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农村人都注意过,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为了衬托出节日的氛围,大门上也会贴上漂亮的春联和古装武将图片。
贴画见过不少,但是贴画上所画的武将图片却鲜有人知。其实在农家大门上贴的武将一般有三位:尉迟敬德、关羽或者是秦琼。
在这三人中,关羽的贴画最为特别,平时多留心一点的人可能会发现,有的关羽画的是身穿红袍,而还有一些画的关羽像是身穿绿色袍子,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雕塑界也同样如此。
但在我们传统的印象当中,关羽一直都是绿色战袍,而红色袍服的关羽在影视和书籍当中很少出现。红色袍服的关羽和绿色袍服的关羽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六扇门和江湖客们常常祭拜的关羽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他们有各自代表了什么?
其实,关羽这一人物是出自汉朝末期、三国鼎立的时代。关羽的大哥是刘备,刘备扶持的是皇室正统,秉持的是大汉血脉。关羽本人一生忠义,勇武过人,有关他的艺术作品源源不断。
在隋唐时期,主要是以作诗咏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唐朝的“咏三国诗”。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朝代的兴替,赞扬关羽的艺术形式也在逐步演变。
在宋元时期,人们常常将关羽的经典故事编排成市井俚曲,在沿街的酒楼、茶馆和瓦市说唱。自此,三国文化、关羽文化开始有了讲唱的形式。
再往后,明清时期,以往的讲唱形式开始向着说唱形式发展。但其实,红袍和绿袍的关羽一直以来都是同步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时代,两种关羽的形象存在一个主次问题。
在现在人的认知里,三国时期的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但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正确。因为刘备阵营一直坚持是继承大汉的血脉,他本人是大汉皇叔,所以他的政权才是大汉正统。
谁白了,三国鼎力时期,称其为“魏、汉、吴”也无可挑剔。既然蜀国是继承汉朝的遗址,那么大汉王朝的规矩和制度也应当被刘备阵营所接纳。
这种说法在宋元时期的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因为在宋元时期有关三国人物的讲唱中,往往将关羽描述为红袍形象。这个形象与当时的大汉王朝是有很大渊源的。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王朝时期,在朝廷体制中任职的官员,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朝廷分发的服侍就是朝廷制度的体现之一。东汉时期武将和军队的服饰颜色都是以红色为基底的。
而宋元时期,因为尊刘贬曹思潮的出现,刘备大汉皇叔的正统形象被逐步确立。那么追随刘备征战四方的关羽自然会以红袍关羽的形象出现,这种服侍在尊刘贬曹思潮中非常契合。
曹操在这种思潮当中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窃国者,而刘备自立的大汉政权与之对立。曹操的军队抛弃了红色军服,而所属刘备的军队配发红色军服顺理成章。
这也就是红袍关羽所代表的10个字:“汉贼不两立,降汉不降曹”的真实写照。在真实历史实践中,关羽曾在曹操手下任职,但他一直都是红袍加身,并未接受曹操赠与的绿袍。
在后期的艺术形式中,红袍就代表了忠于国君,忠于朝廷,自己的立场和形象代表的是正义的一方。当然,身穿红袍也代表了自己刚正不阿,正义凛然,不向小人屈尊的大丈夫立场。
这是红袍关羽的讲究,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绿袍关羽的说法。
宋元之后,明清时期,在社会上走南闯北的江湖客逐步增多,江湖思潮和侠义思想日渐兴盛。这种思潮中,人们往往将义气、诚信等德行放在首位。
忠君报国的思潮也正是在明清时期渐渐被挤下神坛。朝廷黑暗腐朽,向百姓实行严苛重税,反抗朝廷的压迫统治和揭竿而起的思维占据了主流。
明清时期创作的四大名著中或多或少又有反抗压迫统治、啸聚山林的思想体现。经典的水浒传中描写的不就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的绿林豪杰。
讲义气、为兄弟两肋插刀就是好汉们为人在世的信仰和宗旨。关羽的形象已经由红袍改换成了绿袍,人们开始认为,刘关张是因义气结为了兄弟,而关羽本人对忠君报国并无想法。
关羽此人反抗压迫和欺凌的思想很重,毕竟在书籍记载中,曾在家乡亲手杀掉了县令。但此人对兄弟的义气无可挑剔,曾千里护嫂,历经万险却未有丝毫非分之想。
“义结金兰,生死与共”这8个字是人们信奉的绿袍关羽的精神展现。
关羽的形象在文化形式的漫长演变过程中逐步丰润,很多事件和形象都是后人为了追求完美的艺术而虚构的。随着关羽形象的传播,却让很多组织、部门都开始参拜关羽。
曾经的六扇门和江湖客就将关羽塑像高高拱起,还常常举办重要的参拜仪式。不过还有一个说法,很多人认为六扇门和江湖客参拜的关羽搞错了。
六扇门是以前三司衙门的合称,里边是衙役、书吏等人的办公居住场所,六扇门参拜的是红袍关羽。反观社会的江湖侠士,参拜的则是绿袍关羽。
但细细想来,红袍的忠君报国思想用在六扇门这种为朝廷效力的人身上,也没多大不妥。不管官大还是官小,都需要怀着一颗报效朝廷的心,不可有丝毫的疏忽。
江湖客们行侠仗义,在江湖上行走,最重要的难道不是义气二字吗?
所以说,六扇门参拜红袍关羽,江湖客参拜绿袍关羽是说得通的。
社会上除了有红袍和绿袍关羽之分,还有金袍关羽和无袍关羽之分。不同形象的关羽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如果参拜错误的话,往往会闹出不好的事情。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