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流浪大师”映衬出网红的浅薄

6 已有 1636 次阅读   2019-03-23 07:57
“流浪大师”映衬出网红的浅薄 

  街谈

一位在上海街头捡垃圾名为沈巍的流浪者,最近成为话题人物,他衣衫褴褛、不注重仪表,但他见识过人、出口成章,随着几条短视频被广泛转发,这位名为沈巍的流浪者,被赋予了“流浪大师”的称谓。一些网络主播纷纷前往探访,引来警察维持秩序,网红围观直播的做法,让不少网友对此反感。

谈四书五经,评社会时事,沈巍流畅的语言表达以及反映出的知识积累的确不俗,但网红们上门追捧他,并非奔着他“满腹诗书”去的。如果不是他拾荒者一样的着装以及曾被家人送进精神病院等传奇经历,沈巍与经受过大学教育的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网红堵门与其说钦佩沈巍的才华,不如说在消费他的身世,利用他来带流量,有的网红很直白地表达了观点:直播沈巍就是想吸引粉丝。

从网上传播的视频看,沈巍除了谈吐过人之外,在表达逻辑与价值倾向上,也是相对严密完整且得体,他对自己的走红抱有冷峻的看法,认为这并没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沈巍对被网络主播们包围感到很无奈。沈巍被挤成一团的网红包围,成为一种异景,这种景象会产生一种荒诞、荒谬感。

沈巍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想要清净、平淡地活着,但在成为网络红人之后,他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左右了,围观者的浮躁与浅薄编织成了一张大网,这张大网让沈巍无处可逃,似乎只有沉浸并乐在其中、按照人们想象的轨迹发展,才能皆大欢喜。但按照以往的经验,如果沈巍真的落入这张网中,随波逐流,他会很快被这群喜欢制造并追逐热点的人抛弃。

在围观者看来,沈巍是文化人。人们对于文化人总是抱有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固然美好,但也不乏虚假。在传统认知中,文化人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情,才能满足公众长久以来对于“重视文化”这件事的期待与想象。一旦文化人的形象与人们的想象不匹配,说了或做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事,舆论便一片哗然,和北大才子卖猪肉、名校高材生回农村养鸡轰动全国的大新闻一样,沈巍不过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网红虽然追逐流量,但也无形中迎合了某种社会心理。在沈巍被围观、被追捧所营造的热烈氛围里,其中藏着一种很冷的情绪。一方面人们重视子女教育,以考入名校为荣,另一方面“知识无用论”某些时候又甚嚣尘上,这种矛盾,始终在人们内心深处不停冲突,每当出现类似沈巍这样的人物,这种长久冲突制造的焦虑感便会得到一次释放。

在去中心媒体巨变的社会背景下,主流传播媒介不停转移,网民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网络流行趋势,文化人的作用与价值也不断地被边缘化,知识明星的产生速度,已经大不如前些年,真正有传播价值的文化人,实际上已经处在被半抛弃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其说追捧沈巍是对知识的尊重,不如说是对知识的一种哀怜。

“流浪大师”映衬出网红们的浅薄。真想对文化表达尊重,不如放沈巍一个清净,平时自己多读点书,让自己能够做到像沈巍那样思考与生活,遗憾的是,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是种奢望。 韩浩月

作者:韩浩月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