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山
我曾登临黄山,赏过庐山;这次峒山之行给了我不同以往任何一次登山的感受。人们登山,或感其雄姿挺拔,或惊其险峻幽深。仰看悬崖陡峭入云,面壁而立,使人慨叹人生之渺小,如沧海一粟;环眺远山之绵延,却又逐起夸父逐日之志。
然而峒山以另一种风姿引人入胜-—这是故乡的山,一草一木都带着江南的湿韵、鲜绿、却敦厚朴实,韵味天然。此次登山没有以往登山时的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峒山,它绝对不让你感到高不可攀,它是一个宽厚的长者,坡度舒缓,让你在平实的的步履中稳步行走,给你以平安、踏实的信任之感,别有一番温馨,一番亲情。这是故乡的山独有的温候,是长者对子女的爱抚之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峒山在众多的名山中,也许只能算是个小小的“陵冈”,却有着让峒山人引为自豪的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景观。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山之东麓的招隐寺,(1995年重建)。史载;这座远离尘嚣的古寺,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4年)。历代有不少的鸿儒高僧,志士仁人来此隐居。明朝灭亡以后,钱塘(杭州)县令,鄂州籍人士邬明昌拒绝在朝廷继续为官,托词告退,回归故里,入峒山招隐寺,自号“峒庵”,晨昏课诵,在邬明昌隐居峒山期间,其同科挚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爱国诗人阎尔梅专程来峒山招隐寺探访他,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明清还有不少的诗人、学者,如王一翥、叶封等都到过招隐寺探幽访古。凝神谛听,山谷中仿佛还回荡着先贤们的吟咏声;“……浴水呈鲜碧,风吹处处香。佳人棹兰舟,采叶剪衣裳……桃源岂无路,很不获鱼郎”。
峒山的坚强、沉默、不鼓噪、不张扬的个性原是一种平实的生活态度。不随波逐流,悄然孤立于流俗之外,遗世而独立。铜山的恬静、安闲,又在你的心灵上注入了一份闲适的清泉,为你冲淡世间生活琐事带来的烦恼,释放压抑和疲惫的心灵。山与山形态各异,或雄伟,或奇诡,或傲然。各自坚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韵质和风骨。果真能撼人心扉,启人心智者,也不必是世人景仰的名山,哪怕是平常人能随兴游览的蕞尔小丘,峒山即是如此。峒山,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屹立在矿野之上,卓而不群。自是千山万岭中的另一种典范!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