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毛主席讲山东的来历

7 已有 2889 次阅读   2019-05-23 08:39
毛主席讲山东的来历 

1952年10月27日,毛泽东考察了济南。据毛泽东卫士李家骥回忆:毛泽东在罗瑞卿、许世友陪同下进行了参观。“你们知道山东、济南怎么来的吗?”毛泽东和大家闲聊时问道。大家虽然知道,今日山东和济南的地理位置和当前的一些情况,要说具体历史就不敢说话了。毛泽东见大家没回答,就说:“不清楚我就讲讲山东的来历。”笑着讲起山东的历史来:毛泽东说:山东比北京古老得多。西周和春秋时,这里属于齐、鲁、曹、滕等国。“山东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生息的地方,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建都‘亳’,在今天的曹县南。商的始祖契曾在蕃,也就是今天的滕县住过。商代早期的活动在今天山东的西部,河南东部。契传到孙(相土),势力达到今渤海一带,定都‘泰安’。商也曾在泗水建都。直到商第二十代君王盘庚时迁都到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控制,进行了大分封。在山东地区分封了曹、滕、齐、鲁等国。但主要是齐鲁,这就是山东也叫齐鲁的原因。齐国的首领就是姜太公,鲁国的首领就是周公的长子伯禽。“齐鲁古时候还称‘邹鲁’或‘齐青’、‘山左’。齐鲁又因在太行山以东,所以古代‘山东’有时指齐鲁,但有时山东的概念比齐鲁大。到战国时期,只剩七个大国争雄了。人们以函谷关为界,西边的是秦国,东边则是山东六国。“山东,作为地方最高一级的政区名称,是从金代开始的。山东这块富饶的土地养育了炎黄子孙和众多的名人志士。据说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和大禹都曾生活在这里。孔子、孟子、左丘明、孙武、孙膑、诸葛亮、王羲之、黄巢、李清照、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等,都是山东人,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孙子是兵圣,王羲之是书圣,北魏时的贾思勰,元朝的王祯都是大农学家,他们为山东增光添彩嘛,也为中国历史做出了贡献。

毛泽东抽了口烟说:山东人民,不仅远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创造了大汶口文化,公元前又过渡到龙山文化。至今仍都保留着遗址。同时,还有临淄齐国故都和曲阜鲁国故城。山东,不仅古老,还有秀美山河。有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有海市蜃楼的蓬莱奇观,有泉水甲天下的济南,还有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山东是个好地方嘛!毛泽东对山东也很厚爱。山东人杰地灵,有着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块热土早就吸引着酷爱历史、热爱祖国山河的毛泽东。他还对人回忆起1920年第一次来山东的情况。

毛泽东又耐心地有板有眼地讲起济南: “济南也是个古老的地方。 “为什么叫济南?原来古代这里有一条大河,发源于河南王屋山,从山东半岛入海,名叫济水。古时候济水、黄河、淮河、长江并称中国四大江河。后来,济水上游发生变化,下游叫大清河,但仍称为济水。清咸丰五年(1855)六月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河水流入大清河夺河床入海,以后并称为黄河,济水的名称也就没有了。现济南北郊的黄河,就是古代的大清河,用的就是济水的旧河床。因为济南这个地方在济水之南,所以从汉朝起就叫济南。汉代的济南国所在地叫平陵城,就在今济南市东郊龙山镇东北。西汉时,济南一度改为郡,后又复国。曹操曾任济南相。“到晋朝,济南郡的治所才由平陵城转到历城,就是现在济南市内的旧城区。现在济南市区从此才正式成为郡所在地,经扩大修整成为初具规模的中等城市。而原来的平陵城逐渐衰颓。“东晋时济南郡隶属青州。隋文帝时,济南改为齐州,不久又改回来,唐朝济南属于济南道。宋朝把政区分为路,济南属京东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出任齐州知州,对城市建设有过卓越贡献。明朝初年在山东设省,省会在济南府历城县。而后济南一直是省会城市。”毛泽东又点了一支烟,继续说: “济南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北方重镇,也是文化名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济南南部,她哭的是齐长城,不是秦长城。大诗人杜甫、李白、苏轼等都来过济南。而辛弃疾、李清照、蒲松龄则长期生活在这里。所以济南自古就有‘诗城’和‘名士多’的美誉。”毛泽东来到“第一泉”时,他问:“你们知道这泉水古代叫什么名字吗。”有位地方同志说:“泺水!”“对。”毛泽东说,“据《春秋》记载,在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齐襄公曾相会于泺,就是这个地方。泺,是个水名,这是两千六百多年前的事了!”接着毛泽东又看了漱玉泉,这个泉是为了纪念词人李清照的。毛泽东看后,称赞李清照,不仅词写得好,而且很有爱国思想。

