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品读“四书”开篇第一句,3分钟领略国学精华!

2 已有 1688 次阅读   2019-02-25 07:24
品读“四书”开篇第一句,3分钟领略国学精华! 

古人治学,讲究的是“开宗明义”,作为国学经典的“四书”即是如此。《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开篇第一句话,即在很大程度上点明了全书的主旨,也是精华所在,对国学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即大人之学。古人所说的“大人”,与年龄、身份无关,而与人格追求、精神高度相关,所以,《大学》主要讲的是培养人格即“修身”的问题。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正是修身的三大要诀。

“明明德”,是说人的本性是光明的,修身就是回归本性。“亲民”通“新民”,意为通过不断自省,去除内心的蔽障,这是“明明德”即回归光明本性的方式。“止于至善”即修身要达到的圆满境界,当然世上没有绝对的“圆满”,所以君子修身也是永无止境。

所以《大学》开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修身的总纲。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所谓“中庸”,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是儒家思想的基础。开篇这三句话,分别解释“性”、“道”、“教”,是《中庸》的总纲领。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行事,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这就是“教”。

“天性”是自然的,非人力能所为。天地滋养万物,不偏不倚,人性也应仿效天性,按天性的要求去做,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开篇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实在,大家应该很熟悉,就不用多说了。学习之道,贵在内化于心。交友之道,贵在以心相交。修身之道,贵在放下名利。能做到这三点,个人修养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故而这几句话也被称为“入道之门,积德之基”,为修习《论语》的君子之道打下坚实基础。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仁义为先?还是利益为先?这是儒家的一个重大命题。《孟子》以这个问题开篇,十分耐人寻味。

其实同一个问题,孟子曾经和他的老师子思探讨过。当时孟子问子思:治理百姓何为当务之急?子思说是“利益”。孟子有点懵,说答案不应该是“仁义”吗?子思说,仁义其实就是利益,没有仁义人们就会尔虞我诈、社会动荡,这是最大的不利。而且《易经》中也说:“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利是义的完美体现。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如何找到利益和仁义的平衡点,正是《孟子》所寻求的答案。

“四书”开篇看似平淡无奇,其实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命题,乃国学之精华所在,值得细细体悟!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更多精彩国学内容,欢迎关注!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