学年龄从四岁到九岁不等。其中,四岁启蒙的有梁启超、赵元任和罗家伦等共三人,约占全部比例的8.8﹪;五岁启蒙的有吴昌硕、丁文江、胡适、徐志摩、朱自清等共五人,约占全部比例的14.7﹪;六岁启蒙的有黄宾虹、蔡元培、章炳麟、陈独秀、蒋梦麟、陈寅恪、梁漱溟、蒋廷黻、林语堂、傅斯年、傅抱石、唐君毅等共十三人,约占全部比例的38.2﹪;七岁启蒙的有严复、吴稚晖、孙中山、王国维、余右任、鲁迅、姚从吾、钱穆、吴大猷等共九人,约占全部比例的26.5﹪;八岁启蒙的有连横、熊十力、王云五等共三人,约占全部比例的8.8﹪;九岁启蒙的有牟宗三,约占全部比例的8.82﹪,约占全部比例的2.9﹪;年龄不详者有蒋百里一人,约占全部比例的2.9﹪。


二、主要学习内容: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考察的民初三十四位学人的童蒙语文教育,全部都是在文言文教育之下完成的;其中,绝大多数又以中国古文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自「五四运动」以后,国人多疑虑「食古」就会「不化」,担心读经书、读古文会导致思想落伍、头脑僵化等等负面影响。然而,根据以上研究却发现,传统的文言文教育模式不但没有局限住诸位学人的学术成就与思想发展,反而具有正面的帮助,这一点实在值得吾人留意。对于文言文教育的现代意义与价值,恐怕有必要加以重新思考与评估。


三、学习方法:


      据研究显示,上述三十四位学人童蒙语文教育的学习方法,对于正规课程主要是「背诵」和「讲解」(或讲书)。其中,在记载中特别提及「讲解」的是章炳麟、蒋梦麟、王云五、胡适、蒋廷黻等五人,占全部比例的14.7﹪;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唯独王云五和胡适二人始终偏好「讲解」,对于「光背诵,不讲解」的授课方式则不以为然;而蒋梦麟则是在最初几年的纯粹背诵感到痛苦,后来却也颇能认同这种学习方式的好处;至于蒋廷黻则是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出「背诵有助于文句的了解」的道理,甚至认为讲解不清楚则不如不讲。总之,不管是「先讲解,后背诵」,还是「光背诵,不讲解」;不管懂了还是不懂,真懂还是假懂,资料显示三十四位学人的童蒙语文教育最终仍离不开「背诵」,所占比例是100﹪。


四、学习状况或感受:


 
     根据研究显示,包括吴昌硕、严复、吴稚晖、黄宾虹、蔡元培、孙中山、章炳麟、梁启超、王国维、连横、于右任、陈独秀、鲁迅、蒋百里、熊十力、蒋梦麟、丁文江、王云五、陈寅恪、胡适、赵元任、姚从吾、蒋廷黻、钱穆、林语堂、徐志摩、傅斯年、罗家伦、朱自清、唐君毅等三十人均是在童蒙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就已经树立良好国学(或中文)基础,约占全部比例的88.2﹪;记载中明确指出文学造诣或写作能力极佳,乃至于中试科第的包括有严复、黄宾虹、蔡元培、梁启超、蒋百里、丁文江、王云五、胡适、钱穆、徐志摩、朱自清等十一人,约占全部比例的32.4﹪。记载中并未特别指出学习成果的有梁漱溟、傅抱石、吴大猷和牟宗三等四位学人,这四位学人的童蒙语文教育状况均有其特别之处;其中,梁漱溟未曾读过《四书》、《五经》,就当时而言实属特例;傅抱石则因家贫而辍学,虽曾在私塾旁听,却未能完整学习;吴大猷一开始即进入新式小学就读,因而未曾接受传统经典的熏陶;牟宗三则是九岁才入私塾,到了十一岁即改入新制小学就学,此中的学习状况不详。就以上的分析显示,在三十四位学人中,凡是以背诵传统经典的方式下完成童蒙语文教育者,均具备了良好的国学素养;其中至少又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人,同时具有极佳的文学造诣及写作能力。可见,传统的经典教育对于提升国语文能力,实具有极佳的效果。因此,透过「文言文教育」以传达文化典籍的深厚价值,实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


       虽然诸位学人的童蒙语文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皆大同小异:学习内容不是「传统读经教育」就是「文言文教育」,学习方式不管懂不懂却均不外乎「背诵」。然而,在学习感受方面却有天壤之别。本研究以考察的资料内容所限,未能全然掌握所有学人的学习感受,仅就部份有迹可循的学人加以讨论。举例而言,对于年幼的陈独秀而言,在祖父「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与动辄打骂的严厉管教之下,读经显然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相反的,在亲师耐心的诱导下,胡适、蒋廷黻、赵元任等人则是在较愉快的学习气氛之下读经,其学习感受自然较为正面;此外,喜欢追根究底的王云五,则是对于不容发问的专横老师感到厌恶与反感,因而影响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学习感受是好是坏,主要并非来自于学习内容或者学习方式的问题,而是决定在教导者的管教方式与教学态度。根据研究显示:若能注意适时的引导和鼓励,以提升读经的动机与兴趣,大多数儿童是可以乐在其中的。


注1):诚然,一般儿童基本的心理需求,都是喜欢受到鼓励与赞赏的;以推广「赏识教育法」而著称的大陆教育家周弘,正是利用这种正面的增强原理来开发儿童的天赋潜能。


注2):对儿童读经而言,有效掌握儿童的心理并运用适当的教学原理,显得格外重要。综上所述,「背诵」对于儿童而言,是拿手绝活儿;教师若能因材施教的悉心指导、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与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而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儿童快乐读经并非难事。


注1:杨旻芳《五位儿童读经教师之教学信念》,(国立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民90),页230-231


注2:周弘《赏识你的孩子》,(台北县:上游,民91)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