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曾国藩外甥吃饭时,将秕谷从饭中挑出,曾国藩:此人不可用

已有 114 次阅读   2022-08-08 18:01
曾国藩外甥吃饭时,将秕谷从饭中挑出,曾国藩:此人不可用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杰出的军事家谋略家。他当官的时候,他的外甥来投奔他,想要在他麾下讨个一官半职,曾国藩看外甥面相老实敦厚,觉得此人可用,便把外甥留在府中。

一日曾国藩设家宴款待外甥,席间外甥吃米饭的时候,偷偷把夹有秕谷的米粒挑出来扔在桌边。曾国藩是一个十分勤劳节俭的人,他看到外甥这个小动作,便觉此人不可大用。

吃饭挑挑拣拣必然不会安分做事,日后还有可能见异思迁,于是曾国藩便把外甥打发走了。

曾国藩这个人眼睛毒得很,他看人一向很准。用人识才以德为标准,这与他的学识和自身修养有关。

晚清官场的一股清风——曾国藩

曾国藩是出生在晚清时期一个普通的耕读家庭。祖辈世代务农,父亲是私塾的教书先生,曾国藩得家中私塾之便,早早入塾学习。

因为曾家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先人曾子的世袭子孙,所以曾家祖训很看重礼仪廉孝。

曾国藩认为: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所以曾国藩本人从小在家族文化的培养中成为一个勤劳节俭的人,他喜沉思,不贪懒,节欲,节劳,节饮食,注重坚持与专注的品格,为人谦逊,并且热爱读书。

经过几次科举考试之后,他终于及第登科,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当时的晚清政府中,贪腐之风盛行,人们也看到了大清帝国将颓之势,有才能的人,就为自己的仕途多发展势力,先肥自己,再保公职。

但只有曾国藩是一股清流,他一心为大清朝尽忠尽力,为官一生,绝不克扣半点晌银,即使已经官至两江总督,赏黄马褂顶戴花翎,依然日日勤劳苦思,绝不铺张浪费,他的这种清廉之风,堪称晚清时期的一股清流。

要是当时有纪检委这种存在的话,满清的官员没一个人敢挺直腰板说我无愧于心,但是曾国藩可以。

他本是一介书生,却走上了抗击太平天国的征兵道路,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满清八旗们溃不成军,没有办法抵挡太平天国运动的攻势,于是皇家就放榜“奖励团练”,也就是组织地方武装势力来抗击太平天国。曾国藩就在这个形势下组建了湘军。

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曾国藩又积极搞洋务运动,开设江南制造局,大力培养陆军水师,造船干实业等等。

1872年3月,曾国藩因病逝世。他的一生致力于利用实业和培养人才等方式挽救危亡的大清,当时国家体制已逐步崩坏,但曾国藩认为救国之事急不得,还得固本培元才是硬道理。

所谓固本培元,就是多多选拔人才,操练军队,以实业救国。

曾国藩的仕途离不开他的选贤任能之道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三朝元老,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不堪,军队纪律松散,疏于训练。

世袭的八旗子弟已经被鸦片荼毒,毫无战斗能力。世兵制的征兵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清政府对抗洋鬼子的入侵时处处掣肘,可以说举国无外交之才。

曾国藩一路从平民百姓升到两江总督,深知政府各个军政之处皆贪腐庸碌,大小官员所过之处无不中饱私囊,当时的朝廷局势可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因此曾国藩认为,要想救国就必先改善朝廷之歪风邪气。

而整顿歪风邪气的第一要义,就是选拔品德兼备的清廉人才。这种选拔一定要突破阶级限制,绝不能任人唯亲。

他在整顿官制的时候,十分倡导廉政之风,严惩贪官,克己奉公。为了改善灾害连连的民生状态,他更加重视农业发展,认为大清的立国之本便是农耕。

曾国藩所提出的这几点要求,都抓住了农耕社会封建王朝发展的脉络。同时他看到了西方社会造船造枪的实业重要性,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努力推动洋务运动,希望给腐朽的清政府插上一双洋翅膀。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西方的工业革命已经彻底地改天换地,农耕时代即将过去,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挽救危亡的大清。

曾国藩虽然痛恨洋人,但他也深知,在政治实力差距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强硬外交便意味着不仅被动挨打,军队元气大伤难以恢复,还会损失更多的财力物力。

图片上传处理中...

两害相权取其轻,曾国藩也只能弃居保帅,在外交政策上一次又一次地向洋人妥协。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强。这其中最重要的还要归功于曾国藩选贤任能的方法。

曾国藩主张在乡农中招募兵员,因为农村人勤劳踏实,忠诚健硕,战斗起来更勇猛也更好管理。

他模仿戚继光建立了一套募兵制度,比起清政府的绿营兵制要更完善,更适用。

曾国藩治军以选将领为第一要务,治军的将领必须要忠勇义兼备。将领无德,军纪便是罔置。

因此曾国藩也主张在儒生中选取德才兼备的勇士。他选贤任能,从不考虑阶级出身,所以湘军中很多士兵将领都是来自于底层社会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而对于那些沾染官场恶习的世袭子弟们,曾国藩一律不予录用。因此当曾国藩看到自己的外甥吃饭的时候还挑挑拣拣的样子,曾国藩就知道,他的外甥德行不够,不能胜任官职。

福泽当代,后世楷模——曾国藩人物评价

曾国藩这个人一生为官清廉,从不贪功冒进。其选贤任能的本领,在当时乃至后世都是为人所称赞敬佩的。连他的死对头——太平天国的将领石达开都称赞他:治军有方,虽然不是一名勇猛的战将,但是十分善于提拔人才,计谋深远,令人敬佩。

他的同僚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为国只尽忠心,做人坦坦荡荡。对敌坚毅不移,识才用人更是高超,相较之下,左宗棠连连自愧不如。

后世对曾国藩的诸多评价,大都是钦佩他知人之鉴的才能令人望尘莫及。曾国藩留给后世的仅仅是他毒辣的看人眼光吗?

他本人一生克己奉公,如此廉洁自律的品质,才是他的立身之本,是他浮于乱世却可以作醒世之人的根本原因,也是他衡量人才的标杆。

图片上传处理中...

所以一个人的才能有多大不是决定他的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人的品行德性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而他的态度决定了他能力可以增长的宽度,最终决定了他终身的成就与后世的评价。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