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子路是一个很谦逊的人,孟子曾夸奖他: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看到这一典故,若有所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这三层境界,他认为是一个人修行自己最好的方式。
01
闻过则喜
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子手下有一个叫高缭的人。
他为人谨慎,为官三年从未顶撞过晏子,晏子却把他辞退了。
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说: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
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别人不提醒,自己是看不到的。
但是高缭呢,他在晏子身边三年,明明看见晏子的过错,却从来不说。
所以,晏子把他辞退了。
别人讨厌被批评,晏子却害怕不能听到意见,这大抵是晏子能成为名相的原因之一。
指摘的话虽然刺耳,却是难得的良药,
讳疾忌医,不听规劝,不察过错,很容易一步步滑入深渊。
西周时期,周厉王暴虐成性,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不是。
召穆公劝谏他,百姓难以忍受残暴的政令。
周厉王大怒,找到一个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
如此一来,议论他的人确实减少了,但他也彻底失掉了民心。
后来,百姓不约而同起来反叛,周厉王只能落荒而逃。
每个人都得通过外界反馈来看到自身的不足。
按捺住心中的不悦,再难入耳的指斥都能倾听,这才是强者应有的格局。
唐太宗有一次让群臣畅所欲言,讲自己的缺点。
长孙无忌等大臣都说:陛下以恩德教化,有何过失。
侍中刘洎却说:近来有人上书,陛下觉得不称心,当面诘难,这就是最大的过失。
唐太宗听后,高兴地表示:“你说得对,我一定改正。”
不想听批评,是本能;乐于闻己过,却是本事。
能做到后者的人明白,那些难听的话,其实是成长的养料。
02
知过不讳
东汉末年,田丰是袁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
官渡之战之前,刘备奇袭徐州,曹操挥军东征。
田丰建议袁绍偷袭曹操的大本营许昌,因为曹操是他争夺天下的最大对手。
袁绍不以为然,把这个建议搁置了。
后来他又建议袁绍联合天下诸侯,内部以农耕储备力量,外部对曹操地盘进行不间断地袭扰,用不了几年就能把曹操拖垮,不战而胜。
可是袁绍根本不听,田丰不断谏言,最后被恼羞成怒的袁绍关到了大牢里。
官渡之战兵败后,有狱卒跟田丰说,大人您对官渡之战的预想很正确,主公这个时候肯定知道自己错了,会放了您的。
田丰苦笑道,如果我错了,主公也许会放了我,如果主公错了,他一定会杀了我。
果不其然,袁绍兵败后,羞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立马杀了田丰。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不稳定的高自尊。
意思是一个人把自尊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一旦感觉别人说他不好,对他不恭,就会心态失衡。
这样的人,一旦折损了他的面子,他就要千方百计地找回来。
境界高的人则不避讳过失,大大方方正视自己的问题。
1985年,莫言带着小说《红高粱》轰动了整个文坛。
他从籍籍无名的小作家,变成了文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
荣誉扑面而来,莫言也开始浮躁。
他写小说时越来越喜欢炫技,遣词造句也变得晦涩难懂。
很多评论家碍于他的地位,不敢多说什么。
但这时,好友朱向前看不下去,直接写了一篇8000字的长文批评莫言。
文章一经发出,就在评论界引发热议。
后来在一次研讨会上,两人偶遇了。
莫言径直走向朱向前的位置,诚恳地说:你的那篇文章我看过了,写得挺好,当然也是对我有启发有教益的。以后,你还要多批评。
在大庭广众下,自揭己短,可见莫言的胸襟。
越是文过饰非,越会被人看轻。
敢于认错,往往就是一个人强大的开始。
03
改过不惮
唐朝宰相陆贽上疏唐德宗时的一句话: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人无完人,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不会犯错,而在于敢于改错。
西晋大臣周处,年轻时惹是生非,危害乡里。
百姓们把他和南山虎、长桥蛟,统称为“三害”。
有人献计,让周处去杀虎屠龙,这样,三害就除了两害。
周处先是带着弓箭进山,射死了猛虎,后又挎着刀剑,跳进水里去找蛟龙。
三天三夜过去了,周处还没有回来。
大家认为周处和蛟龙都死在水里了,便奔走相告,互相庆祝。
这时,周处安然无恙地回来了,他看到这一幕,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遭人痛恨了。
他痛下决心,要悔过自新,于是请教陆机和陆云,这两位在当时有很有名望的人。
周处诚恳地谈了决心改过的想法,然后担忧地说:我害怕觉悟得太晚,改错得太迟。
陆云勉励他说:一个人只怕没有改错的决心,不怕太晚。
打那以后,周处一面跟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
后来,他终于成为晋朝有名的大臣。
只要想改变自己,何时都不晚。
最怕的是自知有错,却因困难而一步三徘徊。
战国时代,大臣庄辛让楚襄王不要宠幸佞臣,整天奢侈淫乐,不然国家恐有灭亡之危。
楚襄王气骂道:你这是在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拭目以待吧。
后来,秦国果然派兵侵楚,楚襄王被迫流亡。
他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还有补救的方法吗?
庄辛很诚恳地说: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不管时机再晚,只要铆足劲去修正自己,璞玉经过千般磋磨,也有机会终成良玉。
若是心中怯懦,没勇气改变,那么烂泥永远不能上墙,朽木永远百无一用。
▽
杨绛先生在《杂忆与杂写》中写道: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生命本是一场自我雕琢的修行,每修正一个瑕疵,自己便会精进一分。
来源 金牌脊梁神笔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