毛泽东看完历下亭,便前往斜对岸的北极阁。他对北极阁看得很认真,还风趣地说:“我们来到王耀武的指挥所了!”登阁远望,全湖风光尽收眼底。毛泽东与身边同志议论说:这北极阁又叫真武庙,是道家的庙宇。据说,在金元之际,济南道教兴盛,全真教的祖师丘处机就曾在济南传教。这个北极阁建于元代,上下有百级石阶,内有真武帝塑像。(《毛泽东指点江山》第1148~1149、1153页) 10月28日,在南丰祠,毛泽东讲它的来历:南丰先生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任齐州太守期间,剪除豪强,倡修水利,人民为纪念他而建祠祭祀。(吴晓梅《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20~21页)同日毛泽东利用来山东视察的间隙,乘游艇游览大明湖。山东分局统战部副部长李宇超当导游。毛泽东指着北面的古建筑群问李宇超:“那些建筑叫什么?”李宇超回答:“那是张公祠、南丰祠。”一听到张公———张曜,毛泽东兴奋而又风趣地问大家:“张曜怕婆子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一问,把同志们都引笑了,都说不知道。这时,毛泽东给大家讲张曜的故事。毛泽东讲了张曜从一名雇工升任山东巡抚的过程后告诉大家,张曜不识字,靠他的夫人办理公文。张曜刻了一块“目不识丁”的图章带在身上,作为自勉,虚心向自己的夫人学习。通过苦读,能通文晓史,写出一笔好字。大明湖的青蛙青蛙为什么不叫呢?我也很纳闷。但是,起码的科学常识告诉我,是因为湖水凉的缘故。大明湖的水源,是泉城的众多泉眼里或喷涌、或细吐而出,地下水温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隐约地听说好象有个故事呢。于是,便向周围的人打探,结果一无所得。偏偏我又喜欢刨根问底,不想就任何事情永远留着问号。如同对《红楼梦》里黛玉和湘云在中秋节夜晚对诗,最后两句“寒糖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中一个字的疑问。事情是这样的:我去一位同学家,聊天时谈及,我说是“葬诗魂”,同学的孩子说是“葬花魂”。因为我看了多遍,相信自己的记忆。因为我的书是七十年代出版的,的确拿不准。回家后,一个电话打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部,对方说:两者均可。我追问道:“哪个更恰当呢?”回答曰:“葬花魂”。问:“缘由呢?”答:“因为故事的情节发生在黛玉葬花之后。”我基本满意了。这次,我如法炮制,电话打到大明湖公园,对方问,“你要科学的,还是要民间传说的呢?”我说:“要民间的。”大明湖公园的管理人员耐心地向我解说,我才得以明白。原来,这个故事涉及皇帝呢。清朝皇帝乾隆南下微服私访,路过济南,曾在历下亭下榻。说起历下亭,也是颇有来历的。毛泽东1952年10月下旬休假7天,在山东的3天里,就曾到此处游览。当然,我们的领袖是不可与古代帝王同日而语的。历下亭的修建,应追溯到1500年以前,即北魏的“客亭”,以后数易其地。宋朝以后,亭阁迁到大明湖畔,到清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才在湖中修建。毛泽东指着“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对联,对随行人员说:历下亭名闻天下,主要是因为大诗人杜甫公元745年到齐州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而后到济南,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北海太守等人相聚于历下亭,当时杜甫挥笔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著名诗篇,对联就是其中的诗句。这个亭子很普通,处于大明湖的湖心岛上。因为涉及名人,所以得以扬名。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吗!皇帝贵为真龙天子,比常人更有雅兴。

“珍珠泉”的御碑,就是乾隆所为。当年,毛泽东盛赞御碑后说:“乾隆这个人好出风头,走到哪写到哪。”因为珍珠泉在一个大机关的院子里,所以,很少有人去看。乾隆一路观赏、题字呀的,大概劳顿了,在历下亭下榻。各路神灵大显身手,一时间大明湖蛇舞蛙鸣,均表明对皇上欢迎之诚意。本来乾隆需要安静,这样的噪声,影响了乾隆的心情,他便颁发了圣旨:“蛙不鸣蛇归洞”.此后,你再到大明湖,不仅听不到青蛙的声音,也休想看到蛇的踪影!其实,济南主要还是因泉而名,不然,也就没有了“泉城”的美称了。“天下第一泉”之趵突泉,就有着很多传说。毛泽东在此品茶时,就风趣地说:“我们的待遇好高喽!大家都享受到了乾隆的待遇嘛!”原来,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开始饮用的是从北京携带的玉泉水。到了济南,品尝趵突泉的水,觉得胜过玉泉水,称做“玉泉趵突“,并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从此以后,游人多到此尝水品茶,俗有“不饮趵突水,空负济南游”之说。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而名的“漱玉泉”,就在趵突泉公园的众泉群之中。公园的北边有五龙潭公园泉群;东面是黑虎泉泉群,距离都很近。

毛泽东当年观黑虎泉时风趣地说:“济南的老虎不咬人,光吐水喽!”大明湖的水源,就来自于众多的泉水,它们在大明湖汇集。看来,济南的泉水还是蛮团结的噢!还有那坐落在南部的“千佛山”,最早的名字是舜耕山,大舜还曾经在此劳作呢!至今的地名,仍然有舜耕山庄、舜耕路的,就是见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