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从“包产到组”到摘掉“人民公社”牌子 全国农村改革从这里拉开序幕

已有 1420 次阅读   2019-10-07 08:21
从“包产到组”到摘掉“人民公社”牌子 全国农村改革从这里拉开序幕
方志四川 2019-10-02 18:50:44

1976年10月,成都十余万群众走上街头,欢庆粉碎“四人帮”。

1972年6月,红原县麦洼区供销社组织牦牛流动商店深入夏季牧场为牧民群众服务。

1976年四川石油管理局钻成两口超深井,标志着四川的超深井钻探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图为现在的双机钻页岩气水平井。

1978年1月,广汉县金鱼公社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成为四川第一个实施“包产到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公社。1980年9月,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正式换上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

1975年4月,中央乐团和中国京剧团到大邑县安仁镇,为农民联合演出《红灯记》。

1979年11月,温江农民在市场上选购商品。

壮哉

1969年-1979年

闯漩涡哟,迎激流嗬,水飞千里船似箭啰。

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扳哪。

涛声不断歌不断,回声荡漾白云间啰。

高峡风光看不尽哪,轻舟飞过万重山哟。

——《船工号子》

读档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建

1970年9月1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开工建设。中心总部设在凉山州西昌市,发射场建在市区外的牦牛山中,主体工程于1983年初竣工,并于当年交付使用。整个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3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组成。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等的实验发射和应用发射,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自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至今已成功进行了130余次发射,将160余颗国内外航天器送入太空。

成昆铁路建成通车

成昆铁路是全国第一条全线使用内燃机车牵引的Ⅰ级干线,北起四川省成都市,南至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1100公里,1958年7月开工建设,其间历经多次停工复工,1970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成昆铁路全线贯穿地势险峻、地形多样、地质复杂的山川河谷,线路所经区域有“露天地质博物馆”之称,沿线地带被外国专家称作“铁路禁区”,长期被认为是不可能修筑铁路的地方。1984年12月18日,成昆铁路作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大事件之一,获得联合国特别奖,其象牙雕刻模型与同时获奖的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采集回来的月球岩石一道,被永久陈列于联合国总部大厅。

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

宝成(宝鸡-成都)铁路北起陕西宝鸡市,南到四川成都市,全长668.2公里,贯穿川、陕、甘三省19个县(市),有80%的线路经过秦岭、大巴、剑门等山岳地区,共开挖隧道300余座、架设桥梁900余座,是连接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交通干线,是四川省与其他省(区、市)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第一条铁路通道。1953年11月,宝成铁路四川段全面破土动工。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1958年6月起,宝成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工程,1960年6月建成宝鸡至凤州段工程,1967年开始进行剩余部分改造,1975年7月1日,宝成铁路绵阳至成都段电气化工程竣工,全线完成电气化改造,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文艺创作活跃

1977年5月,《四川音乐》复刊,这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第一份复刊的省级文艺刊物。1979年1月,《四川文艺》更名为《四川文学》复刊。至1980年1月,《星星》诗刊复刊,《科学文艺》《红岩》《戏剧与电影》先后创刊。随着一批有影响的文艺刊物纷纷复刊与创刊,四川文艺创作活动趋于活跃,相继产生了周克芹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特级警报333》、罗中立油画《父亲》等一大批轰动全国的文艺创作成果,推动了全省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报记者黄大海

金秋时节,广汉市金鱼镇凉水村,70岁的6组组长叶常理在田里忙碌。“有些水稻倒了,扶起来才好收割。”

叶常理脚下这片土地颇不寻常。41年前,此处率先“包产到组”,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一样,是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早实践之一。

而后的几十年间,一场以土地为名的农村改革接力赛在巴蜀大地渐次进行,四川在农村产权“多权同确”、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等10个方面重点攻坚,走在全国前列。再回望当年拉开的那场农村改革序幕,川人无愧“敢为天下先”。

“分”田地

定产到组激发村民积极性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这是上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的歌谣。1958年,继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成立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始建人民公社,广汉的金鱼公社、向阳公社也相继挂牌。

