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性顽皮,又遇到十年动乱,成天玩耍,爬树摘果,浪里白条,何等自由。最害怕的就是听家长的教训,这个规矩,那个限制,见到长辈要请安,吃东西要让先,读书要端坐,写毛笔要悬腕运气,简直烦透了。在学校读了点书,更是心高气傲,早早就觉得参透了天地玄机,人虽小,口气却大,夸夸其谈,口无遮拦。
不知不觉中,吃了许多苦头,栽了不少跟斗。到农村,才知道自己原来五谷不分,进工厂,方晓得最简单的几何有此妙用,与人相处,更是深刻体会到要谦让互助,知礼守法。回想起来,那些基木的做人道理,原来就包含在长辈平日的唠叨之中。看看周围一些人,从小任性,没人管教,长大后使小心眼,损人利己,与同事相处,欺行霸市,贪得无厌,结果不是犯罪入狱,就是众人避之有如瘟神。这才感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于是,找来古训格言,细细品读,对人生开始有了一点感悟。别看那些短短的格言家训,里面包含着多少生死成败的经验教训!一生的付出,换来的就是那么一句朴实无华的话,后人漫不经心地草草翻过,狂傲者甚至视之为迂腐而嗤之以鼻,到头来却须再付出一生的血泪去重新证明这句话。仔细想来,人生就是用自己的实践在参悟这个世界,不管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用一生的经历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更显得如此深沉,如此充满智慧。
格言多为社会广泛知晓、认同和接受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家训则是限于家族内部供子孙后人阅读的训戒。因为是经验之谈,所以,它不同于一般说教的书籍,读起来觉得亲切,而且可靠和踏实。毕竟家训是用来教育培养自家子弟,谁不望子成龙,祈求家族荣耀富庶、长存于世?故长辈自然会尽心把祖上世代积累下来的真知感悟仔细记录下来,传授给子孙,让他们不再走弯路,早早踏上人生坦途。家训融合了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家族的处世经验,很少有大话虚饰,其中不少是秘不示人的独家心得。语言朴实,寓意深刻,寄望殷殷。
走捷径,走阳关大道,谁不希望如此。大家都在寻找成功的秘诀,无不把目光投向族内秘传的家训。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及其教育,甚至可以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以家为本的,有家才有乡,有袓宗才有国家,家族是真正的百年基业。
古代有多少家族,经历无数次改朝换代的惊涛骇浪而不坠,其兴隆者,诗书传家,将相辈出,长盛不衰。他们到底靠的是什么祖传秘籍呢?
还好,由于印刷术的发达和社会公开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众多家训流传出来,其佳者被镂版刊刻,成为许多家庭的样板。特别到了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进图书馆就很容易读到各种家训。逐本披阅,猎奇者恐怕要大失所望。一本又一本的家训,无非教导后人如何立志、砥砺、知书、达礼、勤俭、谦和、兴善、除恶,做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和仁爱心的堂堂之人。其中没有丝毫的花头和权谋。难怪那些行为粗野、损人利己的人往往被众人斥为没有家教。
可是,有些人偏偏不信,从自己吃亏挫折的教训得出如何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招数,教给年幼的子女,唯恐他们吃亏,以为从此获得了致富腾达的秘诀。这种情况自古早已存在。只不过暴发者暴洛,占尽便宜者最后血本无归。从古至今,不管世道如何变幻,谁曾见到被千夫所指的家族长存于世?当然,有不少家族的起家史未必都能昭示于人,但是,看看他们的家族史,不难发现能够香火传续者,无不是早早醒悟奸巧诈术可以得逞于一时却不能长久,所谓夜路走多了一定会遇到鬼,故回心向善,甚至更加严格要求后代安分守己。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发迹史不太光彩的家族,其家训并无奸巧之处。看来木分做人是为人处世乃至家族绵延不绝的正道,别无他途。
本分不是窝囊。要做个堂堂之人,顶天立地,从小就要毫不松懈地磨炼砥砺,而其修习之道,正是家训要传授的。从日常的礼节到处世的经验,大大小小,无不尽心点拨。说到底,家训要把自家子女培养成能人强者,一个博学高雅之人,对家族对国家社会都有所建树的栋梁之才。出人头地靠的不是损人利己,而是要自强不息。只有修身自律,才能在机会到来之际,迎着潮流而上。我们常说的机遇,或者命运,不见得都偏爱个别人,许多机会平等地出现在每个人的眼前,要看你具备了捕捉机会的眼光和胆识与否,而这种素养就要靠个人的历练。为什么家训总是教导年轻人要吃苦耐劳,要勇于承担,要有宽阔的胸怀气魄。一个人的事业有多大,成就有多高,就看他的心胸有多宽阔。斤斤计较,汲汲于蝇头小利者,是成不了大事的。回过头看看那些教子女从小与人计较、不肯吃亏的人,是不是太过局促?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反而误了自家孩子的前程。佛教修行强调施舍,施舍的要义不是恩赐别人,而是学会放下自己,从零头小钱直到家产财宝都能舍弃,人也就得到解脱了。功名利禄无非身外之物,儒家虽然不讲得道成佛,却也追求仁义博爱,兼济天下。唐朝诗人杜甫受困之时,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何等广阔的胸襟!把自我融入社会,与民族国家同在,这样的家门才能维持不坠,此乃是古人从千百年的个人与家族奋斗史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正所谓“积善之家有余庆”。家训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一代又一代能挑起家族与社会重任的人才,使得宗族香火不断。
当然,家训是中国近代以前大家族的遗产,其中也有许多不适合今天社会的东西。尤其在专制独裁时代,出现了不少反人性的说教。但应该说,教人成才、导人向善是其主流。家训之中,不乏反映社会风俗、处世人情的精彩之作,留下许多有趣的故事,启人至深。像南北朝时代漂泊辗转、历仕南北多朝的颜之推所撰写的《颜氏家训》,从丰富的历史变迁中,总结出极为深刻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而且还从各种趣闻中刻画出当时的世态人情,成为家训的杰作。本书从历代各朝林林总总的家训里,摘取一些能够表现中国文化特点并且对于今天颇有启发意义的格言家训,试作现代解释,与读者共同品味,陶冶性情。
1月12日,有机会现场听韩教授讲课
☟☟☟
盛世如何治理?
唐朝的法律如何保证诚信,制度如何促进国家强大,唐太宗又如何招贤纳才?
复旦名师、百家讲坛主讲人韩昇
带你走进历代帝王绝赞的治国典范贞观之治
还原盛世传奇的历史真相
剖析唐太宗的治世用人之道
韩昇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外国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会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历史学会理事,日本唐代史学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年底不容错过的国学课程
看盛世治理之道,做盛世公民
2019年1月12-13日
国学班开讲!
韩昇教授的《贞观之治》作为复旦人文课程国学班的精品课程之一,将以公开课的形式于2019年1月12-13日开讲!想亲临现场听课,与韩昇老师直接互动以及体验国学班课程的同好,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长按上方小程序码直接报名
报名参加公开课更可免费参与新年雅集活动,香道、插花、吟诗、茶道……会友聚朋,谈笑论诗,雅好中式美学,集聚同道之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