人民公社真如歌谣中唱的那般?从广汉的角度看,自1959年起,农业减产,粮食奇缺,公共食堂搞瓜代菜。

“中国农民种了几千年的地,到最后连肚皮都填不饱,当时的金鱼公社在私底下开始探索出路,打‘擦边球’先分田埂。”叶常理说。相关资料记载,金鱼公社9队从1975年开始“分”田埂,家家户户在田埂上种上油菜和黄豆,这一年,9队队员破天荒吃上了豆腐。

其实,“分”田埂让社员们压力很大。“当时都是闷起干,没有人说,也不知道上级会不会同意。”叶常理说。

1978年初,在省委和县委支持下,金鱼公社在全省率先进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改革。“‘包产到组’之后,每个组的‘摊摊’划小了,每个人的活路由组长定,一个人耽误干活,会影响大家挣工分。”57岁的金鱼镇政府机关干部张荣顺介绍,当时社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磨洋工”“梭边边”的人明显少了。

挂新牌

政社分离开启发展新篇章

距离金鱼公社20多分钟车程的向阳公社,那时同样也在为填不饱肚子犯愁。“吃的稀饭浪打浪。”向阳镇江南村原党支部书记师用全介绍,从1958年到1976年,向阳年人均分配只增加了6元。“一年忙活下来,很多村民家里光景都不好。”

问题出在哪儿?“什么都管,但什么都管不好。”师用全介绍,人民公社是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严重。

必须要改。1979年9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政、社工作分开试点,得到省委肯定。1980年5月,广汉县委在向阳公社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试点。9月,“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摘下,挂上“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向阳乡成为全国最早改变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的新体制乡。

一“摘”一“挂”,意义深远。1982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改社建乡、政社分开”,恢复乡、社、村(组)的建制。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宪法,正式结束中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

改社建乡,“包产到户”等工作随之跟上。“之后,我们家5口人分到5亩多地,我们小组的200亩土地增产粮食1万多斤。”师用全说,过年的时候,村里的鞭炮从除夕一直响到正月十五,没过几年,村民们都盖上二层瓦房,日子越过越好。

切片

入厂14年来第一次涨了工资

□本报记者付真卿

“一改革,大家的干劲马上就有了。”虽然距离那场重大变革已有41年,年近八旬的郑义和老人回忆起来,仍然兴奋不已。那时,他是宁江机床厂的一名技术员。

1965年,在国家三线建设的大潮中,宁江机床厂由南京机床厂一分为二迁建,落户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我们厂的产品十分走俏,你听说过‘三转一响’吗?”郑义和说,“三转一响”指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四样东西是国内每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物品。宁江机床厂生产的机床,就是用来制造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等产品的。但受限于当时“统购统销”的政策,企业业绩一直无法快速增长。

转折出现在1978年。10月,省委决定在工业方面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允许企业在国家计划之外自主安排生产,在企业增收时可以提取不同比例的利润留成自行支配,例如给职工发放奖金。包括宁江机床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在内的6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试点企业。这是全国最早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尝试,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

“这等于给企业松了绑,大家还看到了增收的希望。”郑义和回忆,试点开始以后,宁江机床厂的产能迅速提高,但生产的机床除了满足国家计划指标,剩余的产品销路却成了问题。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则面向国内外的商业广告,广告的投放方正是宁江机床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在一家四川企业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下诞生了。从当年6月25日到8月15日,宁江机床厂就签订1300余台机床的供货合同,为前几年全年产量的2倍,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80%。入厂14年的郑义和第一次涨了工资,从53元涨到70多元。

不止宁江机床厂,其他5家试点企业在扩大自主权后效益均明显提高。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979年,《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关于进一步搞好地方工业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工作的通知》相继出台,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到100家工业企业,后进一步扩大到40家商业企业。当年7月,国务院要求各地和各部门按照统一规定的办法也选择少数企业进行扩权试点,企业扩权试点走出四川,扩展到全国。责任编辑 陈四四 编辑詹萍版式设计 曲咏梅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